教师毕业论文小学教师毕业论文

教师毕业论文小学教师毕业论文:

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实践研究彭妤

[摘要]论文写作是培养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素养有效的方式之一。三届小学音乐、美术教育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表明,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应在自主学习模式、专业理论学习、研究风气倡导、实习资源利用、文字表达训练、教师指导水平提高以及提供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论文写作;小学艺术教育;能力培养《教育探究》

问题的提出随着小学艺术教育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在全国率先培养小学艺术(音乐、美术)教育师资的学院之一,我们在培养规格和能力结构上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在能力结构上明确提出要求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和“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可以说,具有相应的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是新时期对教师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事实上,“教育科研能力”也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具体指的是“选题、设计方案、组织实验、查阅资料、观察对象、研究问题、分析结果、总结报告”[1]的能力。这样一种能力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系统的培养。我们认为,不可以使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他们接受了多年的专业教育后仍需在工作实践中从零开始自我摸索,最好的前景应该是在毕业后就能在教育第一线上初步展示教育科研的才干。因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与提升学生教育科研素质,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便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成为一个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难题。培养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研究素养,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其最佳方式就是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参与必要的且有效的科研实践。其方式之一就是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属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需要就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论文写作,至少可以提高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使所学内容系统化,培养科学思维能力。(2)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包括制定访谈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3)在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的能力。(4)培养研究教育教学的兴趣,把握当前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形势。(5)驾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6)专业领域应有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践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开始着手小学艺术教育中的音乐、美术两个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从20xx~20xx学年20xx届的教育论文写作开始,历经三届。20xx届的论文写作是最初的尝试。作为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仅由一位任课教师直接面对全年段近150位学生。在当时,凡属于小学教育范畴的内容均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方向,没有将论文的选题规定为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方面。当时的论文写作呈现如下特点:其一,过程完整。即以课堂为载体,每人完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教育论文,从选题到答辩,体验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其二,选题无专业限制。因为那时还是中专层次,还没有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仅仅作为教育学课程学习的练习。其三,指导力量薄弱。没有专业教师的参与,仅由一位教育学教师面对全年段。总的来说,由于教学时间、学生的知识结构、艺术专业的学习特点等因素的制约,不足之处体现在所提供的相应理论知识较少、平时的相应训练跟不上、指导力量极为薄弱、没有充分发挥专业学科教师的作用等方面。然而,即便如此,调查显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反响还颇为强烈:63%的同学认为收获大。他们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同学们利用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

的知识材料,在查找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涉及的新课题,扩大了视野。”(2)打下了教育研究的基础。“在即将踏入工作岗位时,学会了有关论文写作的相应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觉得收获颇多:最显著的一点——明白论文该如何写!这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是很有必要的。”(3)改变了学习方式。“为了教育论文的撰写,通过网络、图书馆、阅览室进行资料的查找,阅读了大量的资料,无形中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和知识的了解大大地增强了。我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再像中小学时那样填鸭式。”

(4)培养了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教育论文的答辩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并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论文,更为理性地思考问题。”“论文的完成过程培养了一个人的钻研精神。论文完成后的答辩这一环节,既是对自己文章也是对自己心理素质的考验。”20xx届的论文写作仍然由一位教育学老师引导,在未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的情况下,与25位专业老师一起运作完毕。其一,指导力量强,25位专业教师的参与,不论从人数及专业水平,都大为加强。其二,时间有保障,每周安排了四课时,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教育学教师跟踪辅导,解决事务性问题。其三,重视理论引导,专门开设了两个讲座,一是就美术专业如何进行论文写作的讲座,一是关于音乐教育专业如何进行论文写作的讲座。其四,答辩规范,在指导教师推荐的基础上,选出33位同学参加论文答辩,分五个小组,每组中同时包含音乐与美术教师,兼顾艺术的综合性特点。

本次论文写作,为了更好地彰显成果,编辑了《福建省福州艺术师范20xx届毕业论文选编》,33位参加答辩同学的论文入选其中,全年段148位同学的论文题目附在书后。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升教师审阅、评判学术论文以及书写评语、鉴定学术论文的能力大好时机。我们要求教师从材料、观点、论述层次、段落衔接、引文数据、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并从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前人相关的研究状况、研究的主要角度和方法、材料收集的主要渠道、难点和可能的突破点等几个方面给出评语和写作成绩。这一切目的在于培养第(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在“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你最需要指导老师做什么”的调查中,48.3%的同学认为,指导老师应对论文内容提供创见并且帮助梳理文章脉络;24.5%的同学要求指导教师提出资料收集的建议——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提供创见,表明作为指导教师必须是学生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行家,了解这一领域的古往今来,尤其能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对学生已有理论或见解有或多或少的推进。 至于帮助梳理文章脉络的要求对教师在这个领域中的内行程度同样是一个考验。学生们在大量的资料面前陷入“找不着北”的迷茫,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试着“把别人讲述的问题再讲出深意;在别人略有所悟的地方理解到深意;在别人不注意研究的地方提出独到的见解;在人家没有研究的地方进行别有新意的发现;.对传统的看法提出有个人风格的新看法;进行内容深刻、观点鲜明、走在前沿的立论……”[3]虽然,本次论文写作过程已有安排相应的辅导课程,但依然有32.5%的同学要求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相关写作知识;3 9%的同学希望能及时得到指导。这说明对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写作指导过程的监控尚存不足。

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以文件的方式,明确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内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确保这一环节的顺利实施,应安排辅导课程和专门的写作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关于论文资料的收集方面,调查显示,78.8%的同学主

要采用阅读相关书籍,82.1%的同学阅读有关文章,82.8%的同学借鉴网络资料。因此,学院应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包括足够的书籍资料、便利的网络资源以及配套的文印设施,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

参考文献:

[1]陆德明.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56. [2]桑新民.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xx(11).

[3]余映潮.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论文写作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

(10):15.

 

第二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和教育

                          后岭山小学    葛阳红

[摘要]虽然每位教师都学过心理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注意的理论去设计教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生整堂课认真听讲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的。本文较为系统地从广度、稳定性、注意分配三个方面总结了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并针对注意的特点结合一些自身的教学案例就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重点作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生 注意的特点 教育教学 

1.引言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1]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大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最多保持在15-20分钟,如何利用这有限的集中性进行有效教学,这也是在新课标学习中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结合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所见所想。

2.从注意力的品质看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水平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力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这三个方面。

2.1注意的广度窄

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小学生能注意到的目标数量比成年人要少,不能很广泛地使得注意力覆盖到大量目标上,只能相对集中的注意到个别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关注到小学生容易对可爱的漂亮的东西吸引住,所以在教学中基本上用可爱的,比如他们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等形象作PPT背景。但是我发现,并不是越可爱的背景教学效果就越好。面对学生的课堂作业,我反思的结果总是觉得自己哪里没有落实好,哪里上课不到位……这个疑惑是一篇作文解开的——《我喜欢的老师》。许多学生都讲到喜欢上数学课,因为数学课总是会出现一些小动物,还有些一动一动闪闪的。看来我是“饮鸩止渴”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了好看可爱的背景,也恰恰是这些背景,学生没有注意到教学内容,全去看背景去了。小学生注意的广度窄,我怎么能既让学生看背景又要要求他们注意到可爱的背景之上的教学内容呢?

2.2注意的稳定性差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的时间长稳定性高,持续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自觉性低,所以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持续的时间不长,特别如果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更加降低学生注意的稳定性。

说到教师只顾埋头讲课,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反应,首先想到的是我执教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去游乐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的计算,是乘法的起始阶段。也是因为意识到这节课的重要性,所以慌了阵脚,只顾着讲乘法的算理。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反应。像念经一样地强调:“用竖式计算16乘4时,先写上16和4,注意要数位对齐……进位的2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小一些,表示……”学生的反应很淡,有些学生玩橡皮弄铅笔盒,我更加急躁,批评了学生之后继续讲免得浪费时间玩不成教学任务。下课了,我问:“懂了没?”学生齐答:“懂了。”长嘘一口气,下课。但是学生的作业交上来,我发现学生根本不懂,下课时的那句“懂了”只是在敷衍我的。课后反思了下,现在都说情境导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我为了节约时间把情境扔掉,在课堂上呈现的是赤裸裸的枯燥的算理算法。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差,怎么可能要求他们认真地听课就一整堂课中,40分钟都听我的在枯燥无聊的算理和算法呢?即使是成年人也受不了这40分钟的唠叨吧。

2.3注意的分配能力低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要注意不同的事情,合理分配注意。注意分配的能力因人而异,关键在于是否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大脑皮层上各种各样牢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小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练习很难达到同时有条不紊注意不同的事物。

注意的分配对于成年人都很难协调,不要说对于小学生了,所以平时只能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其实是对某个过程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学生能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课,也能认真记笔记,但是让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那就有点难了。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边听课边做笔记两者不能兼顾,学生只能顾着听课忘记笔记,顾着笔记没听到教师讲课。在小学阶段教师只能是培养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的意识。

案例3:以前我在平时强调在书本上做笔记,对学生强调要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点知识点要抄到课本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花边有多长》一课中,我照例上完课之后,拿来学生的课本检查学生是否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记在课本上。一部分学生没有把长方形周长公式记在课本上,大部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写不完整,少数学生写了完整的长方形周长公式。没有写上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学生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无法把注意力分配到记笔记上,长方形周长公式写不完整的学生是注意力分配能力低不能兼顾两者,长方形周长公式写完整的学生对边记笔记边听课这个固定模式的注意力分配比较熟练。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1关注小学生注意广度,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生能注意到的广度有限,教师不能只顾及广泛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注意力广度窄这个特性。由于小学生注意的广度窄,所以很容易受其他刺激物的影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要增加学生有益的刺激因素,消除对学生有害的无刺激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的因素,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等;另一方面要减少甚至消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如:教室外面的吵闹声音等。

案例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节《一天的时间》一课中,我用一个闹钟导入新课。上课铃声结束之后,我不懂声色拿出闹钟放在讲台上,闹铃的时间课前设置好,没等学生都安静下来,讲台上的闹钟响起了“懒虫起床,懒虫起床……”一时间都安静下来了,学生在张望哪里的声音。在他们还没讨论起这个闹钟的时候,我按下闹钟上课,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内容是:一天是时间”。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导入方式很好。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导入课题。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经常会被这个“刺激物”吸引住眼球,看着秒针一格一格走过。可想而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打折了。课后反思,我得出设想:利用闹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是为了教学需要,这个闹钟是有意刺激物;但是吸引了学生注意之后开始教学过程,那么这个闹钟就是一个有害刺激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思考教学过程以及周围的环境,做到趋利避害。

3.2注重立颖激趣,增强注意的稳定性

学习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过程,要受到许多困难、干扰还有不良情绪等的影响。学生只是凭借兴趣的因素是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所以要增强学生的注意意识。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目标等,学生越名明确学习的目标就越有能力能专心注意于教师的教学内容中;另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提问等形式的教学活动,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提问越多学生注意力就越集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不注意听讲要给予一定的暗示提示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当然了,要批评和表扬相结合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停顿来表扬学生这本身就是一个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过程,并且表扬认真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来说起到一个示范榜样的作用。反之,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对于一些自尊心强烈的学生可以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或者用手轻轻敲桌子等,对于那些提醒几次不听的学生可以让他复述教师讲授的内容,回答不出来再进行适当的教学上的惩罚,例如适当罚抄写本课教学内容等。

3.3注重激励引导,强化学生注意分配

一般来说,小学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40分钟,要想让学生这40分钟时刻保持高强度的注意稳定性,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实践证明,小学生注意稳定时间不可能持续超过15分钟。所以,要让学生保持一节课的注意就要使学生的注意松弛有度,放松注意和集中注意交替进行。对整节课学生的注意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低负担,两全其美。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游戏,让学生适当放松;讲到重难点的时候教师适当提高讲课的音高或者改变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案例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中,学生认识学习了长方形有长和宽,正方形有边长之后认为很简单,就开始开小差,东看看西看看的。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效果比较好是因为学生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保持注意的稳定,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学生没有毅力或者说保持注意的稳定开始出现困难,他们就会停止对教学内容的疲惫注意。看到学生出现注意疲劳,继续教导说要认真听课等等的大道理效果已经不明显。我想到的是游戏。提高声调对着学生说:“开始做游戏咯”。眼睛刷刷过来了,看来其效果了。“我知道你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长和宽怎么判断,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是反应最快的孩子。”接着我说了游戏规则是我指哪里,学生就说出什么,例如我指着长方形的长,学生说出长。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我在这两个图形的8条边之间快速转换,几个学生出错,哈哈一笑,开心放松。偶尔指下角,学生反应不过来又说长有说宽,我说是角,接着提示学生是什么角。(这节课前一节课是《角的认识》)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也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当学生由于集中注意开始疲劳时,教师要适当地让学生放松,采取放松注意的方式调节学生紧绷的神经。

在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运用 “登山比赛”这个教学环节。因为我觉得如果放着几道枯燥的数学题目让学生一道道解答远不如给他们一个个“台阶”,让他们踩着题目奔向顶端胜利的红旗。“登山比赛”这个外衣让学生乐于做题,乐于把注意力保持在题目上,动手动脑动眼全力做题,并且在做题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小学生的意志薄弱,没有任务目的意识,特别是幼儿园刚上开的小学低段学生习惯于在游戏中学习。小学的学习过程比幼儿园时期学习要枯燥乏味,不可能时刻用兴趣吸引学生,学生也会感到厌烦以至于不集中注意去听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名言警句教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不管做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去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结束语

在没有写这篇论文之前我没有对小学生注意力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思考。平时看的书都是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片面的认为设计好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好教师的全部。其实设计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一样的空想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要关注到学生的需要以及他们的能力。例如注意力,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去看小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和成年人相差很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理论结合实际,建立注意力这个理论概念。

                   5.致谢词   

经过近段时间的不懈努力,论文终于写好了。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感谢连老师的细心指导,使我的论文慢慢完善。论文的一步步完善,也使我对于论题的理解步步加深。其次要感谢东阳市横店镇后岭山小学的所有数学老师,因为他们能抽出时间让我进行访谈,在对他们的访谈中,我收获了很多案例经验,让我有资源进行论文编写。最后还要感谢东阳电大的厉哨斌和单庞君老师对我在论文修改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参考文献]

[1]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月

[2] 伍新春、张天雪.教育基础知识[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月

[3] 张艳红.影响小学生注意力的教师教育方式分析及其对策研究[Z].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评审,2004

[4] 詹晓庆.集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几点做法[M].体育师友,1983,04期

[5] 谭书生.“入迷”和“走神”——谈中小学生的注意力[M].中学教学参考,2009,12期

[6] 陈华统.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以及策略[Z].网络,2009,11月



[1] 伍新春、张天雪.教育基础知识[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2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