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训练与语文教学研修总结

浅析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鹅湖中学 韩利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基本素养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环节。“听读”可以积累素材,“说写”则是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在教学中,口语训练也应与写作一样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那么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怎样才能得到切实的发展呢?

许多初三老师都曾遇到过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出现的是一片难堪的沉默的尴尬局面。据了解,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学生不思考,不会回答,更多的是因为不敢回答或不愿回答。鉴于这种情况,我对口语交际训练所持的基本原则就是:由简单易说的内容入手,打开学生敢说、想说的局面,然后,循序渐进,向纵深发展。现将我在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阐释如下:

一、利用故意出错,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指名一个同学将他所积累的成语抄写在黑板上,可故意出错,如将其中的一个字故意写成错字或别字,或故意望文生义地解释,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改正或给出正确解释。如“目光如炬”这一成语,写的同学故意写成“目光如锯”,其他学生就纷纷举手修改错字,写成语的学生还要求其他学生解释并造句。这些很容易就能做到,因此,很快就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响应。同时。这位同学还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说有关这条成语的典故或故事。全班同学经过两轮的训练,首先是敢说了,而且也想说了。

二、利用美文,训练“说”的能力

我平常鼓励学生搜集积累一些优美的文章,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如今,这些美文可用力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仍采用每天一名学生朗读或复述一片感动过自己或给自己很大启示的文章,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因为这些文章是他们印象最深的,所以学生们往往能谈出自己的体会,甚至还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同学大多都搜集了《读者》、《意林》中的文章,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感谈看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逐步能明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的课程内容,提高“说”的技巧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对口语的话题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四、通过演讲、辩论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有了前面那些训练作基础,当学生不再怕说、不愿说时,我就提供一些演讲题目和辩论题目,学生也自拟题目,可自由选择,或一人,或多人,可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作文课留出一些时间,或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有的同学演讲“我眼中的幸福”,有的演讲“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关于辩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辩论。 以上就是我在学生中开展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几点做法。当然,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练不评,这种评,也不能是简单的ABCD等级的评定,而是要指出学生训练的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且评论不单是老师评,也鼓励学生参与评论,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口头语言训练要以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为中心,以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为载体,将训练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篇:作文教学研修总结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在研修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汪智星老师的"情景体验"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感触很深,颇有收获,在此也和大家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阅读量少,还有就是平时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写作的构思方法。

1、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小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只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阅读也是死守课本,对占据阅读半壁江山的课外阅读毫不重视,如此一来,学生们手中除了与学习有关的教辅书外,极少有其他的课外读物,致使学生词汇积累捉襟见肘,谴词造句能力薄弱,作文中出现了情感空洞、无病呻吟、词汇贫乏,语句平淡的现象。多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积累词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鼓励孩子们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小培养起一种阅读习惯,对他们会终身受益。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强弱往往是学生作文水平高低

的体现。常常有学生写作时觉得没有事情可写,无话可说。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捕捉生活的瞬间和平凡的小事,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材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只是缺乏一双会看的眼睛,一对善听的耳朵,一颗勤于思考的心!教师若能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我认为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问题”导向目标的训练方法,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教师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边观察边思考,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就能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要点,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如有神啦,作文也就言之有物啦。

3、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构思,掌握构思的一般规律。 构思是作文的母亲,这是我引用袁教授的一句话。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时提笔就写,不懂得构思,结果写完后一读,结构混乱,全文没有中心。所以说,构思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写作光有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对学生来说要完成一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但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例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

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有了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构思训练。具体方法是写作文提纲,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有了构思这位母亲,再加上平时多读课外书,多观察生活,定能生出一篇有条有理的作文了。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在我们的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文,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我们只有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