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东堡实验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道东堡实验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xx—20xx第一学期)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风霜一路歌的走来至今已是第7年了。其间有大胆的尝试,也有探索中的茫然,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冷静时的思考。

现在把本学期的教改情况作以简要回顾。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要求教师读书学习,积淀文化底蕴。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强化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为此我大力提倡教师读书学习,读专业书籍,读名著经典,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多次组织教师到各地聆听专家报告,写教学反思,写教育感悟,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不断撰写教育论文,鼓励发表,并把发表文章数量与年终考核挂钩。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职业有着不可替代性,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专业性,为此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及培训。另外,我们学校间周进行分科教研,组织教师走近名师课堂,多元感受新的教改理念。

二、继续深入开展常规教学活动中的常态课听课评课活动。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常态课的听评

活动,即以常态课为载体,展示本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通过这项活动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我校自开学始用了六周的时间,分组开展这项专题活动。在这期间所有教师的课堂全部进行了展示。在听完课以后,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始说课,评课。即任课教师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后感,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在这项活动中,校长主任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畅所欲言,真诚的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任课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方式方法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们评价这项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希望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备课方面就会吸纳多元信息,不仅是备课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项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平台,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团队意识。课前的集体备课,教后的反思等都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力因素。在这一学期我们也开始听美术、体育、音乐、科学、思品等学科。对于这些学科初次参加到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来,任课老师也表现出极大地热情,老师们深有感触的说:只有这样,才是实现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

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科特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在改革,我们的理念在更新。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变教学模式上,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改很难成功。因此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我们不仅希望我们的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把能否调动孩子

们积极探索的欲望,能否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作为衡量一节课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感觉到改革力度最大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在数学、英语教学中都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数学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不在是抽象的符号,它是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英语课让学生感受语言还可以这样表达,英语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愿望。

另外,本学期我们在中高年级,选取两个实验班尝试导学法,为此我们还专门组织教师学习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教学模式,学习山东邹平九户镇中学的问题导学模式。并和三十三中联系,让我们的教师走进中学的课堂,走进导学法,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三、开发校本课程,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1、发展红色教育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红色之旅。

2、利用现有资源,实施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上,我们还没有充足的能力来开发校

本课程,但我们把诵读经典,弘扬国学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孩子们诵读的积极性很高,也得到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赞同。但活动一开始,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统一教材。为此我们有些动摇。但诵读经典,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得到理论和实践验证的。我们现在虽然开始了这项活动,但还是处于摸索的阶段,没有长远目标,缺乏计划性,我们将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坚定我们的信念。继续有计划的实施这项校本课程,计划从低年级开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把这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同时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已经提倡老师们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学习国学经典,即培养实施这项校本的师资。

回顾所作,深思所为,意在鞭策明天,有所为于明天。在我们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1. 受传统意识的束缚,学校对副科的教学的监管力度不够,有的学科课堂还是缺乏活力,个别教师似乎游离于课堂改革的圈圈之外。

2、在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在忙忙碌碌搞课程改革的同时,有一项很有潜力的教育资源我们却没有去开发和利用,那就是家庭教育资源。随着我们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学校进来的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有所提高,对教育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家长很愿意为孩子做些什么,很愿意协同老师做些什么,以帮助孩子成长。家庭,社会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丰富的资源,提供更

多的实践机会,尤其是现在学生在校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因此,我们在以后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构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平台,也应该成为我们课程改革进程中不能忽视的。

20xx-1

 

第二篇:东古城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东古城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兰州市榆中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在市、县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清水驿乡学区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课改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 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实验教学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各级培训。

(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实验教师的课改实效。

(3)家校培训。起始年级投入实验,及时召开家长会,注重对新课程的宣传,为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

(4)“未来工程”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课件制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5)后续培训。教科室及时了解新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研讨、评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后续培训。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1)规定每周三为教研活动时间为课改实验研讨日,进行课改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听专题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2)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科室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3)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札记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4)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5)安排学校计划安排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课、课改教学展示课、课改教学问题研讨、利用周三科技文体课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6)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确立区级、校内或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7)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

(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

(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7)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教研体系,推动课改工作。

(1)理论启动:启动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

(2)课题推动:实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

(3)系统活动: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形成了“教导处——学科组——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体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4)信息传动: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接受和应用科研成果。

(5)榜样带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作用,推行“名师效应”。通过典型示范、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活动,推广骨干教师教研教改经验,扩大了研究成果。

(6)群体促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课改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开展各科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

(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

(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能力的提高。

(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

(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一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后随笔、反思型的论文越来越多,其数量、质量较之实验前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及非实验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变化。教研改变了过去那种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总结的单一呆板的方式,采取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全体教师参与式讨论、研究的新形式,通过对比教研、互动教研、联合式教研等活动,支持和帮助学校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借助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教师的能力,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形成。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3.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校本教研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强化反馈制度、加强实验研究协作制度,从而提高了教研实效。

4.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师评价体系。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使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包括师德师风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常规评价、成果评价。

(2)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评价分为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考试评价、非学业内容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注重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期末考试评价、非学生内容的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 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

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榆中县东古城小学

二〇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