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题阶段性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学期来,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布置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任务。进行了三次集中学习,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学习。学习的内容有《走进新课程》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主要明确了两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新课程"新"的地方有很多,但做为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最重要的三点是:

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把21世纪人才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设置在课程的目标里面,如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交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变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死记硬背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方式;如何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满足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这些,将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3、新课程倡导面向未来的、以发展为目的的评价观。改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二)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面对新课程的新变化,教师要转变的方面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

以下两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已没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虽然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有人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比如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进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为"参与者与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并有效组织呈现部分甚至整体,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上,情形则大不一样。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不断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三、深入课堂,反复指导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实验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实施,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但要想把课题研究的理念完全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谈何容易!广大教师多年以来形成的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轻能力和态度的培养,这种观念和教学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强烈的思维定势。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形成了相应的成型的教学模式。为了尽快地转变广大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教导处经常深入听课、了解课改实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实验,同时学校领导也把指导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作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长和教导主任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挨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为止。同时,学校明确规定,把课题研究工作作为实验教师业绩考核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领导深入课堂,反复进行听课指导,课改教师本身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改实验中。

四、示范引路,及时总结

在我们跟踪听课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我们及时召开全体教师课改实验观摩教研会,启迪大家的思路。其中赵红利老师的数学课,确实是观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新,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为了及时地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便把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在十一月上旬,学校组织课改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我们认为,在此项工作中,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得还不够彻底,新旧观念交织在一起,时新时旧; 2、教师对于教材把握得不够透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虽然教育观念转变了,更新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好;

3、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教学硬件和软件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

4、由于对新课程实验的评价机制没有出台,课改实验教师心存顾忌,没能全身心投入课程改革。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断地解决,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推进,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实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地努力、奋斗!

 

第二篇:教研课题阶段性总结

为了总结经验,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现将课题开展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课题进展情况:

(一)确定重点,制定计划。

1、确定学期研究重点:自《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认真对课题进行讨论,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确定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研究策略。

(2)转变教育观念,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教研活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3) 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提高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提高阅读教学的策略。

(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结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各学段学期研究计划:一、二年级低段语文教学:夯实字词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三、四年级中段语文教学:强化积累,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五、六年级高段语文教学:加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二)认真调查,深入分析。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我校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通过深入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1、学生缺乏课外书籍,阅读量甚微;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3、家长观念落后,不重视学生阅读。

(三)转变观念、加强管理。

1、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半小时组织语文教师对当天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每周四早自习集中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和讲座,先后学习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修订)》、《阅读教学论》、高效课堂等有关书籍, 使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2、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语文组进一步规范了教研活动制度,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并对课题组成员提出具体的要求,使他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学校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四)重视实践,不断探索。

1、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校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学期开展的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

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一学期以来,我校语文组先后有10名教师执教了课题研究课。通过自主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集体研讨等形式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下大功夫。

2、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努力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利用早读、课间、班会、自习课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举行我爱阅读、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3)将经典古诗文诵读检查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课题立项后,学校将必背经典诗文、美文、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分年级编入校本教材中,对学生提出明确阅读及背诵要求。每学期由教务处牵头,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抽测。

(4)开放学校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借阅图书。11月份,我校将“百标工程”配发的图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全部发放到班级之中,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时各班级之间可以调换借阅。另外,我校在每个楼层开设两个图书角,方便学生课间阅读,做到了随时随处都有书可读,有书可看。

(5)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

读材料,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教师的指导、介绍、引荐,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对应课内,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6)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摸清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的继续深入指明了方向。

2、将必背经典诗文、美文、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等分年级汇编,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并得到了老师、家长的广泛认可。

3、课堂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激发并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如:通过启发谈话、情境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等。

4、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增加了,阅读的兴趣比以前浓厚了。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方向和策略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课堂上注意阅读方法指导、课下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正在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缺乏研究经验,存在畏难情绪。一些教师因为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对于课题的思考、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以及学生的培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教师还存在畏难情绪。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未能同步。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影响、教育和引导的结果。这要求家庭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不断熏陶、体验,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却不能以身作则。

四、本课题研究的下一步打算:

1、今后,课题组研究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将课题与本人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2、以课题促教学。让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意研究积累,形成研究成果。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及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推广。而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艰辛的,但我们有勇气,也有能力,相信在区、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