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引桥课程的应用总结

设计“引桥”课程,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引桥”本意是指从正桥伸向岸边的过渡桥,用来连接正桥和陆地,使桥和岸上的路平稳衔接。在个别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这样的引桥,来指引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引桥”课程,就是为了更好地破解学科教学难点,在学习该知识点前进行引桥的搭建,对与之相关的前置知识进行补充或拓展,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初中物理是起始学科,但由于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前就听高年级学生说过:“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头脑不灵活是不可能学好的。”就在无意中就形成了一种恐惧心理。因而遇到挫折时,不能理智地查找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而是直接归因于自己智力的高低。这种阴影常常伴随他们的中学学习生活,甚至影响其一生。

我们学校组织专业老师,设计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有疑惑性的的问题,将它们组合在一本书中,成为引桥课程教授的内容,同时也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0xx-20xx年,我校物理组通过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初二原有的学习课程上,开展物理学科的“引桥”课程。课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以小课题为“引桥”,提前的“物理研究性学习”

初二一开课,物理组就设计了很多既简单有趣,又方便在学校、宿舍进行的小实验课题。每个小课题都是先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然后引导他们对某个现象进行有意观察或者是对某一个现象

进行探究。问题涉及声、光、力、热、电、磁等研究范围,在方法上包含了列表格、画图像、控制变量等方法。为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铺设了“引桥”。

例如:针对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纽扣的出现和消失》这个小课题。用常见的家庭工具设计了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教授了学生知识,并引导学生们培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设计了《颜色之谜》这个小课题。学生从研究影响砝码颜色的因素这一小实验中,不断思考怎样研究才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并充分体会到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我们设计的物理引桥实验,很多都是在操场、草坪上进行的。学生们喜欢,觉得物理有趣、愿意探究,为初三的学习打下了兴趣、情感、方法等多方面的基础。

二、以实验室实验为“引桥”,提前的“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让学习者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物理知识的学习更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就会大打折扣。物理组老师针对学生见少识窄,生活经验匮乏,导致物理学习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我校的物理实验

室,积极的让学生们进实验室,自己设计动手完成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的兴趣。”许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甚至厌学物理,很大程度是因为对物理知识缺乏兴趣。当然,可以肯定地说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最初都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时教师总会用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引导学生。但这样的兴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缺乏长久的动力,因此,如何保持学生长久的兴趣,并把这一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小课题研究、物理实验室教学有机结合,真正搭建起物理学科的引桥课程,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兴趣。“引桥”课程的实施,不但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学会教学难点,而且可以进一步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引路铺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物理课程总结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物 理 课 程 总 结

大学物理课程总结

大学物理课程被分成两个学期,这里我将按住老师上课顺序对本学期大学物理所学习的内容章节进行梳理和总结。 首先,老师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与下册的光放在一起学习,所以气体和热力学就被单独分开。所以,这里先介绍六七章。

第六章,气体动理论基础。气体动理论是统计物理最简单、最基础的内容,本章介绍热学中的系统、平衡态、温度等概念,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阐述平衡状态下的宏观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本质,并导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最后讨论理想气体分子在平衡状态下的几个统计规律。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本章用热力学方法,研究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热与功的转换关系和条件,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了转换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给出了转换条件。

第四章,机械振动。物体在某固定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他是物体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例如活塞的往复运动、树叶在空气中的抖动、琴弦的振动、心脏的跳动等都是振动。物体受到打击,或摇摆、颠簸、发声是必有振动。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是都会发生振动。

广义说,任何物理量在某一量值附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都可以叫做振动。本章主要讨论简写振动和振动的合成,并简要介绍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以及非线性振动。

第五章,机械波。如果在空间某处发生振动,以有限的速度向四周传播,则这种传播着的振动叫做波。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叫做机械波;电磁振动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叫做电磁波;近代物理指出,微观粒子以致任何物体都具有波动性,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不同性之道波动虽然机制各不相同,但他们在空间的传播规律具有共性。本章以机械波为例,讨论波动运动规律。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本章首先介绍了光的相关概念,光源的的发光机理,光的色谱,光的相干性。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介绍光的干涉。接着介绍了光程与光程差的概念,本章重点在干涉条纹及其条件。

第十三章,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这种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和干涉一样,衍射也是波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拓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当激光问世以后,人们利用其衍射现象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波阵面上各点都可以看成子波波源,其后波场中各点波的强度由各子波在该点的相干叠加觉得。

学习大学物理对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和改善学生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这些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改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对物理对象的认识发源于对日常现象或实验过程的仔细观察与认真分析,既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内在本质,又要体察不同现象背后本质上相同的原因,还要洞察相似现象后面本质上不同的特性。

其二、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物理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实验,要圆满完成物理实验,不仅要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的完成,而且还要能够很快熟悉仪器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三、有利于强化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物理学研究经过观察分析、抽象简化、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创立理论、得出结果、实验检验、修正完善这个缓慢而又不断反复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揭示事物运动变化更基础、更本质的原因及规律。

其四、有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在物理学中,任何物理理论超出了适用范围就会成了谬论,物理学的新发展往往是对现有理论适用范围的拓展或明确。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对物质运动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其五、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物理学研究

的对象囊括了全部客观世界。在物理学从经典物理发展成为现代物理过程中,时刻面临新问题的严峻挑战。物理学家始终坚持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保持了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推动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其六、有利于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大学物理既是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思想、掌握物理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学家高尚品德与不屈不挠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作风学风、科学态度、意志品格、协作精神、人文修养及综合素质等都会得到正面引导和良好熏陶。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大学学习是人生事业的真正开始,每一门课程内容都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浓厚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对所有课程的学习,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最大收获,充实地度过大学这段宝贵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