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分子生物考试总结

基因: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以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所构成的遗传单位。

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RNA合成不需要剪接加工。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编码序列不连续,为断裂基因

顺式作用元件:1.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2.反应元件3.增强子4.Poly(A)加尾信号

病毒基因组:1.不同病毒基因组大小相差较大2. 不同病毒基因组可以是不同结构的核酸3. 除逆转录病毒外,为单倍体基因组4. 病毒基因组有的是连续的,有的分节段5. 有的基因有内含子6. 病毒基因组大部分为编码序列7. 功能相关基因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8. 有基因重叠现象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 基因组由一条环状双链DNA组成;

2. 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3. 大多数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4. 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

5. 无内含子,转录后不需要剪接;

6. 基因组中编码区大于非编码区

7. 重复基因少,结构基因一般为单拷贝,rRNA的基因有多拷贝;

8. 有编码同工酶的等基因;

9. 基因组中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

10.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

真核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 每一种真核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体数目;2. 远大于原核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3.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4. 有大量重复序列;5. 真核基因为断裂基因;6. 非编码序列多于编码序列;7. 功能相关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的全过程。

基因表达的调控 :机体各种细胞内相同的结构基因,根据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环境变化的需要,有规律的选择性、程序性、适度地表达,以适应环境,发挥其生理功能。

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1.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2.乳糖操纵子的结构3.乳糖操纵子的正调控

4.乳糖操纵子的复合调控

操纵子:由多顺反子转录单位与其调控序列构成

多顺反子:多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成一个转录单位,由同一调控序列进行转录调节从而实现协同表达

反式作用因子: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并影响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或RNA。 顺式作用元件:能影响基因表达,但不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起始的调控机制:1.0因子与转录起始的调控2.转录起始的负调控3.转录起始正调控4.复合调控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1.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2.反式作用因子作用方式:成环、扭曲、滑动、oozing 3.反式作用因子的组合式调控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1.5′端加帽和3′端多聚腺苷酸化保护mRNA在转录过程中不被降

2.mRNA的选择性剪接

DNA修复:DNA修复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执行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种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

碱基切除修复:指切除和替换由内源性化学物作用产生的DNA碱基损伤, 是切除修复的一种。

核苷酸切除修复:主要修复可影响碱基配对而扭曲双螺旋结构的DNA损伤,修复时切除含有损伤碱基的那一段 DNA

重组修复:根据 DNA 末端连接需要的同源性,分为

同源重组修复:需要多种蛋白参与,在 S/G2期起主要作用。

非同源末端连接:DNA分子之间不需要广泛的同源性,在G1/G0期起主要作用。

SOS修复:正在复制的DNA聚合酶可能遇到尚未修复的DNA损伤,即使细胞不能修复这些损伤,自动防故障系统能够使复制体绕过损伤部位,这一机制就是跨损伤DNA合成。

7: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原理:DNA合成反应中,ddNTP不存在3′-OH末端,故不能与下一个核苷酸的5′-磷酸基团形成3′,5′-磷酸二酯键,导致DNA新链的延伸提前终止于ddNTP 。 测序步骤:● 单链DNA模板的制备● DNA模板与测序引物退火● 掺入法标记反应

● 延伸-终止反应●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放射自显影● 阅读测序结果

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标记的单链核酸探针与待检测的靶单链DNA或RNA局部互补结合形成杂交双链。 应用:核酸靶DNA或RNA序列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Southern印迹杂交原理:将电泳分离的待测DNA片段结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上,然后与存在于液相中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的过程

应用:DNA(基因组DNA)分子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Southern印迹杂交基本过程 :1. 制备基因组DNA 2. 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消化基因组DNA

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酶切片段4. 凝胶预处理5. Southern 印迹转移 6. 标记核酸探针、探针与DNA片段杂交7. 杂交结果显示

Northern印迹杂交:指将RNA变性及电泳分离后,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用杂交反应来鉴定其中特定mRNA分子的含量及其大小。

可以对mRN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基因芯片和微阵列:基因芯片上的阵列是由有规则排列的cDNA或寡核苷酸等样本所组成的 。

DNA微阵列:寡核苷酸微阵列(oligomicroarray)

● cDNA微阵列(cDNA microarray)

在一微小的基片(硅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分子识别探针,能够平行分析大量基因转

录表达,因此又被称为cDNA芯片。

DNA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基因组分析及发现新的基因 基因表达的研究DNA序列分析 基

因诊断和基因药物设计

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原理与核酸分子杂交相似,只是以偶联标记物的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检测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的蛋白质分子。

PCR技术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PCR是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利用DNA 聚合酶催化一对引物间特异DNA片段合成的体外扩增技术。 其主要热循环过程为:变性、退火、延伸三个步骤。

平台效应(plateau effect):PCR经过一定数量的循环后,DNA片段不再呈指数累积,而是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平台效应。

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cDNA,再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 :PCR扩增指数期内极小的扩增效率改变会极大地影响产量。 应用:用于基因DNA拷贝数和mRNA表达定量分析。

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能从双链DNA内部特异位点识别并且裂 解磷酸二酯键, 生成寡/寡聚核苷酸 。

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s)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 产生单个的核苷酸(DNA为dNTP,RNA为NTP)。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即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合成方向为5ˊ→3ˊ,无3ˊ→5ˊ外切酶活性。用于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构建cDNA文库。

载体 (vector):将外源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

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最常用的载体是细菌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质粒(plasmid): 质粒是存在于多数细菌和某些真核生物染色体外的双链环状的DNA分子。 特点:(1)分子量相对较小,能在细菌内稳定存在,有较高的拷贝数。(2)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 (3)具有一个以上的遗传标志,(4)能自我复制

基因克隆基本过程:①制备目的基因和相关载体;

②将目的基因和有关载体进行连接;

③将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④DNA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

⑤DNA重组体的扩增、表达和其他研究。

真核细胞转染:将外源分子如DNA,RNA等导入真核细胞 。 研究基因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突变分析和蛋白质生产。

真核细胞转染的方法与基本原理:(一)磷酸钙沉淀法(calcium phosphate co-precipitation)使外源DNA或重组质粒DNA与磷酸钙混合,形成微小颗粒,并加入到宿主细胞中,使这些颗粒沉积在细胞表面,以利于宿主细胞摄取这些颗粒。 (二)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

是一种将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常用方法。操作时将外源DNA与宿主细胞混合于电穿孔杯中,在高频电流的作用下,细胞膜出现许多小孔,使外源DNA能进入宿主细胞,并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以建立稳定的转化细胞株。(三)DEAE-葡聚糖( DEAE-Dextran)法 :外源DNA或重组质粒DNA与DEAE葡聚糖混合,DEAE葡聚糖带有大量正电荷的化学基团,可与DNA中带负电荷磷酸基团结合,并粘附于细胞表面,借助细胞内吞过程促进外源DNA进入细胞。此法简单、快速、有效,常用于外源基因的短暂表达研究。 (四)脂质体(liposome)介导的基因导入:利用脂质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真核细胞。其原理是阳离子脂质体与DNA混合后,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直接加到培养的细胞中,然后粘附到细胞表面并与细胞膜融合,DNA被释放到胞浆中。这种温和的基因转移的方法,对细胞无损伤,因而其转移效率高 (五)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在制备转基因动物时,将外源基因通过毛细玻璃管,在显微镜下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细胞核内。

转染细胞的筛选:( 一) TK-细胞突变株筛选转染细胞(二)药物筛选转染细胞

大肠杆菌表达的基本要素:1.目的基因和密码子 :目的基因如果来自真核细胞必须是cDNA 。cDNA的起始密码子(ATG)上游部分(5ˊ端非编码区)必须除去。对于一些分泌性蛋白,还应除去信号肽部分。2.载体的选择 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1)起始密码子:以限制酶Nde I或Nco I 位点引入ATG。 (2)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4.受体菌株和诱导条件 (1)根据载体所携带的启动子选择特定的菌株(2)诱导表达 5.表达蛋白的种类(1) 分泌型异源蛋白的表达(2)包涵体及其性质 6.分离、纯化表达产物

11 基因突变的多种类型:点突变是单个碱基的替换:转换和颠换 缺失是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丢失 插入是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增加 倒位是一段核苷酸序列染色体位置的改变 基因突变还分为配子突变与体细胞突变 动态突变指串联重复拷贝数随世代的传递而改变

基因突变的遗传效应:1.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指DNA改变后mRNA中相应密码子发生改变,编码另一种氨基酸,使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2.无义突变 (nonsense

mutation) 3.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同义密码子互换性变化, 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变。

4.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1)密码子缺失或插入 2)整个基因或基因大片段缺失 5.融合突变(fusion mutation)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等交换而致基因间错位配对, 产生两种含不同等位基因的染色体。

基因结构和表达与疾病的研究策略:1.通过基因结构分析确定基因变异

2.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差异显示、抑制消减杂交、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3.通过功能学研究确定致病基因:转基因技术(指在生物基因组中带有插入或整合的外源基因,生物个体能将它传给后代,并表达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受体生物获得新的性状)、基因敲除、反义技术、RNA干扰技术(双链RNA介导的细胞内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导致靶基因表达沉默,产生相应功能表型的缺失现象)、基因诱导超表达

12

基因诊断的概念:在基因水平上,运用PCR、核酸杂交、基因重组、基因芯片等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特定基因的存在、结构和表达状态正常与否,从而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

基因诊断的特点:高特异性:诊断目标 高灵敏度:分子生物学方法 早期诊断性:分子遗传学规律 应用广泛性:疾病与非疾病检查

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Southern印迹杂交 限制性酶谱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PCR及其衍生技术 DNA芯片技术

13

基因治疗:将遗传物质(基因DNA或RNA)转移入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机体疾病或有益于治疗的目的。

基因置换:指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细胞,通过定位重组,导入正常基因,以置换基因组内原有的缺陷基因。

基因添加: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不表达的基因

基因干预:采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个基因的表达,或者通过破坏某个基因的结构而使之不能表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自杀基因治疗:将“自杀”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这种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代谢物,诱导靶细胞产生“自杀”效应。

基因免疫治疗:通过将抗癌免疫增强的细胞因子或MHC基因导入肿瘤组织,以增强肿瘤微环境中的抗癌免疫反应

 

第二篇:八年级生物考点总结

第十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1、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管、心脏和血液

2、血管是运输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通道

3、血管的跳动叫脉搏,手臂上的青筋是动脉,人体只有动脉才有脉搏,中医切脉是桡动脉。

4、人体内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血液从心脏到全身,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回到心脏,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5、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血液流速快;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液流速慢;毛细血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物质的交换

6、心脏的功能就像泵一样。正常人心率每分钟75次,与脉搏是一样的。儿童,女孩,老人,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要快些,成人,男子要慢些。

7、心脏的位置在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两肺之间,大小与拳头相当。

8、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心脏的左右辨别的方法是捏心室的心壁肌肉,左边厚。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膜,瓣膜的作用,是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由静脉流向心房,由心室流向动脉。

9、成年人的血液总量为体重的7—8%,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血液量为4—5L。

10、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加入抗凝剂后,上层约占55%的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红细胞。不加抗凝剂的上层少量的是血清,下面是血块(血液结块)。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血浆中有纤维蛋白原。血浆中有大量的水,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11、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圆饼状,含有含铁的蛋白叫血红蛋白,所以红细胞呈红色,血液也呈红色。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红细胞低于正常含量叫贫血,需要补充铁。

12、白细胞大,有细胞核,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作用。白细胞多于正常叫发炎,或有炎症,或白血病。

13、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

14、人体血型,A、B、0、AB型,同型血相授。人体献血每次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ml,一般在200—400ml对人体无影响。

15、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动脉血的血管:肺静脉,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的血管: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病人静脉注射或静脉挂水,药物都是先回到右心房。

16、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收缩压在12—18.7,低于12叫低血压,舒张压在8—12,高于12叫高血压。

17、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叫排泄。与消化垃圾粪便的排出不同。主要有呼吸系统,汗液通过皮肤排出,绝大多数的水,尿素,无机盐由泌尿系统排出。

18、泌尿系统的组成,最主要的是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由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进出都是动脉。

19、尿液的形成是肾小囊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正常人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如果肾小囊出问题,则是肾炎,尿液中有蛋白质;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则是糖尿病,肾小管的问题。

20、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排尿是间歇的,是因为膀胱的储存尿液的作用。人一昼夜尿

液量约为1.5L,每天多喝水,可以使体内的垃圾及时随尿液排出。

21、汗液通过汗腺细长的管道排出体外。

十五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2、 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体,细胞核,突起(树突与轴突),髓鞘,神经末梢。

3、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

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形成周围神经系统。

4、 脑是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构成。大脑分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层是灰质,

也叫大脑皮质,分布着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分别主管运动,感觉,视觉,语言等。

5、 小脑作用协调全身肌肉活动,维持身体平衡,走路不稳,失去平衡说明是小脑受损。

6、 脑干也叫生命中枢,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

7、 脊髓中的灰质在中央,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人体的排尿排便的神经在脊髓

里,脊髓受损,排尿排便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8、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活动

的基本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缺少一个就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9、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例如,婴儿允吸,碰到烫的东西缩手。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例如,望梅止渴,听到上课铃声学生返回教室。

10、 人类大脑的语言中枢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区别于

其他动物的标志。

11、 眼是人体观察事物获取外界信息和形成视觉的重要器官。

12、 眼是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脸,睫毛,结膜,泪器,

眼肌等,功能保护眼球,红眼病,沙眼和急性结膜炎,发病部位在结膜。 13、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形成有关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由瞳孔进进眼球的内部,在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终极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产生与视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4、假如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就会增加晶状体的负担,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结果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之前,造成视网膜上的物像比较模糊,人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5、耳是人体形成听觉的重要器官。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具有接受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前庭和半规管与身体平衡有关,人的晕车与晕船就与之相关。耳蜗与形成听觉有关。

16、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7、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是防止鼓膜震破;鼻咽部的炎症会应咽鼓管而导致中耳炎。

18、听神经如果损坏,则会永久性失聪。

19、人体内激素的调节主要是内分泌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睾丸。

20、内分泌和外分泌的区别在于,内分泌没有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到全身,而外分泌腺有导管。

21、糖尿病与胰岛素有关,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时期不足是侏儒症,过多,巨人症;甲状腺幼年时期不足会患呆小症。缺碘导致甲状腺分泌不足,是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成年时期分泌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人猝死。

22、人体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协调体内各种生命活动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十六单元 运动与行为

1、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骨和骨连结组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有206块,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2、骨根据其形态可以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各骨的形态固然差异较大,但是结构却很相近,长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人体发生骨折,成骨细胞能使骨愈合、再生;骨质有骨松质和骨密质之分,骨松质结构疏松,能承受一定的压力,骨密质致密坚硬,抗压力强;骨髓腔内有骨髓,人年幼时骨髓为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会转变为黄骨髓。

3、人体的运动系统具有支撑身体、支持运动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

4、骨连结有3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脑颅骨)、半活动的连结(脊椎骨)和活动的连结(髋关节等)。其中活动的连结又叫做关节。

5、进行运动时假如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6、人体大约有600块骨骼肌,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肌腹在中间,呈红褐色,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莫,里面有很多血管和神经。

7、骨骼肌受到刺激,就会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运动。

8、骨骼肌群在运动中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9、动物的行为有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

10、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也叫学习行为,动物等级越高学习能力越强。 第十七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定

1、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发生器官是叶。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蒸腾作用除了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外,还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同时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3、植物吸收水分的90%用来蒸腾作用,新载的树木去叶目的是防止蒸腾作用过大。

4、蒸腾作用维持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

5、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地球上各种生物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开释出的二氧化碳进进大气。同时细菌等各种微生物也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开释出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消耗。

6、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条件是光。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同一整体。如:草原、森林、农田、湿地等都是常见的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生物因素以及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水、温度、光等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目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活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第十八单元 人的生殖和发育

1、 男性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在睾丸中产生;女性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在卵巢中产生。

2、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叫受精,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的诞生。

3、 受精卵进入子宫,逐渐发育成胚胎,到第八周末,露出人的雏形,形成胎儿,胎儿通过

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胎盘通过脐带与胎儿相连。

4、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280左右,从母体排出,叫分娩。

5、 人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从受精卵到胎儿出生,叫胚胎发育;

出生后叫胚后发育。

6、 人体的发育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

7、 青春期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8、 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生殖器官能产生生殖细胞,分泌

激素。

9、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第一性征,性器官分泌激素使男女出现性别上的其他差异,如,

男性胡须,喉结的出现,女性乳房的发育叫第二性征。

10、 青春期心理的变化,积极的参与活动,活泼开朗,等等。

第十九单元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卵生动物指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鸟类,昆虫,鱼类,蛙类都是卵生;像人一

样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形成发育叫胎生动物,哺乳类动物都是,狗,猫,马牛等。

2、 鸟卵就是一个完整的受精卵。

3、 克隆是无性繁殖方式。

4、 鸟类的发育,

5、 两栖类的发育,蝌蚪用腮呼吸,成蛙用肺和皮肤呼吸,适应在陆地生存。属于变态发育。

6、 昆虫的发育,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幼虫→蛹→成虫(蛾子),完全变态发育。

7、 蝗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第二十单元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1、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2、 成熟的绿色开花植物,开花,露出花蕊,花粉从花药里散发,通过自花传粉或依靠昆虫、

风力等异花传粉,花粉到了雌蕊的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雌蕊的柱头,花柱,到达子房,花粉管里面的精子释放出来完成受精(注意,两个精子)。

3、 子房是形成果实的主要部位。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受精的卵细

胞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的极核→胚乳,子房壁→果皮,珠被→种皮。桃、李只有一个种子,西瓜,番茄,蚕豆等有多个种子。

4、 植物的营养繁殖也叫植物的克隆,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草莓的匍匐茎,落地生

根的叶。另外扦插,嫁接,压条是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5、 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花卉的养殖上应用广泛。

6、 种子的发育条件,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7、 所有的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可以发育成植物体,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是种子的主要

部分。

8、 胚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9、 种子萌发过程,胚根先长出,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出土的载

浅,不出土的载深点。

10、 植物的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来的。茎的主干通常是胚芽发育,侧枝是由侧面的

芽发育成的。

11、

叶芽发育成茎,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叶芽最后发育成枝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