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学习考察分享

中国标杆企业阿里巴巴参观启示

通过两天对阿里巴巴的参观学习有以下感想分享如下:

一、 对阿里巴巴的认识

我把对阿里巴巴的认识总结了十个字:伟大、细腻、激情、整合、团队。 为什么说他伟大?从经营额度来讲举行一个活动能够一天做到近600亿的公司在全球寥寥无几,而且真正做到了大数据时代对全球经营数据的瞬间分析,他真正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意识甚至是思想。把一帮8090后组织起来,干了如此一番事业,而且干得如此成功,不得不说伟大;

细腻:一个30000人的公司从育儿室、健身房到员工的衣食住行以及创业发展都考虑的面面俱到,公司内部无一处无典故、无一处无故事,大到公司建筑的设计外观,小到废旧轮胎制作的花盆,再到公司内部的健身场所、澡堂、餐厅,无不体现公司的细腻;

激情:阿里巴巴有这样一句话“很猛很持久”,每个员工都饱含激情,汹涌澎湃,且这种状态完全发自内心、由内而外,整个公司充满粗犷有力的氛围,尤其是公司整个经营过程持久充满激情,激励、PK制度的合理运用使整个经营团队如狼似虎;

整合:阿里巴巴的资源整合能力非常强大,从马云个人,到每个部门,再到整个公司整体,从时代发展,到中国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社会各界精英,最后是公司内部,不管是时间、空间、资金、人脉等,每一笔资源都被运用的合理有效;

团队:阿里巴巴的员工都非常平凡,也都认为自己很平凡,高学历的不少、低学历的也不少,但是这帮平凡人能在阿里巴巴这个平台里面紧紧地抱成一团,为了同一个目标,奋勇直前,表现出了非凡的一面。

二、 工作启示

1、 数据是电商的眼睛,建议我们的电商或者商务管理部要开始谋划建设我们自己的数据库,要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人员,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有些时候不缺数据,关键是发现不了数据的规律,找不出其中蕴含的信息,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到的信息不但能反映现在状况,更能预测发

展方向;

2、 战争是解决政治的手段,PK是解决业绩的手段。现阶段我们经营系统的

绩效考核能够有多大作用需要我们去思考,是不是有点吃大锅饭的嫌疑,建议同做一个产品的要进行业绩PK,经营环境相似的区域要做业绩PK,要充分调动大家的斗志,在经营的过程中按月度或者季度增设业绩PK环节设置激励手段,让优秀的经营人员体现出他们的优秀并且更加优秀,同时激励其他人员逐步向优秀迈进,这样受益最大的不是个人,而是公司;

3、 对于公司的工龄牌、优秀员工牌等要举办正式的授牌仪式,不要简单的

由人力资源发下去就完成了,增加员工归属感;

4、 对绩效考核要真正的进行绩效辅导和绩效面谈,让员工真正知道自己的

绩效是如何打分的,不要简单的打个系数结束绩效考核;

5、 对于人员超过30人的部门或板块要设兼职的HR人员由本部门优秀员工

担任,负责技能提升、人员培养、组织面谈等工作;

6、 我们的新能源成品油经营能否和阿里巴巴合作,用支付宝支付,改变一

下商业模式(需探讨),培训时和阿里的首席网商评委洪方仁简单的聊过;

7、 京博新能源和高德地图合作,把京博的加油站点全部在地图上标识,也

可以和百度地图合作。

8、 电子商务的运营组建团队时要有互联网思维和意识,美工、数据、产品、

质检、制单、客服还有一个主管这是七人组;

9、 电子商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推广时要学会平台之间互相推广,利用好各

平台的优势,这样还会节省费用。

 

第二篇:BIM学习、分享

BIM学习、分享

初识BIM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建模,注意不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这是我向我所认识的人介绍BIM时经常会说的一句话。第一次听说这个单词是在华润建筑成都万象城的BIM培训会“下”。由于我在实习,没有机会听培训老师讲的课,听到这个单词之后,我接着听说的就是三维建模,我还以为BIM是一个软件,当然我的“以为”错了。

BIM是一套理论,在上个世纪xx年代就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当然当时还不叫“BIM”,请大家不要被某个软件公司误导了,说BIM理论是他们创造的,确实这个词语是它首先提出来的。BIM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集合”建筑物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共享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

首先就有一个问题,建筑物的信息包括哪些?大家可以从这个原则来界定:建筑物从最开始设计师的ideal(想法,这样翻译还不是非常准确)一直到最后拆除整个过程中的信息。设计师设计的草稿,施工单位施工的流程,使用的人工,幕墙的颜色,材质,建筑材料的数量,品质,价格,这些都是建筑物的信息,甚至在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的遇到地震建筑物的振动情况,人员逃离时的交通情况,这些都是。

为什么以前没听说过BIM呢?首先是人的能力有限,要想把建筑物的所有信息从每个人那里收集过来,甚至是从脑海中提炼出来再共享给其他人是非常困难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实现收集与共享的工具;其次,人的能力足以应付之前出现的建筑物,以前异型建筑少,建筑物简单,人们用经验足以应付他们遇到的建设问题;最后,也许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吧。

我为什么对BIM这么感兴趣?

我个人是非常反对浪费的,在建设工地经常见到故意的浪费和一些无法避免的“浪费”,具体是什么我也就不多说了。假设所有的建筑信息都能在施工前“收集”起来,那么就会节约很多资源(为什么不是节约钱?钱是个人的,资源是社会公共的),减少重复的工作。例如,算量是一个体力活,对于造价人员来说,算量又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我们拿着设计院出的结构图算钢筋、混凝土、管道的工程量,即使是有广联达,我们还是要建立模型。为什么我们用广联达建的模型,做结构、设计的不能用,为什么建筑图出了之后,结构工程师还要重复性的再画一次“框框”!

我希望借助这套理论和与之相关的软件能够使居住在建筑物当中的人更加舒适。通过BIM模型设计师可以很简单的的计算出增加一个窗子室内光线的变化,人工灯源的变化,空调的设计功率的变化,通过这些信息,能够使建筑物内的声音、光线、温度、空间、色觉都达到对人很舒适的程度,当然安全也不在话下。

十几年前,CAD出现的时候,我不能想象,政府强制规定设计院的计算机出图率到达到多少,但是那时候CAD软件功能太少,设计院为了满足要求,甚至故意把一些项目先手绘出来之后,再用CAD画。我听一些专家说,未来BIM的建模软件一定能取代传统的CAD软件,我也听我在设计专业的同学说,REVIT一定能取代CAD。

我的BIM软件知识现状

断断续学了一个月了,也买了一本书再看,但是进度非常慢,简直就是蜗牛。从网上也下了一些文档,视频再看,我们万象城项目部也有视频,但是有些粗糙,一段操作要看两三遍才看得清楚。但是关于这个理论的发展,未来前景,我还了解的比较多。

BIM软件主要功能有信息共享、协同设计、模拟仿真。信息共享,所有的信息都能集中到一个模型当中,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再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扩展使用其他软件,向着自己专业发展,然后再把得出来的信息添加到模型当中(协同设计)。模拟仿真,可以模拟施工进度、消防演练、防空演练。

我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号召大家一块儿学习BIM软件中的一个软件:Autodesk Rvit Architecture 20xx。一个力量有限,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在这段学习期间,我很长时间都花在了revit 的论坛上面了,注册各个论坛,收集各种资料。假如我们能把资源共享的话,可以节约很长时间。

我听同事说我们公司专门有人在做BIM软件的学习推广,我希望他们可以先培训一下即将开始工作的我们,也刚好我现在有精力,有时间,有兴趣。(由己及人的话,肯定也有人像我一样)。明年还有两个月的入职训练,到时候一群向人坐在一块儿讨论学习BIM软件,进步肯定会更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