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名句默写 学生

1

史记名句默写学生

苏教版《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

《太史公自序》 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3.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出处:“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含褒义

4.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同“一朝一夕”。出处:“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夏本纪》

1.劳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出处:“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鲁周公世家》

1.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

2.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含褒义。

《高祖本纪》

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含褒义。

2.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3.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4.安堵如故: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

5.妒贤嫉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含贬义。

6.大失人望: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7.雍容大度: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出处:“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李将军列传》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含褒义

2.对簿公堂:(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某人在法庭上受审问。出处:“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3.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4.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指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2

史记名句默写学生

《孔子世家》 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含褒义。

2.不赞一词:一句话也不说,指一言不发。 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管仲列传》 1.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出处:“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贪也。”

2.因祸为福:变坏事为好事。出处:“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含褒义。

《屈原列传》 1.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用于称颂人。

2.泥而不滓:染而不黑,比喻洁身自好,不受坏的影响。出处:“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3.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 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含贬义

《项羽本纪》 1.拔山扛鼎:形容力气很大。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如: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3.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含褒义。

6.在此一举: 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7.作壁上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含贬义。

10.才气过人: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11.蜂拥而来: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12.以一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13.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含褒义。

14.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用于人或事物。

15.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含褒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指物归原主。

2.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3.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含褒义。

3

4.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含贬义。

6.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滑稽列传》 1.参差错落: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2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3.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刺客列传》 1.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含褒义。

2.旁若无人: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含贬义。 3切齿痛心: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

《秦始皇本纪》

1.是古非今: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2.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含贬义。 《魏公子列传》

1.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2.急人之困: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含褒义。

3.虚左以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出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淮阴侯列传》 1.背水一战: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2.跖犬吠尧: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出处:“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5.逐鹿中原: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含褒义。

6.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常用短语

1网开一面。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史记·殷本纪》

2左支右绌(绌:屈,不足。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周本 3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史记·秦始皇本纪》 4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史记·项羽本纪》 5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史记·项羽本纪》 6鸿鹄之志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7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 歃血为盟 因人成事 一言九鼎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8一字千金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9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10背水一战 肝脑涂地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

 

第二篇:《史记》经典名句

《史记选读》中的经典名句

《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周公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P6:《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高祖本纪》

P4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P4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P49: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将军列传》

? P5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 P5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 P56:《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P57: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孔子世家》

63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矣。”

6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7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管仲列传》

69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69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屈原列传》

7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项羽本纪》

? P81: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P8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乌江亭》)

胡曾的《乌江》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P8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项王庙》)

? P8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83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⑧,放逐义帝而自立,怨 1

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廉颇蔺相如列传》

89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滑稽列传》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刺客列传》

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始皇本纪》

焚书坑 唐代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诸儒坑尽一身余, 始觉秦家网目疏。 枉把六经灰火底, 桥边犹有未烧书。(经下邳 明? 袁宏道)

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 。(元 胡天游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赵世家》

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凡是有高出世上功业的人,就要承受背弃习俗的牵累;有独特智谋的人,就要听任傲慢民众的埋怨。

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我听说做事犹疑就不会成功,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治国有常规,利民是根本;处理政事有常法,有令就行最为重要。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国也。----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的,礼是为了便于行事的。圣人观察乡俗而顺俗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礼仪,这是为了利民富国。

《魏公子列传》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淮阴侯列传》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生’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