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粗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2.下面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D.虽欲言,无可进者 是寡人之过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二、填空题

3.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邹忌修八尺有( )余

时时而间( )进 朝( )服衣冠

期( )年之后 谤讥于市朝( )

燕( )、赵、韩、魏闻之

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粗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

欲有求于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徐公孰美:_____________________

孰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_________

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乃下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5.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忌不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6.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体的历史著作《________》。“讽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与欣赏

8.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太宗论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或请重法以禁止:_______

(2)朕当去奢省费:_________

(3)轻徭薄赋:_____________

(4)安用重法邪: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1)路不拾遗:__________________

(2)商旅野宿: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歧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释] 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yòu;zhāo;cháo;jiàn;jī;yān

4、(1)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连词/与“无”相对

(2)谁,哪一个,疑问代词/通“熟”,仔细

(3)及,比得上/如,像

(4)下达,颁布/下等

5、(1)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2)城北徐公,是齐国非常漂亮的人。

(3)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4)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意对即可)

6、(1)国别 战国策 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暮寝而思之,日??欲有求于我也。”

“令初下??虽欲言,无可进者。”

7、示例: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8、1.(1)偏爱

(2)满一年

2.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意对即可)

3.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理即可)

9、1.(1)有人

(2)去除

(3)减轻

(4)怎么(哪里)

2.(1)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已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

(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3.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意对即可)

10、1.(1)有过错(犯错误)

(2)连累,损害

2.C

3.(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 远离它。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 敢仇恨呢?(意对即可)

4.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答案不唯一)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讲义 人教新课标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义

一、内容概述:本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表现出邹忌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观察、思考。反映了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荡胸怀。也反映出齐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君主。他深知收买人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邹忌的讽谏,他闻过则喜,并立马付诸行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根据人们对朝政的批评议论,进行大胆的政治改革。

二、结构简析: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实事求是。

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三、写作特色:本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鲜明的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这得益于文章既有正面描写(如邹忌的冷静思考),又有侧面描写(如通过齐王纳谏和齐国磊治表现邹忌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众多排比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更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四、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形貌昳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戴)....

/窥镜(察看)/旦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孰视之(仔细:.....

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表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

宫妇左右莫不私我者(认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王(偏爱)/吾妻之美..

实在)/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王之蔽甚矣(受蒙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侍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

讽刺。谤,指责。讥,讽刺)/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时时而间进(偶尔)/期年之后(满一年)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⑦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⑧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王)。

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4、本文用“ ”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答:门庭若市。

5、“王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符合文意即可)

6、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另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认点。

7、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英俊、明智、精心、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8、邹忌以事设喻(以小比大,以家比国,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意对即可)

9、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因为写了后来,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对即可)

10、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11、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

②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

12、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13、本文中邹忌和齐威王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答:(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或说: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14、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B)。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本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巨大成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6、邹忌讽谏齐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