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课题】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新课,预习展示

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文体常识: 边塞诗

二、初读感知,通文意,了解内容

1.齐读题目。看标题,你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

地点是在走马川,事件是送封常清出师西征。

岑参的诗,意奇语奇,多描写奇异壮丽的边塞风景,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或清新俊逸,或雄浑豪壮,根据了解你觉得这首诗属于哪种风格呢?

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

2.同桌对读。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3.个人去掉标点、节奏标记读。

4.齐读。

5.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写出师的环境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写出师的原因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写寒夜行军的情况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写出师的结果(虚写)

三、再读赏析,品语言,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用豪迈奔放,高亢激昂的语调读这首诗,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读出来,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选取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友情提示:品析语言可从修辞、用词、写作手法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展开。

第一句描写了空旷辽远,狂风怒吼,黄沙弥漫,遮天蔽日的画面。“黄入天”形象的写出了风势之凶猛。

第二句描写了夜间狂风怒吼,一块块大石头被狂风吹的满地滚动的奇异画面。“吼”写出了风的猛烈,强大。“乱”写出了风的狂暴。(比喻、夸张)

第三句写了一群匈奴人,骑着剽悍肥壮的骏马,在绿色的平原上奔驰,所到之处卷起一片片尘土。“烟尘飞”写出了敌人来势凶猛。(反衬)

第四句描写了将士们夜晚在军营中休息,连铁甲都不脱,随时待命,严阵以待。 半夜在凛冽的寒风中,将士们军容整齐的前进,他们的兵器互相碰撞,发出咔咔的响声,寒风像锋利的刀刃一样,吹在将士们的脸上,让人感觉疼痛难忍。(比喻)

第五句描写奔腾的战马身上沾着的雪和汗水冻在一起,在马毛上结起了冰,军营中的墨水也因为寒冷而凝结成冰。细节描写,以马的斗风傲雪,衬托战士的意气风发。

第六句描写了敌军看到我军战士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锐不可当的气势,吓得破胆而逃,诗人带领着一班人马,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在车师西门外,迎接我军的胜利归来,远远的,将士们疾驰而归,他们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想象)

请你带着新的理解再读这首诗,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学以致用,赏佳作,小试牛刀

刚才我们共同赏析了这首雄奇豪壮,满怀豪情的边塞诗,通过学习,你认为赏析一首古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内容理解 4.思想感情 5.佳句赏析6.写作技巧7.反复诵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方面鉴赏岑参的另一篇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齐读。

2.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面加以赏析。

3.小组展示。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超市:(任选一项完成)

1.背诵并默写《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为一篇写景叙事散文。

 

第二篇:OK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案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教学目的】1 了解边塞诗人又一代表岑参。

2 体会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岑参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出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做过两任州刺史,但这些都是往日的光荣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学习,于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他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等结交唱和。天宝十三载(754),他又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约三年。后来他到灵武,经杜甫等推荐,任右補闕(官名。 唐 武后 垂拱 元年始置,有左右之分。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省,掌供奉讽谏。 北宋 时改为司谏。 南宋 及 元 明 重又设置,均随设随罢);又历起居舍人(“起居舍人”,职官名。主修《起居注》;《起居注》,皇帝的言行录。两 汉 时由宫内修撰, 魏 晋 以后设官专修)、虢州長史(官名。 秦 置。 汉 相国、丞相, 後汉 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後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 唐 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至 清 ,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等职。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次年秩满罢官,流寓成都,卒于客舍。

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与高适一样,他是个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时逢朝廷大事边功,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都是以守边博得爵赏的著名将领,这为当时的士人展示了一条封侯的捷径。追求功业而羡慕富贵,是盛唐士人的普遍心理,也是岑参不满于在内在的卑官任上虚度时日而慷慨从军的主要思想动机。

岑参第二次入幕的幕主封常清,是他每一次出塞时的幕友,上下和同僚的关系都很融洽。尽管边塞生活比较艰苦,自然环境恶劣,岑参的心情却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昔日幕友的成功,对他也是一种激励。他这一时期所写的诗,多为献给封常清的颂扬之作,以及幕友间的道别之作,思想性并不强,但却都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在这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以豪迈乐观的情怀,颂扬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战斗必胜的坚强信心。

“行”是歌行的行。《走马川行》是这首诗的正题,是歌曲名;《奉送出师西征》是副题,是诗题。

1

二、串讲诗歌

(一)内容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你看那走马川,雪海边,莽莽一片平坦的黄沙,一直延伸到天边。九月的轮台,风声如喉,平地上的碎石大如斗(古代盛酒器),随风满地滚动。

描写唐军西征时轮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诗人围绕“风”字落笔,以夸张的手法写边塞绝域的风沙景色。无论白天黑夜,都是黄沙飞扬,狂风呼啸,巨石乱滚的奇异风光,令人惊心动魄。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正值秋季,匈奴草黄马肥,正式发动战争的好时机,金山西已见烟尘飞舞,可见,战事已经发动了。汉家大将封常清出师西边。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将军的铠甲晚上都不脱去,半夜行军短兵相接,风头如刀,风面如割。奔驰的战马,汗气从身上的积雪下蒸发出来,随即凝结为冰,联系到自己,在幕府中起草文书,砚水也结冰了。

想象,行军场面和苦寒情状来刻画唐军的风貌。诗人从将军写到士兵,从军人写到战马,细节生动而又逼真,反映了唐军将士不畏困苦的战斗豪情。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最后三句是颂扬封常清的,也是奉送出征的礼貌语。敌人听到你的大军出动,一定恐慌万分。估计他们决不敢和我军短兵相接,肯定会投降的。那时我们当在车师西门迎接你凯旋归来。车师是古代匈奴部旗名,也是他们居住的地名,在今新疆吐鲁香奇台一带。从地形来看,应在轮台东北。如果封常清从轮台向西出师,则敌人不可能在其东北。因此,这里所谓车师,或者是用一个历史名词,以代替轮台,反正这一带都是汉代匈奴的车师前后王庭所在地。

总之,在这首诗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二)用韵

本诗句句押韵,三句一换,平仄交替,铿锵悦耳,节奏鲜明急促,声调强劲激越。

三、课内讨论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有何不同?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