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具有很强的精神感召力,深刻理解这四句话对我们不无裨益。

有学者认为,“为天地立心”是说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也有学者指出,“为天地立心”是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为生民立命”就是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复活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为万世开太平”是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

我深爱着这一名言。“天地、生民、往圣、万世”,这八个字为我们勾勒出的是一幅怎样的画图啊?心藏天地宇宙和人类社会!天地空间无限,时间纵贯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宇和宙饱含其间,表现出的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这十个字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怎样的志向?立着的是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秩序,是一种有生命意义的生活;继承的是往者圣人们高贵圣洁的思想和灵魂;开拓展望的是万世美好的和平盛世。这体现了何等的器识与宏愿!这牵引着的是人类社会和谐的一缕情愫,奏响的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谐乐章,更流露着作者“以人为本”的高尚情怀。人生存于天地间,生活在人类社会里,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有人的生活和谐。这既是作者重建儒家伦理社会生活秩序的崇高理想,更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吁:只有开拓出了人自我的生命意义和整个人类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们才能永享万世太平。 关于当代青年学子应如何学习这种精神品质,我想谈谈三个方面的想法:一是要有着眼“天下”和“民众”的气概和胸怀。树立天下“忧乐观”,摒弃“小我观”。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留下了自己的高尚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天下为公”的孙中

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 产 党人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积极倡导世界和谐,推崇“人类至上、国家至圣、民族至尊和人民至爱”的新型集体主义观。二是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崇高理想是人生最好的航标,它能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青年学子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自己的实际确立自己的理想,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使命。共产主义是我们执著的信念和向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宏伟蓝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着力打造的时代精品,这都是当今青年学子们不可不知、不可不行的人生使命。三是要锤炼高尚的品德。无德之人必无崇高理想,更无胸怀万物的气魄。青年学子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这样才能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我及他,树立一种“大我观”和“利他观”,真正锤炼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起自己永恒的精神家园。

总之,当代青年学子要有儒家所倡导的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做一名有为且有大为的现代儒者。

曾文[2009/2/28]

也谈张载“四为”名言

上期校报刊有《有感张载“四为”名言》一文,看后让我也生发了一些感慨与思考。宋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20xx年温总理在出访欧洲前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援用此句表明心迹,20xx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在访问大陆之际也曾以此语寄望北大学子。可见,“横渠四句”对于现代人,尤其是莘莘学子来说,仍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为往圣继绝学”,看来是一句狂语,但就张载的实际贡献而言却是一句谦言。碍于古典学术宗经征圣、讲究“述而不作”的传统,张载并没有明言理论创新的意义。然而,作为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的创新精神是勿庸置疑的,他开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对于中国思想史的进程、士大夫人格的塑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往圣继绝学”,最终是要重新“为天地立心”,即为万事万物的演化确立一套哲学依据,这是张载理论的原点,也是他的独创。在学习中茹旧温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新创新。个体的学习不仅是自我晋身的筹码,也是人类总体知识的累积,是造就质变的量变,我们有责任继承并更新人类的知识。

张载对气论、性论等方面的探讨很深,很抽象,他不仅“为往圣继绝学”,还为来者开新学,是中国哲学史上首批打通儒释道三端,系统探讨宇宙本源问题的人。张载不仅仅是一介书生,更是一个行者,知行合一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二十一岁时(也就是诸多同学处于大三大四的年龄),正值大宋庆历年间,西夏侵扰大宋,大宋屈辱求和,此事对张载影响很大,他深感使命重大,于是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打算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尽管最终他听从了范仲淹的劝慰,伏膺于学术,打消了作战之念,但是这种“少年心事当拏云”的意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使命感,“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的仁德,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人格范式。大丈夫冲冠一怒为家国,正是源于“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仁者之心。张载一生仅在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著作佐郎、签书谓州军事判官等职位上逗留过一段时间,更多的时间他只是躬卧草堂钩沉学术,指路迷津,导人以理。

传说中张载是一个很丑的人,《幼学琼林》中载有“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之语。然而拥有这样一颗仁者之心,即使面目再丑也无损他的伟大,也无妨他成为一个充盈天地的人。因为源于内心的宽阔与强大,张载振臂一呼,就是整个理论史的旋转。是仁者,也必定是雄者。“天地、生民、往圣、万世”,天地人三才、往来三世皆在其中,伟人自当有这样的胸襟与眼界,但是作为普通人,拥有这样一种包容宇内的气魄也无不裨益。如此,则可以明乎得失,无惧坎坷;如此,则可以跳出小我,成就大我。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生活在农业社会的古人心灵已能触及如此广大,信息社会给予了我们广阔的天地,我们更没有理由沉浸在一己得失、一己悲欢之中。桔子洲头竖起了高大的青年毛泽东头像,凝望湘江北去;牌楼路口立有林则徐与左宗棠湘江夜谈的铜塑,当年纵论天下之声仍隐隐在耳。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成长于浏阳河畔的新一代也应该汲取一些精神因子,激励自我、积极入世、治学修身、传承文明,为民族为国家立功、立言、立德, “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人”!

图书馆 曹威伟[2009/3/10]

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例如醍醐灌顶、当头棒喝、天花乱坠、回头是岸、一刹那等)中辨析佛教、道教和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故 事 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特别笃信佛教,他请云光法师宣讲佛法,在讲《涅盘经》时,梁武帝从早到晚认真听讲,没有丝毫倦意。云光法师说得绘声绘色,竟感动了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梁武帝从此更加信佛,后来干脆出家。 典 故

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全国有寺庙3万多所,僧尼200多万。

南朝的梁武帝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他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他还聘请古印度僧人波罗末到中国讲经。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并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有了经书,讲经的风气更加兴盛。为了宣传民众,佛教徒编了许许多多讲经的传说。其中一则是: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

后来,佛教在中国分成许多宗派,影响最大的是“禅宗”。宋真宗时,道原和尚编了一本《景德传灯录》,记载了禅宗师徒的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

从此,人们用“天花乱坠”来形容说话极其动听,但多指过分夸张,不切实际。

一刹那

yīchànà

按古代印度《倡只律》解释:一刹那即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叟,一日一昼为三十须叟。照此计算:一须叟为48分钟,一罗预为114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 一眨眼等于二十四刹那。

2、“一刹那”:原来是印度古代语言(梵语)的音译,是古代印度的一个时间单位,唐代玄奘写的《大域西记》中载:时极短者,谓刹那边,百二十刹那为一咀刹那,六十咀刹那即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粟多,五牟呼粟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由此推算,所谓一刹那应当是我们现在的七十五分之一秒。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第二篇:读名言有感

读名言有感

暑假里,我翻阅几本《小学生之友》,其中映入眼帘的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便是幸福。”对此我去很有切身体会。

我出生在一个感情破裂的家庭。爸爸妈妈分居两地,我自幼是妈妈一手拉扯大的。四岁那年,妈妈调到爸爸那儿,我也随之去了广州,可是没过多久,爸爸妈妈又闹起了矛盾,感情的裂痕进一步加深了。这都是爸爸酗酒、抽烟、懒惰。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爸爸和妈妈之间的鸿沟越陷越深,结果,爸爸和妈妈还是离婚了,我和妈妈伤心地哭了。眼泪汇成了怒涛,把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痛苦冲刷掉吧!我恨爸爸,也恨妈妈,恨他们为什么离婚。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愈合的伤口。

每当上学放学,我看到同学都有爸爸妈妈接送:每当我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牵着他们的手逛街,感觉他们是多么幸福啊!想到自己,眼泪就流了出来。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哪里玩啊?”许多同学高高地举起手,愉快地谈论着。可我呢?只是把手缩在口袋了,心里不知什么滋味,伤心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我要大声呼吁:“天下的父母们,你们要为自己的儿女着想,为社会的和谐着想。记住这条名言:“不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便是幸福。”不要伤害无辜孩子的心灵。

东阳小学四年级 刘祖越 辅导老师 刘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