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有感张载四为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具有很强的精神感召力,深刻理解这四句话对我们不无裨益。

有学者认为,“为天地立心”是说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也有学者指出,“为天地立心”是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为生民立命”就是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复活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为万世开太平”是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总之,“四为”句涉及社会和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内容。

我深爱着这一名言。“天地、生民、往圣、万世”,这八个字为我们勾勒出的是一幅怎样的画图啊?心藏天地宇宙和人类社会!天地空间无限,时间纵贯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宇和宙饱含其间,表现出的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这十个字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怎样的志向?立着的是和谐美好的人类社会秩序,是一种有生命意义的生活;继承的是往者圣人们高贵圣洁的思想和灵魂;开拓展望的是万世美好的和平盛世。这体现了何等的器识与宏愿!这牵引着的是人类社会和谐的一缕情愫,奏响的是“天地人”三才的和谐乐章,更流露着作者“以人为本”的高尚情怀。人生存于天地间,生活在人类社会里,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有人的生活和谐。这既是作者重建儒家伦理社会生活秩序的崇高理想,更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呼吁:只有开拓出了人自我的生命意义和整个人类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们才能永享万世太平。 关于当代青年学子应如何学习这种精神品质,我想谈谈三个方面的想法:一是要有着眼“天下”和“民众”的气概和胸怀。树立天下“忧乐观”,摒弃“小我观”。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留下了自己的高尚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天下为公”的孙中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宋代大儒张载(横渠)的名言

听南师讲故事:宋代大儒张载(横渠)的名言

我们中国文化里,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学者为这个目的而学,应该如此。

谈到这位先生,是孔孟以后的儒家,宋明理学家中,影响力很大的一位。他年轻时等于是一个“太保”,意气非常盛,身体棒,思想开拓,喜欢闹事。后来范仲淹带兵在陕西经营边陲的时候,张横渠才二十多岁,年纪很轻,奔往前线,要投军参加作战。

范仲淹见他一表人才,约他谈话,劝他回去读书,告诉他将来报效国家的机会很多,等到书读好,慢慢再来,同时将一本《中庸》交给他。那时他应该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可是范仲淹要他再读,告诉他其中自有他的千秋事业,自有他的天地。张横渠听了范仲淹的话,回去再读《中庸》,从此放下一切,专心求学问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儒。

宋代几位大儒,事实上受范仲淹的影响都很大。范仲淹在前方,出将入相,以文人当统帅,他难道不希望培养好的军事人才?但他一看张载这个人才不是将

才,是对后世思想有贡献的人,不能这样埋没,就马上用这个教育方法培养他。果然后来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那么大,尤其他所标榜的那四句话,非常深远。

…… …… 余下全文

篇三 :经典名言名句

经典名言名句

爱 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 …… 余下全文

篇四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

经典励志名人名言

1、青少年是一个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加里宁

2、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约翰逊

3、时间抓起来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谚语

4、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5、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斗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周恩来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8、有志者事竟成也!——刘秀

9、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1、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13、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 …… 余下全文

篇五 :名言警句

中国哲学家

孔 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曾 子:“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孟 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

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墨 子 兼相爱,交相利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荀 子:“制天命而用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老 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庄 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韩非子:“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扬 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

…… …… 余下全文

篇六 :名言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

一志向·事业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子·甲申二月九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二读书·求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引自《进学解》

…… …… 余下全文

篇七 :工作励志名言集锦

工作励志名言集锦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霍勒斯 曼

伟大的人物都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巴尔扎克

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朱光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

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谁有进取的意志,谁就干得成。——罗曼·罗兰

一个从不怀疑生活方向和目标的人,绝对不会绝望。——莫里亚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颜元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

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立志在坚不欲说,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任何行动都会失败。——华·欧文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最大的资产。

…… …… 余下全文

篇八 :张载

张载

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熙宁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明公。

中文名:张载

Zhang Zai 外文名:

别名: 张子、横渠

先生 逝世日期: 1078年 职业: 哲学家 信仰: 理学

主要成理学创始人之一,关学创始

就: 人。

张载

国籍: 中国北宋 民族: 汉族

出生地:陕西西安

出生日

期: 代表作《崇文集》、《正蒙》、《横渠易品: 籍贯: 1020年 说》、《张子语录》等 陕西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26日),字子厚,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原籍大梁,祖父张复,宋真宗时任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亲张迪于宋真宗初携妻陆氏上任于陕西长安。天禧四年(1020年)生张载。天圣元年(1023年)年任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知州。后赠尚书督官郎中,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小官吏。张迪在涪州任上病故,家议归葬开封。十五岁的张载和五岁的张戬与母亲,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出斜谷行至郿县横渠,因路资不足加之前方发生战乱,无力返回故里开封,遂将父安葬于横渠南大振谷迷狐岭上,全家也就定居于此,以后张载就生活于此,人称他为横渠先生。 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少年丧父,使他成熟较早,当时西夏常对西部边境侵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初,西夏入侵,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议和。朝廷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这些国家大事对“少喜谈兵”的年仅二十一岁的张载刺激极大,他就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联合焦演(郴县人,精兵述)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