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议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自己天生笨拙,成不了大器。其实,这种叹息是没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补拙,就是说,天资差,是可以用努力来补偿的。

事实不正是如此吗?

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资的缺陷没有使梅兰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后来,梅兰芳那双眼睛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终于成了著名的京戏大师。(中国一例,正面事例)

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智力低下的人”,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学校。但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反而以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最后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外国一例,正面事例)

类似由于勤奋而弥补了笨拙,甚至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古往今来是举不胜举的。

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反过来说,一个人若不勤奋求学,天资再好也是不能成才的。宋代有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会作诗,被乡里人成为奇才,可谓聪明过人;但他出名后,不再勤奋上进,而是整天由他父亲带着到处吃喝受礼,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古代一例,反面事例)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我的一位小学同学,由于他勤奋好学,升中学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亲戚朋友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年之后,他的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六,他的母亲生气地说:“真是个笨蛋!”其实,他哪是什么笨蛋,不过是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了,不像过去那样勤奋了。(最近事例,联系实际,增强文章的针对性)

华罗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希望那些自以为没有天赋的朋友们不要悲观,要相信天才在于勤奋,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标坚持走下去,是必可以成大器的。

 

第二篇:勤能补拙

勤 能 补 拙

段 新(网名:duanxinxyz)

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给青少年写过一首诗:

妙算还从拙中来,

愚公智叟两分开。

埋头苦干是第一,

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激励过千万人刻苦学习、自学成才,也可以说是华罗庚先生的人生写照。

学生时代的华罗庚并非数学神童,他念初中时,曾因数学科目不及格而险遭淘汰。后来,他因家境贫困辍学在家帮助父亲看店,每天晚上点着昏暗的豆油灯,潜心自学数学直到深夜,开始步入数学王国,并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数学天赋与杰出才能。

在谈到自学的体会时,华罗庚先生感触颇深。他说:“自学者身边没有老师,看起来,是个不利条件。但是,没有老师也有没有老师的好处,在碰到问题的时候,非得靠自己动脑筋解决不可。这对于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大有好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它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 1

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后来,华罗庚还曾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助理员,管收发文件、代领文具、通知开会等杂事。他见缝插针,有空就学习,并创立了一种特殊的自学方法:在灯下拿来一本书,对着书名考虑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他设想这个题目到自己手里,应该分成几章几节。有的地方他能够顺利解决,也有的地方遇到了困难。然后翻身下床,在灯下把疑难之处反复看几遍,深深地印刻在脑子里。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功夫就看完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见这个年轻人的桌上,不断摆着新书,有时便故意提出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考考他,他都能迎刃而解。

华罗庚先生在惊人的勤奋学习中,培养了自己才思敏捷的优秀品质,获得了精深渊博的数学知识,在数垒理论、运筹学和数学优选法等重要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令世界瞩目。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