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的境界

自在的境界

□ 老藤

很多人渴望自在,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像诗人海子所写的: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抑或像最近郑州某个女教师辞职信中所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在呢?对此,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回答会有所不同,很多被问到的人都会提到佛或菩萨,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自在,只有修成佛陀,因为自在一词本来就出自佛家词典,出于佛家再归于佛门也说得通。有人说如果不打诳语的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谁见过真正自在的人。对此我不敢苟同,尽管因为信仰或其他原因,我等凡夫俗子无法有佛陀的修为,但我认为深层次的自在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一种心境上的豁达。通过正确的修养之途,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在的境界,正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

所谓自在,浅层次的理解是无碍,是自由自在,像嵇康那样“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或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甚至像李白笔下的侠客那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种对自在的理解是对号入座,诗中快意,但现实不等同文学,自在不等于自由。如果一个人为了自由去奋斗牺牲,会令人肃然起敬,若为了自在而一意孤行,则会招致非议,诗人裴多菲写的可以不惜生命和爱情去获得的是自由而不是自在,若改成自在一词,这首诗恐怕不会成为名篇。自由,是一种毫无争议的梦想,像雨后天空彩虹般绚丽耀眼,如海洋珊瑚礁群般神秘莫测,它对人的激励和引导充满正能量。而自在,却是见仁见智的谜团,深度里充满哲学和禅意,是一种深度的自觉和内省。 追求自在的境界,如攀登崇山峻岭,需离歧避险,拾级而上。

自在要有边界。当今世界,互联网像充满魔力的改正液一样正在抹去行业的边界,边界的模糊在带来自由扩大化的同时,也让自由与自由之间发生冲突,这些冲突有的是轻微的剐蹭,有的则是激烈的碰撞,冲突的结果是一部分人的自由受到了新的限制。由此我想到了大自然中的动物,应该说任何动物在丛林或草原上都是自在的,动物在享受这种自在的同时,不忘做一件事,那就是划出活动的边界。动物世界中人们熟悉的镜头是:狮子、猎豹甚至憨态可掬的熊猫,都会在树干上留下自己的气味,宣示自己的领地,它们在告诉同类,此界之外你怎么活动与我无关,一旦越界就免不了一场生死搏斗。可见,边界是动物自在的保障,大多数动物都尊重这条边界,一头狮子如果不想做个入侵者,它不会越界跑到其他领地里猎食。

与动物相类似的当然是人类,人类的自在如果没有边界,冲突便不可避免,而一旦发生冲突,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谁也不是赢家,尽管赢家总是占据道德高地。当年孔子治鲁,施政方针就是明礼定制,结果只用三个月鲁国便实现大治。苏联著名军事家朱可夫元帅,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英雄,享有崇高的威望。19xx年6月上旬,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会议,主席团成员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7人要求赫鲁晓夫辞去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不接受,要求召开中央全会来做出决定。当时担任国防部长的朱可夫在没有中央授权的情况下,动用军用飞机,把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检查委员悉数接到莫斯科,苏共中央召开会议,大多数委员表示支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等人被解除职务。朱可夫此举虽然保住了他所支持的赫鲁晓夫,但他的举动明显越界,这种越界让后来的赫鲁晓夫心有余悸,对这个能量巨大的元帅放心不下,当年10月,朱可夫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也被取消。次年,朱可夫退休,退休后的朱可夫也一直被监视。连他和妻子加林娜在卧室的谈话都被监听,9年的退休时光何谈自在?朱可夫到死也没平反,这足以说明朱可夫这次越界的严重性。中国人都知道“犬守夜、鸡司晨”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君子思不出其位”的道理,犬司鸡职,必然导致纲纪紊乱,无所遵循。

自在不可任性。任性是自在的同义词,许多年轻人以此为自在的标准,任性因此成为互

联网语境下的流行语。那么,自在是否就可以任性呢?三国时期著名建安文学领军人物曹植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曹操儿子中,曹植的文学成就最大,以至于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身为皇子,曹子建不能不是自在之人,更何况曹操十分赏识他的文才,认为他经过锻炼,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曹操为了培养他,从他15岁开始,就带他南征北战,东征海贼、北战乌桓、南讨刘表、西征诸藩,曹操均带他在身边,让他经风雨、长见识。 23岁时,曹植被封临淄侯,丁仪、丁讷、杨修等人都来投靠他,此时的曹植离加冕太子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任性让他的人生之路发生了变故,建安二十二年,在曹操外出期间,他酒后私自乘坐王室马车,擅开王宫司马门,在王室禁区纵情驰骋。司马门是王室要道礼门,只有帝王举行重大典礼才能行走,有明文禁令,百官不敢僭越,曹植这一任性的结果是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被曹操处死,当年十月,曹操便诏令曹丕为太子。聪明的曹植本该吃一堑长一智,注意自我约束,但任性的他再次酗酒误事,终于让曹操不再重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曹植擅开司马门的第三年,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包围,曹操让曹植率军前去解救曹仁,命令下达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这让朝中上下对他侧目而视。叔父被困,命在旦夕,你身为征虏将军却有心饮酒作乐,这让常人无法理解。

世上最著名的任性举动出现在中国的明朝,有一个皇帝叫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7年,这7年他对干皇帝的事兴趣不大,偏偏迷上了做木工,而且乐此不疲,奸臣魏忠贤投其所好,每次都在朱由校做木工时禀奏要事,皇帝自然烦于分神,让魏忠贤看着去办,导致魏忠贤矫诏擅权,横行不法。皇帝也是人,也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为了嗜好荒于政事就是大错了,历史上过于任性、爱好膨胀的皇帝大都不得善终,比如书画俱佳的宋徽宗,被掳到北疆五国城坐井观天而终;比如工于辞赋的李煜,受尽凌辱被毒死;比如文中提到的朱由校,23岁便服药身亡。

任性是一意孤行,是狂狷不悖,是赌气斗勇,这种行为对自在是一种戕害。古人讲: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这是自在须把持的命门,命门这个穴位非同小可,一旦点错了,断送前程事小,搭上性命就万劫不复了。

自在需要付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就有收益的好事只能来自梦里。追求自在的佛陀有着数不清的清规戒律,提倡大自在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绝非一日之功,他曾在苦行林中静坐思维,日仅食一米或一麻,废寝忘食苦修了六年之久。付出,是自在必须的成本,不做苦行僧,想当自在佛,天下何来这样的美差?自在的极致是自如,自如靠自己的血汗洗濯而来。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是一个真自在的学者,他有一名联: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饶先生的自在是名副其实的大自在,潮流之中能不惊不慌,靠的是深厚的学养,是凝聚的底气,是在国学各个方面的造诣。

一直记得这样一句古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名言警句,《红楼梦》第82回中引用此语时,前面也加了个“自古道”,我猜想,此人必定是参透了生活玄理的人。古往今来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修养决定选择,选择决定方向,而方向决定命运,修养、选择和方向都是不能自在的,像河床中的水,沿着大自然形成的轨迹流淌,或舒缓或湍急,或丰沛或涓细,总在自律之中,一旦溢出河堤,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自在的最高境界,是不自在。

 

第二篇:自在是一种境界

自在是一种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