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浅谈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今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现今,道家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物无贵贱”、“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不断被人类的道德深化所认同,这些具有明显生态维度的伦理思想,与深层生态学所主张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整体观、尊重自然的生态平等观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高度契合。道家生态伦理的研究对于现如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民众生态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道家 人 自然 和谐

自华夏文明产生之日起,我们的祖先便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中国古代道家的先哲们更早地表现出认知自然的敏感性和超越性,经过不断的凝聚于提炼,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智慧。事实上,这些非凡的生态伦理思想,与数千年后西方创立的较为完善的深层生态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

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1;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历久弥新。自然界作为客观存在,在人类诞生前,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是严格遵循自身规律自发地趋向平衡发展进化的。人类产生以后,便注定了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空间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自然界开发利用的需求不断提高,进而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以自己的需求为前提,强行利用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以此推1李瑞环.关于我国绿化的几个问题一在政协第九届金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胃林业,1999(7):4—5.

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再由失衡到新的和谐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分为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崇拜自然——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统一阶段;2、征服自然——人与自然的外在对立阶段;3、冲突和协调自然——人与自然的再度和谐统一阶段。而需要特别指出,第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非第一阶段原始被动和谐的重复,而是建立在以人的意志为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当今人类社会正努力朝着这一方向奋进和过渡。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顺应天理。道家的核心观念就是一种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这一种理念的了解是探讨道家经典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基础。

道家经典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道家把人的产生和存在都看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本身即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不仅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描述,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应然表达。老子最先表达出了天人合一这一观念。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不仅人要遵循自然之道,连天地万物都要以此为准则。此后,庄子将天人合一的观念明确化,他提出“天与人一也”的说法:“无受天损益,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3道家将2

3 《老子》第16章 《庄子·山木》

“天人合一”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人的极重要的道德规范。庄子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状态:“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4 此时的人,便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二)反对以人类为万物中心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是西方当代环境保护思想中最重要的流派,是与浅层生态学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在19xx年首先提出“深”、“浅”环境观点的区别。浅层生态学旨在“反对污染和资源消耗”,其中心主题是保护“发达国家人民的健康和财富”。而深层生态学则采取“理性、全景的观点,首先抛弃了“人处于环境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

庄子认为万物皆有各自的本性,有符合自身发展变化的特定规律,人们应当顺应它们各自的本性而非以自身意志而强行干预。这种“无以人灭天”、“天人不相胜”的思想是一种可贵的环境伦理思想。《阴符经》中用“贼盗”二字极为绝妙地概括了天地、万物、人类三者之间关系的本质,同时也表达出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讥讽之意。人与自然万物都是自然系统中的成员,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类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在自然之外,而在自然之中,人类与自然是高度统一的关系,人不能与环境分开,反对个体脱离自然。 4 《庄子·马蹄》

(三)自然危机与人类生存危机相统一的思想

道家对人类忽视自然环境深表担忧:“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5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无尽的索取,必然要遭到自然的报复。天地自然与人并生为一,人类破坏自然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摧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也提到,人类每一次征服自然的时候,先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必然会遭到自然界加倍的惩罚。《阴符经》中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相互偷取、相互掠夺的关系诡称“杀机”,突出了人类与自然对立、紧张的关系,以此来说明生态失衡、环境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严重性和紧急性,从而体现了《阴符经》“贼盗”思想的用意。

(四)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思想 道家在实践中主张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万物。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身的限度,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时主张合理利用自然万物。因此,道家在生态伦理的实践中提出了“知止”、“知足”的思想。《列子》中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是很丰富的。《列子·天瑞》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伦理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足够重视,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时,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提炼和阐述,全球范围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李聃.老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从对“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追述中可以看出,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从整体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对自然的认识,要与对人的认识相联系,自然界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存在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类社会活动赖以持续的基本。这里包含着对自然和人类整体的认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人的活动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些,都是时代需要继续深化探讨的主题。此外,“天人合一”的本质要求即是和谐,内在的统一。人类工业化文明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结果是人类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能源的枯竭和自然灾害的泛滥,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也有一些人提出的“自然本位主义”,即要求人以自然为中心,要人们放弃社会生产,避免对环境的破坏,这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人们已经认识到,和谐共生才是人与自然最高的价值选择,无疑,“天人合一”为人类提供了最好的哲学理念。最后,“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对立事物的统一。这就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一个很好的方法论。虽然它因为中国哲学自然的缺陷,没能从辩证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起来,但它仍然从方法论上昭示着人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脱离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物质生产是片面的,而只强调物质生产则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天人合一”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这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我们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杨萍 《道家生态智慧与深层生态学之契合》学术交流2010.4(93)第4期

2、王健 《论道家与儒家“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形成与演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第8期

3、甘正芳 《人与自然:论道家的深层生态思想》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17)第11期

4、杨启亮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第6期

5、冯永昌 《浅析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和谐自然观》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1)第3期

6、吕洪涛 张卿均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4)第5期

7、赵春福 鄯爱红 《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道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意义》齐鲁学刊2001.2(161)

8、陈光磊 《道家经典中环境伦理思想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05.9(13)第5期

9、丁锐华 《人与自然相互关系认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4)

10、杜丽丽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庄周梦蝶”》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34)第4期

11、翁礼成 《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入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009—2528(2012)08—0033.00

 

第二篇:从道家思想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渊源

20xx年第10期(总第34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CTURE

No1101

从道家思想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渊源

2006General1No134

从道家思想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渊源

苏会君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 要:中国道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念;知常知和的观念;知止知足的观念等。挖掘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当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根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实现。

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和谐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06)1020091202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新理论。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实基础和必要条件,是基于目前现实中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局面之上的。这种不和谐主要表现在:长期以来,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眼前利益,置自然规律于不顾,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环境,并向大自然倾倒巨量废弃物,从而引起了不少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通过全球化的气候变暖、臭氧层被耗竭与破坏、生物物种锐减、酸雨污染、土壤过分流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淡水供给不足等现象,向我们人类一次又一次地发出严正警告并进行了报复:水灾、旱灾、泥石流、地震、森林火灾、瘟疫、海啸、病虫害等灾祸频发,人类正在利用自己的过错惩罚着自己。严峻的生态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以人与自然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现代生态伦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尽管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于西方,但生态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却源远流长。尤其是道家,甚至从先秦道家开始,其对于天人关系的认识就最有理智、最有突破性和最具超越性价值。在当前以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中国,挖掘本民族传统道家精深的生态伦理思想,更能彰显出我国当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理论基础的厚重,从而促进中国大众的生态道德观念的塑造。

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1.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念

、,是道家、观念的基“道”,被认为,是天地、万物及人。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道”是独一无二的实体性存在,由它分化成“阴阳”二气,而“阴阳”二气相动互渗则形成了“冲和”之气,最后由“冲和”之气产生了天地等千差万别的事物。因此,“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此外,老子还将“道”视为天地万物运行的总法则,并着重阐发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自然”即自然而然,指事物以其自性而存在和发展。因此,“道”作为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总法则,无论其存在还是发挥作用都是自然而然的,是顺乎其本性的。

老子关于天地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观点,在庄子那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天地与我同生存,而万物与我合而为一,人既离不开天地,也离不开万物。这充分显示出道家关于人离不开宇宙万物,必须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的整体观念。

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整体观念,反映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要把人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作为平等并列的关系,人类并不优越于其他万物,只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所以应

收稿日期:2006203214作者简介:苏会君(1981

),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科技与社会研究。

BIANJIANGJINGJIYUWENHUA

91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xx年第10期TheBorderEconomyAndCuctureNo110,2006该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同时,作为大自的生态伦理思想,与我们今天所要努力构建的人与然的产物,人类应该对大自然怀有感激、热爱之自然和谐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情,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尊重自然规律,保护了深刻的理论渊源。

生之养之的自然家园,回归到人与自然融洽无间的3.知止知足的观念

和谐状态。老子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生存发展的一大法

2.知常知和的观念则,也是人类行为必须遵守的一大准则。对于人类道家强调“知常”。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来说,不仅要“知常”、“知和”,还要“知足”、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知止”。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明。不知常,妄作,凶。”“常”就是指万事万物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即世界上最大的祸害莫过行变化中的不变,是决定和制约万事万物消长盛衰于不知满足、不知适可而止,世界上最大的错误莫的内在规律。“知常曰明”,即认识自然规律并遵守过于贪得无厌、放纵欲望。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自然规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才是明智之举。否“度”,要把握好这个“度”,在“度”的范围内行则,“不知常,妄作,凶。”不认识自然规律,胡作事,这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我们要“知足非为,必然会招致凶险灾难。庄子发展了老子的这知止”,把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的一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范围之内。只有“知足知止”,才“可以不殆”、他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可以长久”。否则,“,多藏必厚亡。”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道者万物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而不能任由索取,只顾眼前利“天地万。对自然资源的物拥有它就能生存开发和利用应保持在自然界良性循环能力之内。只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人类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持生态然规律就会失败。,真正有道德的圣人无不尊平衡,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三、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启示同时,道家还强调“知和”,并把“知常”、

从以上对我国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的探求可以看“知和”统一起来,即“知和曰常”。“和”即和谐。

到,我国古代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知和曰常”就是说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

思想已有很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其思想之深刻、根本规律。老子所谓的“冲气”,就是指由阴阳二

见解之独到,都表明了中国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不气相互交合而形成的一种平衡、和谐的存在,它代

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最优秀的瑰宝,而且也表了事物存在的理想状态。正因为和谐,万物才得

在世界生态伦理文化传统中独放异彩。道家生态伦以生存和发展,若不和谐,万物便会终止。在老子

理文化产生两千多年后的当代中国要实现人与自然那里,道就是和谐。崇尚自然、崇尚和谐正是老子

的和谐,不仅要从现代生态伦理学中寻找有益启示,生态伦理思想的精华所在。庄子认为,道的本质是

而且更应该从本民族的优秀生态伦理文化传统中去阴阳和静,“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

探寻理论渊源,只有扎根于本民族的理论精髓才能物不伤,群生不夭。”人类应学会与天地万物和谐

够更透彻更深刻地作用于我们这些优秀传统的后继相处,用宁静的心态和万物对话交流,使得万事万

者们,促使我们这些后代人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生态物、各种生灵相安相处,这样整个世界就能一片祥

伦理素养,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举国上下实现人与和。

自然和谐,进而实现整体社会和谐的伟大目标。道家这种要求认识并遵守自然规律、追求和谐

参考文献:

[1] 朱 哲.先秦道家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于永昌《.老子》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傅云龙,陆 钦.老子?庄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ExploringtheTheoreticOriginof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

NaturefromtheThinkingofTaoism

SUHui-jun

(CollegeofPolitics&ManagementScience,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453007,Henan,China)

Abstract:China’sTaoismcontainsrichecological-ethics:followingnature;knowingrulesandharmony;knowingre2straintandself-satisfaction.ToexploringtheecologicalethicsinTaoismcanprovidemoresteadytheoreticalbasefortheconstructingharmonioussocietybetweenhumanandnatureatthepresent,andtohastentherealizationofharmoniousso2ciety

从道家思想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渊源

betweenhumanandnature.

Keywords:thoughtsofecologicalethics;harmonybetweenhumanandnature〔责任编辑:杨无为〕92BIANJIANGJINGJIYU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