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小报传统美德小报

中国传统文化小报传统美德小报

中国传统文化小报传统美德小报

中国传统文化小报传统美德小报

名人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孔融让梨

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非常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子来,叫孔融先拿。而孔融拿了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应该给他吃。”

黄香温席

仪式之礼

升旗仪式禁喧哗,

庄严肃穆仰视她。

五星闪耀传重任,

长大报效大中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东汉时的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

父亲体弱多病。黄香便主动承担家务,辛勤劳作,照顾父亲。夏天,天气炎热,晚上屋里还有蚊子,使人难以入睡。为了让父亲休息好,黄香晚上总是先用扇子替父亲把席子扇凉,赶走蚊子,才让父亲躺下,使父亲能早些入睡。冬天,屋外寒风刺骨,屋内被褥冰冷,黄香怕父亲受凉,在睡觉前,先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暖然,再让父亲上床睡觉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丢弃

1.新课程标准虽然尽量淡化知识,突出能力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如知识的数量、学习知识的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但实质上仍将知识当成是一种“无文化差别的、客观的”的东西来要求学生。

2.语文“新课标”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此后的课程总目标中也提到了 “尊重多样文化”,但只是一笔带过,在具体的阶段目标上却几乎没有体现,实际上仍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着眼点在技术层面上。

3.对文化资源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重视不够。

新课程中对民族的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编制课程过程中只提城市中才有的文化场所和资源,而对农村的、少数民族地方的文化资源笼统带过,这在教材编订与实际地方教学中容易有一种错误的导向,那就是认为这些民间的文化资源不重要,从而将其排除在国家课程和乡土课程发展视野之外。现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教材,但在沉重的升学压力、统一的高考方式和以必修课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情形之下,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也只有将自己本土的课程资源抛置一旁,去关注和追求主流文化的课程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农民和少数民族地方课程资源极度“贫乏”的原因,结果也易造成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机会的潜在不平等。因为课程资源开发上的机会均等将极大影响课程内容的均等,只有农村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课程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智慧,不需要只寻求汉族和城市里的人对世界的理解,那么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课程、学好课程,达到个性健康、自由地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