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哲学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因而具有文理交叉或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特性。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待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客观与必要的。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和科学分类问题、数学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人类科学思想的历史演变问题、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及发展问题等等。

在自然辩证法中,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自然,在广义上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在狭义上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存在,天地万物与人,同为自然整体的一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感应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感应,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就自然整体而言,天、地、物、人,都遵循着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节律而在变化着,对这个整体统一的节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总体上呈现为差异一体的状态。这就是说,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是统一体内的差异关系,不是主奴关系,不是对立的两极存在,人不是主宰自然的主体,也并不具有征服与支配自然的权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的世界”是“人在物质环境中的存在”的概念,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而不是脱离人的、被人作为观察对象的概念。那种被人作为观察对象所涉及的东西,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宇宙”,而且是哲学中的“人也在其中的自然世界”。

第二,自然世界必须人化,具有人的属性。因为,哲学是人对自然世界的探求,,人只对其生活的自然世界有发言权。所以,真实的自然世界是人的世界,真实的自然世界是与人

息息相关的、人化了的自然世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把这一思想表述为:“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界;这是除去在澳洲新出现的一些珊瑚岛以外今天在任何地方都不再存在的、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所谓人化,就是现实化,就是形成真真切切的现实的自然世界,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第三,自然世界的人化具有人的本质,是由自然界和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当人面对天地万物或“面对自我”,形成经验和认知之时,形式上是人在认识,但因为认识者和被认识者都在自然之中,所以实质上就是自然的自我认识;由于人对自身的超越,人将自身从自然分化出来,并通过人的能动的感性实践活动,将自然摆置到自己的面前,构成了对象化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肩负着一种使命,即按照人自身的性质和需要改变对象本身。这个过程就是自然界的人化,而人化过程的结果,就是使“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这样,人的对象化活动就架起了一座从主体到客体的桥梁,使客体主体化,自然界人化,世界最终归结为人。

第四,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最终归结是“天人合一”。 自然界里,生命在进化和发展中,人利用自己的生命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创造了“超越生命的生命”,把生命引向更广大的无生命世界,使无生命界潜在的能量得以活化,从而发挥出天地万物自身难以实现的价值性。如:两千多年前的《礼记?礼运》中就提出“人为天地之心”的观念:“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又如朱熹所说:“天能生物,而耕种必用人;水能润物,而灌溉必用人;火能熯物,而薪爨必用人。”这表明,人的出现,意味着宇宙中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和进化模式的形成。而且,人生为人的活动,既是从自然分化、与天地万物剥离的过程,同时又是更加深入自然、与天地万物相互同化为一体的过程。人对自身的超越,对自身也是既属肯定而又否定的两重关系,在人否定自然肯定自我的同时,人就把自我肯定于自身的否定形式即对象之中。从这一意义来说,人对自然的否定,就变成不过是走向更高统一形式的一个步骤。那种把人看作与天地万物不同、仅仅强调人与物相区别的意识,并不表明人的成熟,表现的恰恰是人的发展尚不成熟。人的本性必然会引导人走向这样的结局:人属于自然、自然也属于人,人即是世界、世界也即是人,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人

与自然达到本质合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第二篇: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文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各种自然环境和资源,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些都是地球母亲以博大的胸怀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总是处在很绝对的对立之中。或者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的存在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应该绝对地主宰和奴役自然;或者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奴隶。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随着全球化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才渐渐明白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理所当然的,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雷切尔·卡逊女士,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深知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她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告诉我们,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她在该书中发出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目的就是希望人类停止使用这种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我们最后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间。人类应该尝试用新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去解决人和其他生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尊重大自然的自身发展规律,反省并纠正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挽救地球,挽救人类自己。

同时,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蕾切尔·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灯。 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问题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但很多人仍然利欲熏心,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环境。20xx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当初,紫金矿业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据企业公告,经省、市专家初步核查,本次紫金矿业渗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福建省6月份以来的持续强降雨,致使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地抬升,地下水量急剧增大,局部底垫下的黏土垫层被掏空,导致污水池防渗底垫多处开裂,含铜酸水通过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洞口流入汀江。紫金矿业内部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废水处理系统能力为5000立方米/天,不足以处理本次特大暴雨情况下新增的废水量,试图将事件归咎为自然不可抗力。然而紫金山铜矿所在的福建省“持续强降雨”年年都有,在年代并不久远的紫金矿区排污系统建造时理应考虑到这一点,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时是否为了遵循“减少环保成本”而造成某些隐藏的漏洞。 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啊!

现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砍滥伐. 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破坏生态平衡,就要受自然规律惩罚,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最后,要有效保护自然。现代社会人类保护自然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包括环境监测能力、生态平衡维护和修复能力、生物多样性和重点区域原生态的保护能力、清洁生产能力、污染防治能力等。这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力量,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功能扩展、完善和增强。但这还不够,人类还需更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