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名言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误传四: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

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第二篇:长期被误读的名言

长期被误读的名言(不错的东西,转来分享,转自 北京市浙江大学校友网论坛 → (2007-02-20 05:40:45)

转载

长期被误读的名言

一直以来,有很多的名人名言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我们或错误解读,或断章取义,而这些已经被曲解的“名言”却借助大众传媒迅速传播,成为我们心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以下便是比较经典的几句误传名言。

----误读1: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

原话: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详解:我们都以为是“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当然,这句话本身并没有被偷梁换柱,但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后面的这句话,全句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爱迪生当然是个天才,他也是相信天才的(他曾经多次把福特

叫做“天才”);他对天才持一种“有条件的承认”的态度,即天才是最重要的,但天才也需要努力。爱迪生承认努力,但他归根结底更重视灵感。而中国的教材上从来只有这第一句,这等于全面否定灵感的意义。

这句话和政治没有任何联系,不会犯中国人的忌讳,为什么会一直遭到篡改,搞的残缺不全呢?我想可能与中国的教育制度精神有关。中国的教育一向是“学海无涯苦做舟”、“题海战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制造“整齐划一”的“听话的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认灵感。政治课本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人的天赋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后天努力;当然,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抹杀天赋。教材给人灌输一种极端的观念,轻视中国有天赋的人才,实在是对中国青少年的一种摧残。

----误读2: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爱因斯坦)

原话:上帝不掷色子

详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

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我的上帝。我真的无话可说了。且不谈西方的科学家是否都是唯物主义者,且不谈爱因斯坦本人究竟信不信上帝,教材首先就把爱因斯坦的话完全颠倒了。爱因斯坦说“上帝不掷色子”,教材却说:“爱因斯坦说,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于是爱因斯坦的有神论原文就变成了教材的无神论段落,我们伟大的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教育又取得了一个新的成果。至于爱因斯坦会不会提抗议,这个不用担心,他去世已经几十年了,不会再有人找你的麻烦了。

----误读3: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

原话:“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详解: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我们深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误读4: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布莱德利)

原话:“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Communistparty中国,那么我们会被卷入到一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中。”

详解: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就

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的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

Communistparty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布莱德雷的那段话是在19xx年5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作证的声明,话题是麦克阿瑟因为与杜鲁门总统发生统帅权之争,并且主张将韩战战事扩大至 中国一事,下面是原文:

Frankly, 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 at the wrong place, at the wrong time, 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参考译文——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这个策略(按:指将战事从韩国扩大到包括中国本土)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请注意,这段话出现在中国参加韩战后的19xx年5月15日,而且采用的语气是虚拟语气,这表明这段话谈论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即19xx年5月15日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所以,他谈的绝对不是当时中国已经参战、还在进行中的韩战,而是指扩大到中国本土的战争冲突。

----误读5:存在即合理(黑格尔)

准确翻译:“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

详解:这句话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

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解读这个命题首先要理解现实与理性两个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真理是具体的、现实的,现实指的是存在,不是纯粹存在,是经过辨证发展的理性的实现。所以,现实一定是合

乎理性的,因为不合乎理性的东西是不容于绝对精神的。另一方面,理性也只有通过现实才能实现自己,非现实的理性是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合乎理性

的,而像吸毒、杀人、抢劫等事件虽然是不好的,但不好是一种价值判断,与是否合乎理性无关,犯罪永远存在不会消失。就个人来看,犯罪是不合乎理性的行为,但是就整体而言,犯罪是合乎理性的,如果世界上没有罪犯恐怕也是不行的。此外,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发展的本质是理性的自我发展,所以打破原有的现实是理性发展的要求,也是合理的,但是同时我们不能说原有的现实就是不的,它也是合乎理性的,只是理性发展了,如果固守原有的现实就不是合乎理性的。

----误读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新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说明:《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那么,是哪一句孔子的管理名言被误读了呢?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自从汉字中引入标点符号以来,在所有的印刷物和近来的电子读物中,《论语·秦伯》这句话表述变成了: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是站在“民”的领导的角度讲的,讲的是对“民”的管理。于是,“(民)不可使知之。”把“民”与领导的关系对立起来了,成为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至今,这句名言在一些管理书籍和文章中也常常被批判地引用。

我把这句名言更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字面上看,这里的字大多可以直接解释。应该说明,其中,“由”字为动词,有任用、听任、遵从、践履等等多个含意。我选择“任用”。这句名言,可以解读为,孔子说:“你行的话,就任用你;你不行的话,就培训你。”从企业管理角度,其要点是,不是把员工看成是顺从你的工具,而是要重视员工的学习和发展,合格的员工要任用他。使员工和领导成为企业成长与发展不断实现企业新目标的利益共同体。

“……(民)不可,使知之。”与同一本书的《卫灵公》中有,子曰:“有教无类”这句话一脉相承。也使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两千五百年来,孔子的儒家学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影响着华人世界的企业文化。发掘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中有益的管理理念,对推进企业管理也有一定的意义。

----误读5: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Mao.ZD)

原话:“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说明:这是开国大典毛主席说的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应为"中国人"。理由参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xx年12期《"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毛主席名言误传的澄清》一文。

综述:看来,名人的确不好做,稍不留意,说出去的话就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走样变形,甚至与自己的本意大相径庭。至于名人名言为何会被误传,个中原因有待探讨。只是,以后大伙在接收相关信息时,可得留个心眼了,说不定您奉为信条的一句至理名言,其实不过是被人意淫过后留下的一堆“文字垃圾”

误读七:“以德报怨”——孔子 原话是这样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

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

误读八:“无毒不丈夫”——民间谚语 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

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误读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自《论语·阳货》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

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

孔老先生很郁闷,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等人。

误读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这样会搞死自己的”,呵呵,圣人们其实也不是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他们其实也很现实。 误读十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要是以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还以为是老子在骂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有些人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他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误读十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要是以字面意思理解的话,还以为是老子在骂街,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有些人推崇的这句话,它的原意中根本没有他们所需要的压迫与歧视,却恰恰相反,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

误读十二:“相濡以沫”——庄子《庄子·大宗师》 这条其实误读的好!原意还是需要按原句的上下文来理解的,我们来看看原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 “大宗师”篇中的一个故事: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只能相互把自己嘴里的泡沫喂到对方嘴里相互湿润,以求生存。鱼的感情虽然真切,也令人感动,但毕竟是无益之举。靠着呼吸和唾液的一点点湿气,也许鱼可以多活一点时间,然而那毕竟不是大泽,鱼终究还是脱离不了死亡的命运。当死亡真正降临时,这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庄子一向提倡顺应自然,认为与自然合二为一才是人的至高境界。人如此,鱼如此,天地万物都应如此。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心无挂碍,达到绝对自由的地步。鱼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彼此相忘,各自在水中自由的生活,至真至纯,自然就不会有相濡以沫,当然更不会有随之而来的悲喜之情。庄子的原意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庄圣人在这里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了,有很严重的因噎废食倾向!试想人如果抛离感情活在世上,那还不行尸走肉一般~夫妻间如果不相濡以沫,如果遇到困难了,那还不直接OVER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