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丰厚学养积淀三年规划

桃溪镇“弘扬传统文化 丰厚学养积淀”

三年活动规划 学校是文化的摇篮、育人的圣地。中小学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的引路人,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来,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培植可持续发展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随着高考、中考的进一步改革,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将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今天的素质就是明天的中招和高考质量。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结合县局要求,我镇决定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丰厚学养积淀”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以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科教学为抓手,以“兴趣、规范、习惯”等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教与学活动,加强中小学生读、背、默、写、算五项基本功培养,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及运行经典文化修身养德的意识,确立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夯实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实现个人家庭梦想与实现民族国家梦想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二、总体设计

以“弘扬传统文化 丰厚学养积淀”这一科研课题为切入点,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孝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顽强的意志。

三、活动内容

1、汉语基础知识习练,包括字、词、成语、句等。借助《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使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利用“汉之星”查询功能、导学功能

等,促进学生对汉字的识读和书写,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丰富学生词汇,帮助学生独立识字、组词与运用。

2、经典文学诵读,包括诗、词、曲、赋、寓言、典故、美文、对联等。参照《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附录2(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及内乡教研网公告的《关于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倡议》和地方教材《中(小)学生语文读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各年级读、背、默、写内容。

3、经典影视观看,包括内乡教研网公告的《关于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与观看影视指导的倡议》中的优秀影视作品以及网管中心“三通两平台”中有关优质影视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光盘或网络下载,组织学生观看。

4、学科教学渗透,包括学科教材中的育人素材,诸如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及励志、创新、发明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开发学生情商、智商,挖掘潜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5、地方文化挖掘与渗透,包括内乡县衙、宝天曼、狄青洞、九龙山等人文与自然景观,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四、活动形式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合理利用校园空间,寓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于校园的一砖一墙、一草一木,用文化打造校园,以环境感染师生,让校园成为师生共享文化魅力的乐园。

2、学科教学渗透:以学养积淀“五个一”(一天读一篇文章、一天背一首诗词,一天摘录一句名言,一天写一页规范字,一周开展一个小制作)为抓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科育人功能,加强学养修炼,养练师生善教乐学意识和成长成人意识,自觉地把实现国家梦、民族梦、家庭梦和个人梦作为立身处世乐学敬业的强大动力。

3、才艺展示:以兴趣培养“六个一”(一个学年一个活动主题,一个学生一项才艺特长,一天锻炼一个小时,一周观看一次影视片,一月举行一次竞赛活动,一期一次星级评定)为抓手,定期开展辩论会、歌咏比赛、课本剧表演、手工制作展览、手抄报展评等师生喜闻乐见愿做的活动,促进师生综合素质提升。

4、专题竞赛: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如:汉字听写英雄、话(画)说成语与成语接龙、中华诗词背诵与配画、“经典文化”书法比赛、经典少年诵读比赛或“经典与我同行”师生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进一步提升师生学养水平。

5、学科测试渗透:充分发挥测试功能,定期组织相关专题测试,并在学科考试时加大渗透力度,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文科不低于10%,理科也要尝试渗透。

五、实施原则

1、全面性原则: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教育要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得到落实,使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教育思想要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体系。

3、发展性原则: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教育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不能急功近利。

六、 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明确“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

3、远期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能够掌握500条成语,1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弟子规》、《论语》等经典文化。

(2)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一生优美的人格奠定基础;通过社会反馈,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学生明确知道应做一个怎样的社会人。

(3)培养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人文素养的名师。

(4)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七、创建的主要内容

1、各校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活动,深化“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5、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6、利用多种手段,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八、落实步骤

(一)第一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

1、组织学习,以《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录像带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教体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中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丰厚学养积淀”活动的意见》等文件,通过学习,转变教育思想,为开展创建活动奠定思想基础。

2、各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目标。

3、课题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活动,研究有效实施办法、考查办法、考评机制等。

4、丰富延续校本课程开发。搜集整理本地民谚、民俗、民间故事等,扩大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学生加强爱家乡的教育。

5、校园文化建设:20xx年以前完成。根据学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内容,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壁画、宣传栏、黑板报等凸显传统美德教育思想,班级文化建设要体现学校特色。20xx年以前,在全校形成传统文化氛围。

6、完成学养积淀四分之一的任务。

(二)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根据创建内容,各项目标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20xx年以前,确定学生掌握的汉语基础知识数量、经典文学诵读篇目、经典影视观看数量和乡土文化渗透等,要采取有效徐措施进行督导、检测、考评等,确保落实。

2、教师队伍建设:20xx年以前,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素质高、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3年内培养出2—3名市县级以人文性教学为特色的名师。

3、学科渗透:20xx年以前,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学科,具体细化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及目标,纳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4、20xx年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学生及教师评价方案并进行实验运作,形成具体的操作模式。

5、根据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每年有计划的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传统礼仪教育活动、传统文艺、体育教育活动等。

6、扎实开展好学生团队活动,渗透对学生的情商培养。

7、完成学养积淀四分之三的任务。

(三)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全部完成对学生学养积淀的培养任务,创建结束,巩固成果,科学总结,形成特色。

九、创建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活动;以人文化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与指导,如对学生实行“合约式”评价、对教师考核实行“四评”制度等;以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如: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等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进行教育,通过观看专题片、主题班队会、读书教育活动、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检验。

十、保证措施

1、实施“一把手”工程,我镇成立“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工作领导小组,各校校长要亲自抓落实,由教导处具体抓课题实施的过程及内容的选择,具体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在实验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的顺利进行。

3、加大考查和考评力度。中心校和各学校对于每个阶段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加强督导,促进活动的有效落实。中心校进校督导时要通过座谈学生、教师,查看作业、学校的读书计划、实施方案,查看学生的阅读内容、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相关材料,了解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素养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状况,并随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中心校要在各学段设一至二个培植点,以点带面,引领并推动全镇的“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活动开展。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价要素中加入有关经典文化的体现与渗透。各学校每年度要进行书香班级、书香学生的评选,开展经典文化优质课竞赛。中心校视导调研时要在听课、教研等相关环节中关注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联系,口头与书写表达的质量,学生“兴趣、规范、习惯”养成教育情况。中心校要在“两节”(元旦、六一)开展师生特长才艺展示活动。中心校要在月考评和期考评中增加对“弘扬传统文化,丰厚学养积淀”活动开展情况的考评项目和权重。各学校要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对教师的量化考评之中,与教师评优评先、评定职称挂钩。

4、不断学习各校的先进经验,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围绕科研课题,组织系列研讨活动。我镇的“每日一说”、主题班会、数学多种运算能力培养要进一步研究,上品位,提质量,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5、做好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加强过程管理。

十一、组织机构

组 长:李兴波

副组长:侯新琦、黄天福、王国立

组 员:张长伟 刘红豪 付文志 王玉亭 靳义欣

刘国红 王明伟 王会平 王 洋 魏建波

桃溪镇中心学校

20xx年2月24日

 

第二篇:弘扬传统文化

传节日精髓 续民族血脉

——谈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