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给我的启示

梵高给我的启示

这篇论文我选择了写梵高,写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画家,并不是要重申梵高的伟大,也不是要描述他的苦难史。在这门课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但是让我有了更多思考的人,还是梵高。梵高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我来说,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在艺术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对生活或者是人生的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家过的都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这种想法或者是价值观就在自己的世界里形成。好像身为一名艺术家,就应该是贫穷的,就应该是命运多舛的。儿时的自己也曾经为他们感到惋惜甚至痛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步对这些艺术家的了解和思考,我突然觉的,有些羡慕他们的生活。所谓的贫穷,是我们依照一般人的理解,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认为没有钱,就是贫穷。但是在我看来,艺术家是少数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生命方式的的人。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中,所追求的,不是金钱。他们能够尽自己最大的精力,去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曾经看过一个数据,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都不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出于无奈在从事自己感到毫无乐趣的职业。这也是现下社会的一大现状,经常听到或者看到毕业的人选择不是自己专业的工作。这其中大部分人给出的理由,总少不了“无可奈何”几个字。说白了,还是对金钱上的渴望。谈不上是否奈何的。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就没有必要叹息社会的不公。事实上,很多艺术家比腰缠万贯的实业家都要富有,但是贫富差异是由于艺术创造的商品化策略等复杂因素造成的,这里不加以评论,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一个自愿选择艺术道路的艺术家,即使是贫穷的,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因为那毕竟是对生活方式自由的选择。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群人就显得是那么的可爱和珍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艺术家通常意味着生命的方式极端自由,意味着每一天都为自己活着。至于有可能要忍受贫穷,那也比为了荣耀、头衔、地位等外在的世俗目的好的多。

如果梵高还在世,无疑是世界上少有的富翁。在他去世近100多年后的1987,他的《向日葵》、《鸢尾花》、《日出风景》和自画像《没有胡须的凡?高》等4幅画,在拍卖行以两亿多美元的高价成交。如果他的几千幅画都被拍卖,那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然而梵高在世时却一直穷困潦倒。他对绘画有一种疯狂的痴迷,宁愿挨饿都不愿出去谋生。除了梵高,终生穷困潦倒的艺术家还有很多。我在想,如果梵高的画一开始就能够价值连成,还会不会有如同疯子一般的梵高,他还会不会有那惊人的创作的灵感和在作品中近乎疯狂的诉求。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梵高终其一生都在用绘画表达内心最真实和深刻的想法。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变得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他善于用鲜明的色块和跃动的线条构成旋律,来表达他的激动和狂热的情绪,从而使他的作品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梵高有着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梵高。梵高一直活在世俗和家人的既定法则和意愿中,但是当他遭遇了种种不幸后,他才开始领悟到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只有一片黑暗,他对世俗开始怀疑。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伴随着痛苦的冲突和摇摆中彻底的发现了自我。梵高曾经问过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有用的人,直到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自己”,成为一名艺术家,他“抓住了永远不可能失败的东西”。

从梵高的经历来看,似乎一直都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也许是出于梵高不同于常人的思考方式和表现方式,让他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在我看来,也正是这些,成就了梵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痛苦就没有寻求发泄方式的渴望,越是强烈的情感,越能表现自己。就像上课老师所讲到的“失恋”,因为真挚因为真的发自内心,才会激发自己最真实的感觉。我为什么更加愿意去了解梵高,去体会他的感情,就是因为我觉得他真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大多数有成就的人,好像天生就有着我们一般人都没有的智商和运气,我们除了惊叹他们成就外,我找不到其他的感觉,在我的世界里,他们已经被挂上了“天才”的光环。就像是高考的我们,同样没日没夜的的画,同样对美术偏执的喜爱,有的学三个月上了央美,有的学十几年就进了矿大。这其中,当然包括了自身美术天分的成分,除去这样的天才,像梵高这样的人,却让我觉得是活在现实当中的人。他有不被常人理解的痛苦和追求,在精神极度压抑的情况下所反应出来的同样不被理解的行为是正常的,况且正是因为这所谓的不正常,给了他直到100年后才被理解的思想和情感。我认为,他的天分来自生活,源于情感,是他寻求的表达方式,发泄方式。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使很痛苦,那这痛苦也是一种历程,也是一种体验。别总是抱怨,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经历,才带给自己不同的人生体验。

因为不理解,所以我们常用“疯子”来形容别人。梵高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可是在我看来,梵高就像是一个无措的大男孩。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采取一种暴力的自残行为,其实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用了很极端的方式。他很善良,明白自己的处境,不愿意拖累自己的弟弟,他也渴望友谊和爱情,在课堂中放的短片中,梵高兴奋的收拾房间迎接高更的场景让我感动。也许,他只是太“纯粹”了,面对这样世界,他找不到应对的方式。所以我用“无措”来形容他,他会害怕,会挣扎,然后更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感情。梵高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就是其短暂的一生,梵高完成了作为一位杰出艺术家的独特的一生。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让每个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所追求。

姓名:尹源

班级:景观10-4

学号:15105628

 

第二篇: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姓名:XXX

学院:XXX

专业:XXX

班级:XXX

学号:XXX

1梵高生平及艺术简介

1.1梵高生平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罗纳河上的星夜》等,现已挤身于 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早期生活,坚决投身于从事艺术品商人的工作。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 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割耳事件:1888年2月,梵高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租赁房屋,10月高更来访。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 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xx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被割掉。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但此一论点争议性颇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解释。

自杀身亡:1889年5月,梵高住进圣雷米(法语:Saint-Rémy)的精神医院。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南部村庄瓦兹河畔欧韦,接受保罗·嘉舍(Paul Gachet)医生的医治。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时用手枪自杀。死前说了一句话:“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法语)”意思是“悲伤会永远不会终结”。29日

凌晨1时(一说1时30分),去世,终年37岁。30日葬于瓦兹河畔欧韦的公墓。

1.2艺术作品简介

《向日葵》:这是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画家1888年8月在法国南部阿尔勒绘画了第一幅十五朵的 《向日葵》 (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和第一幅十二朵的《向日葵》 (藏于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其余的作品在翌年1月绘成。全部作品都画在 93 × 72 厘米 (37" × 28") 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绘画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静物画。

梵高在1888年夏末开始工作,并持续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罗·高更装饰其卧室。这个系列呈现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谢各阶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新近上市的颜料令新的色调变得可能—黄色系列的表现力得到突破。在给其弟弟费奥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

《星夜》:是梵高于1889年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被广泛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画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罗纳河上的星夜》:是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显示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该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人造的灯光(当时新建的)在罗纳河里的倒影吸引人们的眼球,有种视觉效果。 通过暖色的光线强弱和间隔的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

罗纳河畔的星夜这幅油画含有星夜中没有的特征--人类。在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一对夫妇沿着河边散步。这把我们的视线从天空降到地面,具有自然感。 尽管这幅画没有像星夜那么出名, 但它仍带给我们快乐和生命力。当它与星夜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梵高蒙太奇的星夜作品系列。

2对梵高的理解

梵高于1890年去世,至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但是,个人认为,在艺术上的高度自我却是成就梵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也恰恰使梵高没有受到任何画家对他的影响,能够以区别他人的方式接近生活、以完全个性化的内心感受去认识生活,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现生活。这体现出梵高自始至终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技巧的提高上,而是要充分表达情感和意志;没有把目标放在画匠的标准上,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梵高的艺术创造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就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梵高自画像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

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时间已飞快地转过了1个多世纪。梵高活着时贫困潦倒,被人当做疯子般对待,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想到,在他死后100多年间,他的画竟变成稀世珍宝,千金难求!他曾居住过的阿尔,也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他笔下的咖啡座,也成了去阿尔的人必去的景点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人对他的评价已经不言而喻了。

参考文献:

[1] /。

[2] Pascal Bonafoux著《梵高 磨难中的热情》,译文出版社20xx年7月版,张南星翻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