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听课评价 苏教版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听课评价:

一、教学过程简介及听课评价:

1.准备部分:

周老师首先通过口算训练帮助学生复习了“整十数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加)”的有关知识,为新课的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2.探究算法:

周老师通过“班级总人数54人,男生30人”的情境引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列式、估计结果、操作验证,学生通过计数器、小棒的操作积累了清晰的算法表象,很轻松地理解了“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法,即“用十位上的数字相减”。后教师联系操作设问:“如果是从4根中去掉3根还对吗”,巧妙过渡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教学中,学生迅速的理解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需要用个位上的数字相减”,并体会到“对应数位相减”的必要性。最后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见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完成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与“减一位数”的算法整合,效果较好。

板书:

54 - 30 = 24

54 - 3 = 51

3.巩固训练:

此节课训练题以书本P53页的“想想做做”为主,在完成两个大题后就下课了,与“解决问题”相联系的教学没能按时完成。补充设计的两题“54-4”与“54-5”没能呈现。

二、全课评价

“准备部分”的设计十分朴实,但十分有效。因为上述知识的复习、迁移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做好知识性准备。

“探究算法”时,学生充分经历了从“直观操作”到“抽象算法”的提升过程,学习兴趣浓厚。操作活动安排有序,与算法教学过渡自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54-3”的教学时,合理的利用了 1

学生的已有操作经验,避免了重复性低思维的操作,节约了时间。同时在算法整合部分的设计新颖、简单有效。

“巩固训练”时主要采用了书本习题进行训练,针对性较强,且执教过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最后“补充设计”的两题旨在通过合理拓展使学生初步感知“即位减法”的计算,为后续教学服务。

总体而言:周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挖掘是合理、准确的。在教学中能够较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时对弱势群体给予了必要的关注与帮助,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如果此课的教学中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改进,相信会更好。

1.加强对学生的操作纪律的要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算法教学应体现一定的层次,从不会到初步掌握,再到熟练应用。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大致经历“眼中有心中无”到“眼中有心中也有”再到“眼中无心中有”的三个层次,而不需要每一道题目都反复、机械地说算法。如此“学习倦怠”就不会来得太快,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持。

2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重要基础。考虑到这一点,我通过复习加法口算引入课题,将加法口算的方法迁移到减法口算中来,以帮助学生逐步把握算法的本质,形成计算能力。通过知识的复习、迁移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做好知识性准备。

接着以学生喜爱的春游活动为背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探索45-30、45-3的计算方法时,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留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算法,再组织交流,展示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敢于思考、勇于发现、不断创新。既让他们可以发展了思维,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通过让学生对比、讨论分析,找出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最后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形成计算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自己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可以了,从学生交流、回答问题中,发现学生算理也已经理解了,可是在完成补充习题时,还是出现了较多错误,例如减法当加法做、计算时学生对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产生混淆,但不是大篇幅错,而是夹杂几道题,全对的概率不是很高,不知是年龄小的缘故还是掌握的不够娴熟!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