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上评价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看过之后,引起了我的思考,是这样说的:小孩子们因为无知而上学,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们的回答就是正确的,提出问题都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了。可是我们却把这种正常现象视为不正常,而要把不正常现象看作正常现象。孩子答对时,就会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答错了,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老师们想一下,当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是不是也在降低呢?那么,教师对孩子的正确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也是我将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的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那怎样的评价才适应新课程所提出的评价要求呢?

一、我们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的评价,提升评价质量为孩子的将来奠基。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生活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针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如果教师还是只顾“独特”体验,不问“价值取向”的课堂评价,那么成效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呢?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只为一节课,还要为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根基。因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这方面的导向。

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片段。

那天,我们刚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师问:学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爱听好话不好,容易上当。

师:你说得真好。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

此时,学生的回答并不精彩,但我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还是说: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实际,真聪明。

这堂课就在我和同学们交流中度过了,开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是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回答踊跃,师生配合好,但是,当我回想一下教学中的片段时,我做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无原则性激励性评价,能不能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可否认,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惊喜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挖苦少了,冷面孔少了,而多了一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但如果过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过分的激励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没有了以往怕被老师批评的顾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反正说了就能得到表扬,有些学生甚至不顾课文内容,只顾新鲜,说出并不恰当的体会和感受。而此时,我们教师的评价语是?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你的想法有创意!??你真聪明!?一味地激励,极少对学生的回答说“不”字,似乎否定学生的回答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后来,对于这一课 ,我做了以下改进,针对最后一名学生的回答,我想这样评价: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打不打算学习课文中的狐狸呢?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引导他重新思考其体验,此时,他心里一定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要做个诚信的人。他的认识与感情也逐渐趋向成熟,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这样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有高质量的评价。

二、我们要发挥评价的判断、提升、延伸功能,关注学习过程。

记得曾经看过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课文《浅水洼的小鱼》,看谁读得好!第一个学生拿着书读了一遍,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小青蛙表扬他?(示意学生表扬)。学生机械地齐声喊道:?呱,呱,顶呱呱。?第二次叫了一位朗读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他有点紧张,读得没有激情。教师随即说:?你要继续努力,谁还来试试。?于是此生低着头坐下。第三位是女生,声音清脆,教师给她的评价是:?你读得真有感情,我们向她学习。?于是学生齐声呼喊:?向你学习。?

看完后,我在想一节课下来,掌声、喊声、表扬声,不绝于耳;“真棒”“顶呱呱”“真有感情”交相辉映,课堂气氛热烈,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这些漂浮在表面上的模糊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引导作用?原来低沉的课文格调也被激扬的表扬声淹没,课文朗读反而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真棒在哪里,不知道,“真有感情”,学生朗读何处感情处理得好,没点出,充满怎样的感情,弄不明白,只能是“雾里看花”。

此时的激励性评价只是起到单纯的肯定作用,而那些被表扬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深化,还是停留在原有水平,却自鸣得意;再看那位读得不怎么样,令教师不太满意的学生,他更会因此而摸不着方向。原本朗读技巧没有掌握好的他,在当众“献丑”后,没有得到老师的点化,让他朝“哪个方向”继续努力。难道我们的教师只听得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表演,却不能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给予点拨吗?这些判断式的模糊评价,没有起到提升和延伸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推进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发挥评价的判断、提升、延伸功能,关注学习过程。

关于提升评价是对学生先要分析他对课文的理解与自身投入的感情程度,对他的认知与情感层次作出准确的判断,确定他对课文情景理解不深刻,朗读时才不能身临其境,以及他掌握的朗读技能的缺乏,之后方可进行相应的评价,如我在讲授《秋天的雨》中有一位学生读的很差,没有感情,这时我就这样评价?如果把课文中描述的情节浮现在脑海里,注意语气和表情随着句子意思变,肯定会读得很棒!?后来,这位学生再练习了一下,朗读明显提高了,并且有了语气和表情的变化,这样的提升评价效果好,而且对于全班学生,这样的评价也是生长性的学习。

关于评价的延伸功能,这是必不可少的,如前面的《浅水洼的小鱼》,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思维性向深度引——如果你就是这条鱼,你能说说当时的感觉吗?向广度上引——你(小鱼)面临这样的处境,想到了什么?经过这样的评价和诱导,学生一定会进入到故事的情感世界中去,更有利于他们主动推进学习过程。

三、我们要倡导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适时地、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翠鸟》一课,识字的过程,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认字,有个学生说?腹部的?腹?字,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和身体有关的部位一般具有月字旁,这样,再加上复习的复,我就记住了。?我评价说?你说的太精彩了,会融会贯通,并且你用给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个记生字的好方法。?另一个学生听了马上站起来说?衬衫俩字我知道与衣服有关都有衣部旁,我很快就记住了,?我评价说?你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住‘衬衫’俩字,大家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赏识是一种由衷的真情表扬,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老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但教学中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我们迎接的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引

导学生参与评价是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授《燕子》一课,有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是关于燕子的样子的,他读的很平淡,这时我引导学生:当我们看到在高空轻快的燕子,你感觉燕子是怎样的小动物?然后自己评价读的怎样?需要怎样改进?学生沉默了一分钟,然后用读告诉大家燕子的活泼可爱,看来学生能够在自我评价中提高自己,关键是老师要重视自我评价结构的建立,习惯的形成。

还有就是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同伴的评价往往影响最大,因为他们是同龄人,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英雄”观,有共同的评价尺度,所以同伴的评价有时更重要,影响更深远。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这种评价方法。

?你要夸夸谁??、?你想给谁提个醒??、?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儿??、?你觉得她哪些地方需要再努力一下???小组同学合作朗读这段话,读得好的夸夸他,不够好的帮一帮他。? ……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说话能力,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步。

当然,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口头评价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有一定的差距,差距促使我们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去不断探索,去实践,去改进。只要我们真正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相信成功就等待在冷静的思考与探索之后。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的评价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 花桥小学:陶增英 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根本标准不但要看教师是否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既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合作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氛围。

通过近几年的教研活动的积累,对小学语文课,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细致的评价。

一、目标设计

要求教师应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每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好教学过程。除要求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样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又同航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过程设计

(一)教法与学法的体现

为适应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以这一精神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重视:

1、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被动学习现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避免繁锁的分析讲解以及机械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读课文,自主学习来读懂课文,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

2、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递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

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不同能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合作学习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组进行,但是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做到四会:一会质疑,有问题的时候主动地问老师、问同学;二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三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四会主持、组织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3、重视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机械接受学习的现状。探究是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是一种发现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不同的学段,对探究性阅读分别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还要鼓励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善于在交流中接纳别人的意见。

(二)基础训练 字、词、句训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教学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的指导,要把字、词、句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

地进行字、词、句教学。

(三)朗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这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和说明,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形象,产生正确的理解,做到语言与形象的沟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思维万千、热泪盈眶,甚至黯然泪下??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景中。怎样指导好朗读?首先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要求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楚,读音准确,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对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佳词美句、重点段落要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是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方式很多,有领读、范读、齐读、自读、对读、抽读、分角色朗读等,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体裁灵活运用。

(四)口语交际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就是原语文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将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应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

答问题,主动提问,互相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写广告词或当小导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色彩,这就是情感色彩。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在教法上灵活多样外,还应给学生美的享受,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一位语文教师,就是一位演员,更是一位导演。必须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地、生动地通过语言、表情表达出来,去感染学生。而决不可不管体裁、内容,都板着面孔,单调地、无变化地说教,课堂毫无气氛,使学生昏昏欲睡。语文教材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荟萃,所有的作者都是以感情而写作的,面对这些作品就要*我们语文教师将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甜美的语言,以满腔的激情,去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达到眼前出现文中的画面,把语文教得有立体感,使之兴奋起来,时而欢跃,时而悲伤,甚至激烈地讨论、争论??象这样的课,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不容忽视,小学语文课本中好多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材料,有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教育;有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建设新中国不怕牺牲的,如《狱中联欢》、《狼牙山五壮士》,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反映旧社会穷苦人民苦难生活的,反映环保的等。总之,教师应结合文章内

容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四、作业设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更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作业的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反对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抄写。现在上级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在半小时以内,五、六年级在1小时以内。据了解,我们有的老师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考虑效果,大量的作业占去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不快乐的书虫。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定的宏观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板书,要求科学规范、整洁美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再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板书如下:这幅板书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整体看是总分式,突出桂林山水景色之美;“山”和“水”的特点描写又是总分式;而“山”、“水”各自的几个特点又是并列关系;“水”与“山”之间含有一个“双向式”,以突出桂林山水交融一体。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把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

写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断地总结,大胆尝试、探索新的教法与学法,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1、抓主干,去枝叶。

2、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评出教育改革的方向。

4、评课要与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一致。

5、评价要允许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三、评课指南

1、指导思想 2、学习效果 3、学习内容 4、问题设计5、指导方法

6、学习状态 7、学习氛围 8、教具和学具的使用

9、指导效果 10、学习指导程度是否灵活、形式开放

四、评课方法

1、三阶段

(1)评课前准备

(2)课堂的观察——教师、学生活动

(3)课后分析交流:提出、研究、解决问题

2、听课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记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目标、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信口开河

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

4、评课三为主:肯定成绩、帮助提高、鼓励改革

5、评课突出:重点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谈建议、主张、关注未来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

交流课:多些商量、互动

调研课:注重分析观察、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目标,关注在综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