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

评价——让学生享受劳技的快乐

——小学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初探

摘要

本文根据《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和劳动与技术教学的机制理论,并且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享受劳技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技术学习的几点策略:追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上述策略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兴趣,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   发展性评价

《3-6年级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明确指出: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宗旨,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建立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评价体系,有利于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然而在目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教师比较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媒体的运用,却忽略对劳动与技术教学评价的探究,使劳动与技术评价相对滞后。教师在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通常是以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完成了作品,教师往往是以作品的比例是否适当,制作是否精致、美观,教师简单地用一个“优”、“合”的等级加以评定,这样一个等级就概括了学生一次次学习活动,甚至是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提高,而且容易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学习活动。

鉴于此,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小学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的初探”的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技术学习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技术学习的快乐。我们认为运用了以下三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进行技术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

策略一:追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由单一的对作品评价转向全面评价。

以往的劳动与技术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教师一堂课下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看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如何。其实,学生在一次活动中,每个人的体验和学习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制作水果拼盘》一次活动,有的同学材料准备的比较充分,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同学作为组长对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安排的井然有序;有的同学善于出谋划策,使制作的水果拼盘与众不同;有的同学虽然制作的不怎么样,可其在完成后,桌面的卫生工作搞得干干净净……因此,这样一次活动,包括了许多可评价也值得评价的因素。为了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我认为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一般可以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设计与操作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例如教学《水果拼盘》一课时,在活动之前我特意设计了《水果拼盘活动评价表》,评价是由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总评完成的。

                      《水果拼盘》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有利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更有效的综合反馈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2.期末定向测试转向自选测试内容

劳动与技术课对学生的期末成绩测试,往往是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一个作品,然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完成的作品评定成绩,或者是期末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70%,最后综合评定一个等级作为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师在期末给学生限定一定的内容,有的学生对这一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的作品完成的不理想,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我尝试着让学生自选测试内容。到期末,学生上交一件或几件自己觉得比较优秀的作品,这作品可以是平时课内制作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根据课外内容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以是一件件作品,也可以是照片或者是录像。我这么一宣布,在期末,学生带来的作品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女同学带来了自己织的一双手套,有的同学带来了“喷气式”轮船,有的同学带来了自己养护金盏菊的录像。这样学生在期末评价的时候,心情比较放松,特长得以发挥,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实践。

策略二:追求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虽然现在我们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仍然是一个简单等级,看起来比应试教育的百分制模糊,可其实质没有多大变化。前苏联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说:数字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儿童的具体学业成绩。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的快乐与愉快地生活。长期以往,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学科的兴趣会逐渐泯灭。

怎样评价才能准确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呢,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尝试着以下几种策略:

1.等级+特长式评价

在《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在平时课堂上,在批改学生的作品的时候,除根据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完成的质量打上等级外,结合学生完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特长、优势贴上相应的星级。我设计了四种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创造之星”、“进步之星”,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其兴趣。例如教学《“可乐”机器人》一课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完成了“可乐”机器人的制作,学生纷纷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来批阅,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可乐”机器人拿给我批阅时,突然响起了一阵清脆悦耳的的音乐声:“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真是出乎老师的意料,他的“可乐”机器人的外表与其他同学也没有什么区别,原来他把音乐卡片中的音乐集成电路拆下,装到“可乐”机器人上,因此,只要把小的硬纸片拉开,音乐响起,硬纸片缩回,音乐马上停了下来。真是了不起,连老师都没想到,我立刻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不仅给他打上了“优秀”等级,还给他的作品贴上了一个光荣的“创造之星”。那位同学感到十分自豪,兴奋地跑到座位上。虽然是这样一颗星,但给学生的是莫大的鼓舞。

2.评语式评价

我们现在的等级评价体系是到期末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作为期末成绩,填入素质报告单,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等级概括了学生一个学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全部,有的同学得了“优秀”等级,可不知道好在什么地方,的同学得了“待合”等级,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差在什么地方。我在期末,设计了一份老师寄语卡,最后有班主任老师和素质报告单装订在一起发给学生。

萧山区___  _  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师寄语

           班级  四(1)        学生  王思雨       教师    _ 

                  

        

班级 四(1)        学生  杨灵超      教师    _ 

 

这样在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上就能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家长一目了然,便于激励学生了解自我。

3.作品展览式评价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劳动与技术的教材也正顺应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里特征,提倡用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使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活动以技术作品来展现。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的作物等。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产生了制作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心里愉悦,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实践活动中。我在班级设立了两处作品展示台,一处是临时的作品展示台,一处是长期的作品展示台。一节课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往往大部分的同学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让他们把作品放到临时展示台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对于一些能长期保存的作品,如“模型”、“工艺品” ……评出优秀作品放在长期展示台上,并且根据作品的综合评价,把作品有序地放在一级一级台阶上;有些不能长久保存的,例如“水果拼盘”拍成照片,进行展示。学生们的兴趣十分高昂,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展示台上展示。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下一次要做的更好,一定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4.等级可改式评价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等级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展示了学生整体的信息。但它一锤定音式评价不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在原来等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等级可改式评价,深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在拿到了“合格”时,不再是垂头丧气,而是问:“老师,我还能拿优秀吗?”我则肯定地说:“你在……地方再改进一下肯定拿优秀”。我给学生的概念是没有“优,合格”和“待合格”之分,只有“优秀”与“待优秀”的区别,经过努力人人都可以提高。一个学期以后,学生会自觉地一次两次的改进作品,评价的激励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策略三: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新课程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在以往的教育中,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或家长,而学生则常常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评价的被动地位。而事实上,只要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和引导,学生完全有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而且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间产生的互相评价远比教师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是活动开展内容相关社会人士等等。

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自我评价  及时反思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 ,学习过程就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学习活动过程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能较好地与人合作,是否自己的作品有创意,学习过程是否能积极参与,学生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例如教学《塑料瓶“飞机灯”》,我首先设计一个展示台,进行作品展示,接着召开作品发布推荐会,由各设计、制作的同学对展示的作品进行介绍(自评),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畅谈体验、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从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及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塑料瓶”飞机灯》自我评价表

班级                  姓名            

作品名称:                      

小组成员:                        

作品分工:                        

你在完成作品作了哪些工作?

你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2.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他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是否为小组出谋划策,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最了解。因此,同学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也学习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3.教师评价  示范引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评价活动的主要成员,教师应协调好学生、家长的关系,做好综合评价工作,以发挥多主体评价“合力”作用。教师开始的评价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家庭评价   有效反馈

由于家长与孩子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我们劳动与技术有些实践活动是在课外,甚至是家里进行的。有些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探究的知识、能力在家中完全展示,教师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校联系卡上,让家长对学生在课外、家中表现给予评价,这样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学生钉纽扣情况信息反馈卡

姓名       班级              

各位学生家长,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劳动与技术的技能,多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现为了解学生劳动习惯养成情况,希望家长配合做好信息反馈卡的记录。

说明:钉纽扣质量等级、自主意识属“优”或“合”在所对的方格内打“√”。

5.社会评价  增强效应

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把学生的学习成果推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中得到肯定的评价。我在学期末尾时,把学生优秀的劳动与技术作品展示在校门口的宣传橱中,并把社会评价及时地反馈到学生那里,使他们有更大的成就感;结合公益性劳动,让学生参与公益性活动。如在学完《种蚕豆》、《种丝瓜》后,组织学生到承包田帮助附近老农种丝瓜、种蚕豆,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让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社会的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并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以上是我就如何开展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所提的几点粗略的看法。我觉得它能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它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它营造了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正确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进步和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20##-3  初稿  全国培训材料.

2.《21世纪城市小学生劳动技能研究》    施志良 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 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华出版社

                                                              陈柏泉

(此文获区生劳学科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二篇:小学劳技论文

论提高劳技课教学实效性

纸坊七小 余长春 长期以来,劳技课教学实效较差,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只从理论上认识劳技课重要,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削弱它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劳技课教师队伍素质比较低,而且不稳定;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比较严重;对劳技课教学质量考核和管理不严格等等。近几年,我们围绕着提高劳技课教学实践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

一、认识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明确劳技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劳技课有教学大纲、有教材、有教师指导、有固定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到比较系统的劳动技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健康的劳动情感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但是,劳技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一 定的场地、专用教室、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后,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针对劳技课教学这个特点及其特殊的规律,在一般的教学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劳动课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2.注重思想性。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3.从学生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加强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校办厂、校外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小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是从事劳技课教学的根本依据。在《大纲》的指导下,遵循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研究现行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学生的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导入、示范、练习、评价四个关键环节,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

(一)课堂导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心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实物展示法、设疑法、谈话法等。

(二)把握好劳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操作示范劳动技

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有关知识和具体的技术操作方法;其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位置要高一点,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因受教学内容限制,有的动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选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演示。运用摄像的特写等技术制成录像片,教师边讲解边通过录像演示,将展现关键动作的特写镜头定格,或反复播放,让学生观察、模仿、揣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