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案

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案(试行)

我们学校是集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为一体的一所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紧紧围绕着 “学做人、学技能、学文化”的总要求,通过三年的培养,使我校的特殊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为此,我们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激发不同层次差异特殊学生的潜能并使其学业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为指导思想,尝试推行《初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方案》。通过实行学分制综合评价,对每位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各方面学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质性评价,使评价能够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并把评价结果与毕业、评优和继续升学挂钩。同时,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业评价管理机制。

一、实施评价所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评价也应涵盖学生在校所表现出的与学习相关的一切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呈现。

2、过程性原则。

以往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这也使学生平时的学习中产生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学习行为倾向。我们所要提倡的是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结合过程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3、激励性原则。

以评价激励机制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成绩,并在活动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4、主体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每学期中、期末阶段均下发学生学业情况自评、互评和师评表,要求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悦纳自己和他人,在评价心理上强调评价促进学生自信、自尊和自主参与意识的增强。

5、发展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从进入初职校后较大地改变学习困难的现状,并能不断地达到递进,我们在综合评价中以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前提基础,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6、差异性原则。

学生个体间和个体内均存在着学科上较大的差异和不平衡性,我们采取分层要求的策略,鼓励不同层次差异的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差异性发展目标。

二、学分的组成与评定:

(一)、学分的组成:评价方案共有六块内容组成,

1、  德育类 :总分 30分。

2、  专技学科类:总分35分,其中必修专业占25分,选修专业占10分。

3、  文化学科类:总分70分,包括文化基础各科学业情况统计。其中除语、数、英各占15分外,其余学科各占5分。

4、  拓展课程:总分10分。

5、  实习:总分220分 ,分别从劳动态度表现、操作能力水平、出缺勤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和相处情况这几方面进行评定。

6、  奖励加分:凡在校、区、市级各类竞赛或评优活动中获得等第奖的学生分别可给予1—5分的奖励加分,旨在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

每学期依据以上五块内容(奖励加分另算)汇总学分为145分,职一、二年级分别有两个学期,因此各年级段学分汇总表如下:

(二)、学分的评定:

我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态度和行为规范为抓手,以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三学”的学业发展情况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实行分类分项式学分制综合评价。

1、学做人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说过: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在对我校学生学业基础薄弱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清楚地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原有的学习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因此,在评价内容中,我们特别强调“三学”目标共同发展的体现,不但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和技能,而且把学做人放在首位(所占学分最高)。我们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初职校一日常规》中有关要求为主,整理出行为规范内容评价共十五项,作为学生在“学做人”方面的评价项目,每项各为2分,共30分。互评由班委组成互评小组(3—5人),评价有争议时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达成共识。自评、互评、师评调整均分按2:4:4的原则进行统计得出。等第分优(25~30)、良(20~24)、中(15~19)、差(14以下)。开学初各班利用班队课集中进行学习,明确评价的具体要求和形式,每学期临近结束阶段完成相应工作。具体评价情况记录见下表:

      学年第        学期学生行为规范评价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主任              

2、学技能

由于我校是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学生入校后经过二至三年的学习,都要求学会一至几门专业技能,其中必修专业在学习两年后,必须通过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的考核达到合格。技能鉴定考试是一种较规范、统一的方式,对学生的专技学习起到了客观评价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根据下表项目内容给予综合评定:

                   专技学科学分评价参照量表(必修)

注:期中考试一般只要求进行操作考查,故无应知测试对照分值。

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必修专业外,我们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配合主专业内容开设选修专业和各类拓展型课程内容,重在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有余力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选修专业和拓展课程评价表如下:   

              课程学习表现情况评价表

选修(拓展)课程学分评价参照量表

3、学文化

由于学生在文化学科学习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现状,我们通过使用自编校本教材,从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抓起,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文化素质水平。文化学科的评价也注重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加强过程性的养成教育与培养,并依据以下量表在期中、期末阶段分别展开评价。

文化学科学分评价参照量表

注:此量表仅适用于语、数、英三科学习表现情况。

其他文化学科学分评价参照量表

4、为了便于统计,每位学生在各科学期学分所得情况分别依据以下量表进行折算和汇总:

            年级        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综合评价表         学年

                班           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表

三、与学分制配套的管理措施:

1、把原学期末下发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改为使用《学生成长手册》,并把每位学生的评价资料都体现在《手册》中,同时与《手册》相对应由师生共同收集学期中学生个人各类学习成果、试卷等资料,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由班主任保管。在每学期期中、期末阶段展开交流和反馈,使学生充分看到自己的成长与收获,相互学习与竞争,产生激励效应。

2、学生毕业(升学)条件:

①有正式学籍的学生。

②必须获得必修专业有效的初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③在校期间没有因违反校纪校规而受到过校级处分或处分在离校前经撤消的。

④学生因病、因事缺课或无故旷课累计不超过总课时数的1/3者。

⑤修读完学校所规定的所有课程内容,三年总学分800分中达480分以上者(包括奖励学分统计在内)予以合格毕业。同时,为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业不断进步,体现差异,另给予等第评定:优(720分以上)、良(640分—719分)、中(560分—639分)、合格(480分以上);并对获得优秀等第的学生作为推荐校优秀毕业生及继续升学的人选。

3、学校成立学分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管理网络,形成有效的管理保障机制。

领导小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整体方案,负责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宣讲,并在过程中督促、检查和协调各部门条线的评价操作工作;注重研究实行学分制评价中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案。学分制评价结果最终由领导小组审定。

 

第二篇:小学生综合评价方案

吾田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 、 智 、 体 、 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1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2

1、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2、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要按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

3、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4、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和 “家长心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

五、本方案从20xx年季开始在学校各年级试行。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