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龙源期刊网 .cn

儿童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作者:穆斐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xx年第03期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以往,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童话城堡》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创作之前给自己提出了预设目标:打算在什么地方建造城堡?建一座什么样的城堡?它有什么功能设施?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创作,最后由学生自己来评价:你的作品有没有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面对自己的作品,你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等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有条理的行为习惯,而且让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此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于这些能够促进人健康发展积极因素的培养,是我们美术课的真正目的。

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有共同的语言、爱好、兴趣、习惯、审美观,也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美术作品内涵。孩子有得到来自老师、家长评价的心理需求,但同时也希望得到来自小伙伴给予的评价,甚至同龄人的评价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斗志与勇气。

在小学美术《画自己》一课中,我让每位同学都来评价自己好朋友的作品,要评价出优点和修改意见,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课下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以往都是由老师来评价,这次收到了来自好朋友的评价,同学们异常兴奋欣然接受。而那些提出评价的学生也因接受了如此光荣的任务而异常认真起来,把平时都没有观察到的细节此刻全看在了眼里,不但解决了本课“要抓住特征描绘”的难点,而且培养了儿童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所以我们的美术教学评价不能就一个最终的美术作业的好坏而评价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丰富多样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儿

龙源期刊网 .cn

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评价更应是客观的,尊重学生个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探索能力、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的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参与、每一次进步都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正确的引导,不要对学生进行横向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纵向的评价。

在小学美术《节节虫》一课,要求学生自己选材制作,并要求制作出头部和尾部。由于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作品制作大多都较为粗糙,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开制作的细致问题,适当惊醒鼓励一下即可。对于选择材料比较特殊的同学,可以在善于发现的方面多给予评价;对于把节节虫打扮得比较漂亮的同学,可以给他一个最佳设计奖等等。总之,每一个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地鼓励和引导,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多样化

很久以来,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都是以“甲、乙、丙”或“优、良”来简单地划分等级。此种评价方式不符合艺术作为表达人的情感需要而存在这一特性。学生的美术作业表达每位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评价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应弱化分数或等级,可用评语评价,如“你画的城堡真漂亮,真是个小设计师,要是让周围的环境再优美些,就更好了。”“你笔下的怪兽真棒,它既有鳄鱼那样锋利的牙齿,又有大象那样庞大的身躯,它一定是个勇猛的家伙”。另外,利用美术的可视性特点,也可以经常在校内、校外举办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广泛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