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秀山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东风路小学 吴艳梅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为了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我在我的家乡溶溪镇做了一个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和走访,我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原因 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一、留守儿童的困境。

留守儿童身体上稍显“单薄”。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父母给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年龄稍大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心理上缺少“呵护”。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环境。留守儿童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其实他们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也特别想和别的同龄孩子一样能在父母的怀抱中受到呵护。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

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不然,他们也会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

1.理障碍问题严重。

留守孩子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生活内容单调、贫乏,缺乏与父母共处的机会,消极的东西极易酝酿滋生。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之爱,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的自闭,心灵变得忧郁,哀伤,有的放纵。一些孩子不积极和监护人及老师沟通,遇事从不说,也不知道向谁诉说。因长期的自闭会使这种情绪压抑在心底,影响他们的人生及幸福感受,导致他们回避现实,不再提及和重视亲情。

2.德行为规范失常。

老人带孩子会出现无意识过度溺爱的特点。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各方面问题出来了。从而导致孩子既软弱又自私专横。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引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务工,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代亲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大部分监护人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3.守儿童很少有全面发展的。

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是学校和老师的一块心病。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而班主任老师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当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勤俭节约;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的甚至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参与

偷盗,迷恋上网等不良行为。

二、为留守儿童做点努力

现在的孩子们,在父母亲眼里、祖辈眼里都是手中宝,正所谓“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于孩子们的宠爱也越来越重,父母亲为了挣钱养家,而不得不把孩子留在祖辈身边,祖辈们舍不得打骂,对于孩子们过度的溺爱,以至于有些孩子养成那种“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的性格,则有些孩子却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而养成那种孤僻的性格,很少与他人交流,总是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学习,甚至有些孩子都不与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交谈,可是这种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试着去改变它,也许会有希望再看到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所以为他们做的有很多:

1.关注并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大多数长期与父母分离,远离亲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①用“我相信,我能行!”——去呵护、培植孩子们的自信心;赏识孩子——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多正面引导;通过评比“生活小标兵”、“学习能手”等活动,激励孩子上进心。

②用“我相信,我能行!”——倡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提出“我相信,我能行”的口号,让他们经常对同学说,我帮你,你真棒!对自己说,我要学,我思考!告诉世界,我能行,太好了!让孩子们把学校当成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庭里愉快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

2.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为留守儿童筑就避风港。

一是改变父母外出方式。应尽量避免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二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监护人及父母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知

识改变命运” 的观念。

3.父母、孩子间通信——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温暖,减少亲情缺失,学校经常组织留守儿童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通过写信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问候。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兴的事;我的进步等。活动之前,由班主任向学生讲解他们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现在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并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父母背井离乡、艰辛劳动的条件下努力学习,照顾好、关心好在家中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发扬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

4.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每位父母亲千万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当作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关爱留守儿童。

 

第二篇: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调查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8.8亿之多,而这些农民为了能更好的生活就进城务工,如今,农民工,这个被边缘化的群体,他们的子女接受教育依旧是个难题。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我设计了一张问卷对部分留守儿童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大量问题,诸如,与父母感情生疏,学习遇到问题时没人指导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接受新知识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农村将来的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的危机。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也是祖国的希望,也应该受到父母的疼爱,但是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如此,与爷爷奶奶甚至是亲戚相伴,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接受教育。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据查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一)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这个问题,外出务工父母的答案基本都是一致的,为了让孩子不再走他们的路,不再成为孩子放羊,卖羊娶媳妇儿生孩子,孩子再卖羊的代表,他们都认为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乃至更高等的教育都是必要的,但是并不是所以的家长都能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家庭教

育和更优质的学校教育,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只能将孩子忍痛房子老家,接受祖辈甚至是亲戚的教导,他们也明了这样的环境不是对孩子最好的,但不得已,为了生存,为了孩子能接受教育,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场所一般是农村的当地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的条件和质量较差,甚至有些是私人开办未经认证的“黑校”,这些学校的领导以及部分教师,不够负责,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重视,重智轻德,将德育放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不管不顾,甚至是对学生的成绩也不闻不问,只让他们在学校待到毕业年限即可。农村的师资队伍也不稳定,教师的总体素质不高,他们有部分甚至是由一般人担任的,根本就为接受过任何成为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脱离实际过于僵化,无法与时代同步,人才的培养模式无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相适应。这样的教学条件,这样的教师队伍,留守儿童的教育怎么能不是问题?据了解,在农村有部分幼儿园是私人开办的,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应当如何去教育孩子开发智力,只是按照带还在的经验去照顾他们,仅仅让他们吃饱穿暖,没有任何学习内容。在接受教育之后,留守儿童的教育价值观念趋向于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且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他们更加实在,知道所有的成功都要用汗水来换取,没有“官妈妈”、“富爸爸”,他们只是“穷二代”,他们对现实的定义更加现实,调查中,几乎没有孩子在能留在大城市的情况下还愿意主动回到家乡。

(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史可悲的也是可怜的,由于父母都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如此“隔代抚养”的问题便应运而生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祖辈的教育中,绝大多数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己置身事外,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都只有初小文化程度,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文盲,所以,就算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与效果也是相当有限的。由于他们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不要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在思想和条件等多因素的局

限下,他们却都无法对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培养计划,只是任其发展。通过调查,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表示他们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在学习上感到更吃力,有一些也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自己的学习,不好意思向亲戚开口要他们辅导自己学习,因此想学好也没有条件,虽然这些话语可能有些偏向外界因素,但也是事实。一些孩子还表示,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又不在身边,很多同学都看不起。这就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此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们疏导,就有可能让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他们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程开始的,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劳动力转移的产物。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上的问题有很多,它也已经不是个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着5800万的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父母的问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对他们同样适用,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如此大的比例,他们的强大关系着农村的强大,农村的强大则关系着中国的发展。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无论是在学业、心理、生理、健康还有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何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也是必要的。

(一)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严格老师的教学,建立监督机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产所,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国家和地方应当投入定额资金对各级各类的学校进行资助,特别是中小学,让学校不在为日常的运营担心,让老师不再为薪金担心,可以各司其职。各类学校间应经常交流教育心得,地方组织家长、政府官员、学校教师为一体的教育监督机构,不定期不定时不定范围的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进行检查和评判,对不合格的学校教师进行警告,不重视或不改正者给予通报,让社会舆论进

行监督。经常组织各校教师进行过于留守儿童教育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告知其教育的特点,让教育变得有特色因材施教。教师的选拔应当严格化,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让一小部分人坏了良好优质的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的待遇,完善人事选拔的系统,让每一个老师来得都光明正大,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仅要感受知识的甘甜也要感受到师爱的伟大。

作为农村成长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也应该具备作为一个农民的必须的专业农业只是,这就要求教师要将学校教育与农业生产教育相结合,让学校与家长一起培养21世纪的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农民。使学生即使在学习上拖后腿,也能在农业生产中拔尖,不再让留守儿童再继续父辈的老路。

(二)国家和地方应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不让他们再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为了生存为了家庭,很多农村青壮年都进城务工,他们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是弱势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孩子呢?农民工都在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儿,而他们的孩子竟然还经受着别人的歧视,这公平吗?很多城市都不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或者是不允许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孩子上同一个学校,就算能够上学为什么他们还要缴纳高昂的择校费和借读费?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歧视吗?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就要在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就要成为留守儿童,经受着别人的指点?因为完善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是必要的是亟待解决的。

重庆是农村劳务输出的重点地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近700万有200多万未成年子女,占农村地区未成年人总数的半数以上。因此在20xx年的时候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就拟定了《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就做出了规定。

(三)要健全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机制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部分,他们从来都不是分开的孤立的,反而一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师应当经常与学生的家长联系,知晓他们在家时的状况,以便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及时对孩子进行帮助,也让家长能够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拉近师生、亲子、老师与家长间的关系,让留守儿童可以更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此次调查和研究,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他们产生的严峻的影响,然后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究,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会有帮助。

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与教育》 兰州大学出版社 史正刚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中南大学出版社 范方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谢妮

附录: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有关留守儿童的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你的意见相当宝贵, 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调查结果仅供学术研究使用,绝对保密,谢谢参与!

1、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2、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

3、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 ( )

A 吵架 B 闷不吭声 C 向父母诉苦 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4、平时你是否有零花钱? ( )

A 有 B 没有

5、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 )

A 明白 B 不明白

6、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 ( )

A 想 B 不想

7、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 )

A 平均一周一次 B 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

8、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

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9、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 )

A 有 B 没有

10、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

11、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12、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 ( )

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没有

13、你平时做家务吗?( )

A 经常做 B 偶尔做 C 不做

14、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变了吗?( )

A 变了 B 没变

15、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访谈提纲:1、学校和家庭应如何合作,创设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

2、班主任用了哪些方式和方法来应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关于留守儿童,如何促使他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

4、家长对于留守儿童是怎样教育的?

5留守儿童自身是怎样提高自己能力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