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教研计划

教师校本教研计划

本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即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又是“公办”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定位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育人为本,树立全人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开足开齐基础文化课,发展学生的美术特长,为他们升入高级中学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真正理解和落实学校“重视文化基础课、突出美术特色、授课小班化、培养目标多元化(重、特、小、多)”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1、加强学习,提高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我校的校本教研以“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主题,重点目标是开展个案研究,促进教学反思,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为提高广大教师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专家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指示及论述,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改革成功案例,使全校上下形成了共识: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有敬业爱生的师德、渊博的文化知识、正确的教育观念,更要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准确把握教材、灵活驾驭课堂,高效组织活动的能力。学校非常注重突出“校本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在教学计划中把“校本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专业理论的学习培训,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指导,使学校教师队伍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完善机制,加强对“校本科研”工作的管理。

在加强“校本科研”工作的管理中,我们突出加强了“三支队伍”的建设,“三个制度”的完善和“三个原则”的落实。

(1)、建设“三支队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和教科室成员组成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科研的规划、立项、经费、培训、调控等工作。其次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室,具体负责全校的教科研的选题、计划、研讨、总结、推广等具体的实施工作。再者逐步培养了一支思想品德好、科研意识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全体教师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三支队伍积极而协调地工作,形成了“学校、教研组、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科研网络,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完善“三个制度”。一是激励制度,把教师开展教科研的成绩计入年终个人考绩;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在晋职和评优中优先;设立了公开课、论文、课件、优秀教学方法、优秀案例等单项评奖,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教科研活动。二是评估制度。我们对在教科研工作中涉及的活动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评估标准,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准确的导向。三是活动制度。每项校本教研活动,都有具体的规定,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落实“三个原则”。一是“领导参与”原则,学校领导不仅是教科研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是具体的实施者,我校领导干部坚持具体参与课题的研究,开设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讲座,开设家长学校讲座,带动了全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二是“科研溶于实践”的原则。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教学管理中坚持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突出教科研,以教科研促进教学管理,进而进一步加大教科研力度。三是“计划置于过程”的原则。学校要求不仅要做好教科研的计划,更要突出过程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定期的检查指导,另一方面加强不定期的调查研究,以便及时调整方案,使计划在平日的活动中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3、在教科研活动中,以“四课三跟一落实”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完善教科研机制、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1)、“四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广阔空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不断提高教师驾驶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教科研活动中,我们长期坚持“四课活动”,即“每人每学期一堂组内研究课,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学期一节汇报课,导师示范课,每学期十节校公开课。”通过活动,使教师有机会展示教学研究成果,展示教学特色,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近几年,我校青年教师中,有3人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9人评为青岛市青年优秀专业人才。20xx年参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有1人获特等奖,2人获一等奖,有3人获二等奖。

(2)、“三跟”活动是学校领导把握、调控科研活动的重要手段。

我校一贯坚持学校领导参加教科研活动制度,分工明确,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研组,做教科研活动积极的参与和指导者,以“跟堂听课,跟组评课,跟踪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三跟”活动即是对学校领导要求的具体体现。

(3)、“落实”是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保证教科研质量的根本。 “落实”包含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教科研活动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细微处入手,落到实处,追求实效。保证“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人员、活动质量”等四个落实。二是教科研活动从教研组抓起。在教学中,我们要求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科研活动中,我们要求教研组面向全体老师,每个老师都是教科研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三是教科研活动成果的最终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动教师业务素质提高。

4、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小班化教学专题研究,取得明显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在系统的小班化教学理论学习、培训的基础上,以“深入研究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为主题,开展系列小班化教学研究活动,例如:本学期围绕小班化教学将开展五项专题研讨。

①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之一: 在3月份举行语文、数学、英语各一节校公开观摩课。开课时间安排在下午第三节,保证全体教师的参与。

②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之二:4月份进行“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大集备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参加评课和研讨,深入研究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课改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③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之三:5月份进行征集论文、案例活动。要求全体教

师在观摩和大集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一篇有关小班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或列举一个在实施小班化教学模式时的具体案例,并予以分析。 ④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之四:6月份进行小班化教学模式研讨会。在论文、案例、读书心得征集的基础上,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实践意义的论文、案例、读书心得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由学校领导就小班化教学模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⑤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之五: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在上半年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下半年将在全校各学科进行研讨成果的应用和推广,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本学科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探讨

二、 加强领导,突出加强“三个结合”,提高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1)“点”与“面”有机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点”。 一方面突出重点课题的研究,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为全校的教科研工作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一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等重点课题的示范辐射下,学校根据办学实际、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帮助教研组选择方向准、周期短、范围小、见效快的课题进行探讨,如“学生写作与阅读指导”、“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后进生的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等。

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教科研队伍“点”与“面”的结合。注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并围绕这些骨干教师进行活动,许多课题就是以这些骨干为课题负责人开展研究的,逐步营造了和谐的教科研氛围,这也为重点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

狠抓教育理论学习,除在校内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外,还开展“读名著、写心得”的专题理论学习活动,还经常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每学期都要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指导,举行讲座,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有关会议、培训和活动,组织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参观学习,重大教学活动聘请外校专家进行指导,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学校每年集体订各类教育报刊70多种。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对教师开放,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指导了教师的教科研实践。反过来,教科研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20xx年我校有四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省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落实到教学,教学促进科研。

教科研最终要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因而,学校特别注重教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利于更好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把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以更好地促进教科研。

一方面,注重校内教科研成果的推广,有计划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优秀论文交流,教改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推广本校教师经验,另一方面也特别注意“借用”校外优秀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师们介绍如“尝试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合作学习”等教育理念及“洋思经验”等适合我校办学特色的先进经验,推动了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秉承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

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为目的,通过“校本科研”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我校的“校本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使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打造初中强校逐步奠定了基础。

教师校本教研计划 清河门区乌龙坝镇第三小学

 

第二篇:教师个人教研计划

教师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通过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英语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为依据,特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二、活动要点:

以参加集中学习、培训和自学自研相结合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深入领会课改精神,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正确把握本年级的教学要求,以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及时进行反思,提高课改理论水平。新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教育的价值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现代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等,昭示我们必须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结合现在教育的形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墨守成规,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管理者,对任何问题都不能熟视无睹,要有思考,要有调查分析,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在全体教师中营造研讨、反思的氛围。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仍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必须思考怎样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幸福的人。

三、具体活动内容:

1、积极、主动地参加市、区、校各级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3、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英语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

4、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5、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作好学习笔记,并做到学以至用。

6、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

7、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