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综述格式范例[1]

综 述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科技论文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信性,特别强调阳性结果。而综述要写出主题(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详细情报资料,不仅要指出发展背景和工作意义,而且还应有作者的评论性意见,指出研究成败的原因;不仅要指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焦点,而且还应指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处女领域:不仅要介绍主题的研究动态与最新进展,而且还应在评述的基础上,预测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综述的书写格式比较多样化,除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这四部分与一般科技论文相同)以外,一般还包括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系综述的正文,后一部分是撰写综述的基础。

1。前言:与一般科技论文一样,前言又称引言,是将读者导人论文主题的部分,主要叙述综述的目的和作用,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和定义,简述所选择主题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状、争论焦点、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还可限定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综述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部分约200~300字。

2.主体部分:综述主体部分的篇幅范围特别大,短者5000字左右,长者可达几万字,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同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根据主体部分的内容多寡分成几个大部分,每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

部分的区分标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论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包括历史发展、现状评述和发展前景预测三方面的内容。

(1)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主题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2)现状评述: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并作出理论解释,亮明作者的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指出可能的发展趋势。

(3)发展前景预测:通过纵横对比,肯定该主题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示研究的捷径。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又称为结论、小结或结语。书写总结时,可以根据主体部分的论述,提出几条语言简明、含义确切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对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作出扼要的概括,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于篇幅较小的综述,可以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主体各部分内容论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因此,拥有并列出足够的参考文献显得格外重要。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作者的劳动及表明引用的资料有其科学依据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该主题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综述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甚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②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或是科学情报工作者作为研究成果的主题。

③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泛泛而谈。

④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2)搜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

(3)阅读和整理文献: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的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大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

2.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1)综述内容应是前人未曾写过的。如已有人发表过类似综述,一般不宜重复,更不能以他人综述之内容作为自己综述的素材。

(2)对于某些新知识领域、新技术,写作时可以追溯该主题的发展过程,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内容,以便读者理解。对于人所共知或知之甚多的主题,应只写其新进展、新动向、新发展,不重复别人已综述过的前一阶段的研究状况。

(3)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研究报告,必须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4)综述的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

(5)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6)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出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为参考文献。

课程论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OO九年x月x日

目 录

XXXXX ................................................. 1

XXXXX ................................................. 6

XXXXX ................................................ 15

XXXXX ................................................ 26

XXXXX ................................................ 30

XXXXX ................................................ 35

XXXXX ................................................ 36

XXXXX ................................................ 43

XXXXX ................................................ 45

XXXXX ................................................ 48

XXXXX ................................................ 49

XXXXX ................................................ 52

XXXXX ................................................ 53

XXXXX ................................................ 54

关于目录格式的补充说明:

1.目录两个字使用居中,黑体,三号, “目”与“录”字中间留九个空格。

2.目录页内容使用黑体,四号。

 

第二篇:文献综述范例1

平衡计分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综述

摘要:业绩评价作为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传统的业绩评价只注重财务指标,导致企业经营的短期化倾向,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而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综合衡量企业绩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含义,在分析当前中国平衡计分卡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应用问题;对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外来超级商业集团的包围下,在本土企业自身也告诉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企业犹如大厦,只有了解其中的运转规则、考核运作方式,才能既让这座大厦外观宏伟壮观,内部也高速运行。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平衡计分卡的先进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国家体制、政体的不同,“水土不服”是必然。因此,从我国企业采取平衡计分卡所遇到的问题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案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1 平衡计分卡的含义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在Robert S 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David P Norton对通用电气公司、杜邦、惠普等12家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后,在总结了它们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从从财务、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综合衡量自身的经营业绩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管理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1]

2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目前,BSC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充分肯定。世界500强企业中的80%已经使用了BSC,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也在更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部分企业引进了BSC这种管理模式,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

2.1平衡计分卡原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财务指标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的测评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 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应用推也对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在国内有众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

士在讨论平衡计分卡的推广与运用问题。研究平衡计分卡的学者也由最初的管理会计领域发展到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领域和战略管理领域[3].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应用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衡计分卡运用于绩效评价与管理阶段。平衡计分卡将顾客满意度、财务状况、内部流程、学习和创新四个维度结合起来, 构成了企业内部与外部, 长期与短期, 结果与过去的综合平衡[4]。在其问世以后, 大量企业将平衡计分卡用于绩效管理, 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阶段: 平衡计分卡用于战略考核与管理。有的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发现, 它可以不仅仅单纯被用来测评绩效, 而是一种有于企业在产品、流程、市场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管理体系, 更发现平衡计分卡可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石[5]。

2.2 平衡计分卡原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平衡计分卡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其先进性被世界公认。有些企业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 其管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有些企业不仅未能解决企业绩效考核的难题, 反而使考核变得更加无序。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缺乏明确的战略

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要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平衡计分卡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正式企业组织的战略,只有战略可以指导企业组织所有的行动和决策,确保全体员工上下一心。没有战略虽然也可以开发平衡计分卡,但它只会成为一个关键的按绩效指标或利益相关者系统,与真正的平衡计分卡所能带来的效益相距甚远[6]。其次,构建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也是围绕激发突破性绩效的必要绩效指标进行具体而投入讨论的过程,有助于企业组织战略。

2.2.2 缺乏组织管理系统方面的重视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关系到企业的每个人,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其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平衡计分卡应用的效果[7]。由于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时间不长,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够重视,没能理解平衡计分卡的精髓,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走走过场,有时生搬硬套,被动参与,使得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流于形式,也导致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也会一定程度上触及部分管理者的利益,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下管理者的绩效更加的清晰和透明,阻止了管理者

企图用改变财务数据来操纵业绩的行为,在平衡计分卡推行时会受到这部分管理者一定程度的阻挠。

2.2.3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系统

平衡计分法的编制和实施涉及大量的绩效指标的取得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企业对信息的管理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将会成为企业实施平衡计分法的又一障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缓慢,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企业才刚刚开始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ERP 等先进管理系统的应用还不多[8]。另外,部分企业的平衡计分卡在实施的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部门的制约,部门间的信息难以共享,只是在信息的海洋中建起了座座岛屿。这不仅影响到了业务流程,也是实施平衡计分法的障碍。企业信息系统不完善,业绩评价时所采用的指标不精准,数据资料无法实现在部门之间的实时共享,影响了业务流程,评价出的企业业绩不真实,平衡计分卡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9]。

2.2.4 缺乏对平衡计分卡的知识与教育培训

在匆忙构建起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组织都忽略了向那些希望使用该系统的人提供平衡计分卡知识有意义且具体的培训。可能会有一些基本介绍,使员工们了解平衡计分卡是涵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系统,但平衡计分卡的微妙所在与复杂性却很少提及[10]。正是对平衡计分卡过于简单的描述给人造成这样一种误解,认为深入的平衡计分卡知识教育与培训不大重要。而对平衡计分卡的一知半解,对于其实施的成功可能性造成影响。

3 提升平衡计分卡应用水平的对策

3.1 明确企业战略,获取管理层的支持

平衡计分卡不是以对企业的组织长期决策指导的各种财务控制手段为核心,而是将评价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来描述实现战略的各项要素。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在实施平衡计分卡时,必须根据战略制定目标从而使战略具体化,而将目标转换成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用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指导战略的有效实施并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11]。尽管企业强调要把战略转化为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战略认识不如高层管理人员,因为战略是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是由他们才能较好的把握正在实施的战略。其次是高层管理人员有决策权。战略是在可选择的行动中进行权衡取舍,决定要抓住或放弃机会,例如顾客价值定位与相关经营流程等与设计平衡计分卡息息相关的问题上,中层管理人员不具备进行战略西安则的决策权。最后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同

感。高层管理人员对平衡计分卡项目的认同感是真正决定平衡计分卡项目成功的的因素,如果高层管理人员对平衡计分卡的支持只是肤浅和随意的,那么他的态度会迅速地向全体员工转达一种信号,即他们不值得为平衡计分卡项目付出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平衡计分卡实施的失败[12]。因此,能否得到管理层的全力支持和帮助,是平衡计分卡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为确保极小评估方法的顺利进行,企业管理层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要有实现变革的决心,带领企业全员参与,同时发扬民主,注重人员和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变革的阻力。

3.2 完善信息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平衡计分卡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我国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完善企业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13]。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在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适时的采用ERP 等管理软件,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平衡计分卡管理软件。企业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将平衡计分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链接起来,使得信息化建设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能现实与先进评价方法和体系的无缝链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收集、处理、传递,便于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预警,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4]。

3.3 组织学习,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注重宣传与沟通

企业在推行平衡计分卡这个新事物时,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对于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还需要企业其他人员的帮助才能构建平衡计分卡。要加强宣传的力度,让每个员工认识到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员工理解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和方法,转变既有的管理思想,并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变革的阻力[15]。在组建平衡计分卡的团队时,需要提供必要的战略背景及方法指导团队的工作,保持与高层管理人员的经常沟通,确保高层管理人员继续认同和支持平衡计分卡项目。该团队既要有设计平衡计分卡所需的分析能力,还要有建设团队、解决冲突的人际沟通技巧,团队成员还希望提供感情和认知方面的要求和支持[16]。另外,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加强学习也是平衡计分卡的题中之义,平衡计分卡4 个维度中的学习维度强调对学习的投入可以促使企业业绩的上升。人力资源部门要对部门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逐层进行辅导,并为各级人员提供相关咨询。此外,平衡计分卡的有效运用要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将平衡计分卡实施的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绩效与薪酬挂钩,激励机制与市场接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7]。

结语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超越财务或会计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它的实施有可能改变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以及经营管理行为,有效的制定并实施平衡计分卡将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变革,而以战略为逻辑起点和核心的平衡计分卡体现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企业效绩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导向平衡计分卡引导着企业的管理行为和资源配置。完整的平衡计分卡将绩效评价系统与激励机制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平衡计分卡理念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途径并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将会使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18]。

参考文献

1. 平衡计分卡. http://baike.baidu.com/view/74591.htm, 20xx-10-29

2. 孙雨石.浅析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的运用 [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xx(7):78-81

3. 潘磊.平衡计分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家,20xx(7):95-97

4. 刘鹏.省级食品安全监管绩效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分析[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4):17-26

5. 赵凤敏,谯梁.浅析影响平衡计分卡在我国本土化成功的因素[N].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126-128

6. 陈牮华.制造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xx,33(17):196-199

7. 李新花,陈玉峰,姜梅梅.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问题和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xx(15):38-38

8. 邢洁.中国企业实施平衡计分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N].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xx,25(5):51-54

9. 孟宣宇,葛宝山.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广义平衡记分卡模型[J].社会科学战线,20xx(5)81-84

10.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J].会计研究,20xx(11):84-90

11. 骆正清,姚羽.工业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方法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

究,20xx,33(1):200-204

12. 杨红玲.BSC在商业银行分行管理层副职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以分行财务总监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xx(12):87-89

13. 王霞 ,朱慧敏,关贤军.透视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之利器[J].上海管理科学,

20xx,29(5):57-60

14. 李坚,隆维东 .ISO15189联合平衡计分卡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国

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3(7):888-889

15. 李秀芳,刘娟.基于BSC思想的企业e-CRM应用绩效评价探讨[N].现代财经:

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xx(6):119-129

16. 刘莫凡,林琳.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成因分析.现代经济,20xx

(6):45-49

17. 张锦芳.平衡计分卡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xx(5):64-67

18. 么娆.平衡计分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xx(9):34-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