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管理制度

QC小组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小组)的组建、管理、培训教育、成果发表与评价及奖励等事项的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本厂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管理。

2、术语

QC小组:是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小组。

3、管理目标

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4、管理内容

4.1组建和管理

4.1.1组建

4.1.1.1 QC小组的组建,必须从实际出发,可以在一个班组、车间组建,也可以跨班组、跨车间组建,可以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管理型QC小组;以提高服务工作质量为目标的服务型QC小组;以攻克技术和质量难关为主要目标的攻关型QC小组;以控制生产因素,保持产品稳定提高为目标的现场型QC小组。

4.1.1.2 QC小组成立后,选举组长,选择课题并填写“QC小组成员登记表”

4.1.1.3 QC小组课题的选择范围如下:

a、提高质量(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b、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c、提高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强化定额管理;

d、提高用户满意率;

4.1.2管理

4.1.2.1 凡登记的QC小组,必须按本标准(4.1.1.1、4.1.1.2、4.1.1.3)的要求审查合格后,注册登记、编号,并在QC小组登记表内签署意见,一份自存,一份保存于厂技术部,同时发给QC小组活动记录本。

4.1.2.2 QC小组要按阶段按步骤开展活动,QC小组活动每月不得少于二次。

4.1.2.3 QC小组活动课题,要选定合适的目标值,制定具体的实施对策,逐项落实及及时总结。

4.1.2.4 QC小组活动,要讲求实效,从实际出发,运用统计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加强课题的实现。

4.1.2.5 QC小组的活动结果要如实的记录在QC小组活动记录本上。

4.1.2.6 QC小组已取得的效果,制定标准化措施予以实施。月底可以参加成果申请评选。

4.1.2.7 各个QC小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日常管理,同时填写“QC小组活动现场检查记录”,每月报技术部进行检查。

4.1.2.8 QC小组成果评价,采取成果现场评分和小组日常活动评价相结合,坚持以活动评价为主的原则。

4.1.2.9 对不正常开展活动的QC小组,由厂技术部相关人员进行帮助

指导,如停止活动一季度以上者,给予注销,并与经济挂钩。

4.2培训教育

每半个月由厂技术部需按计划组织QC小组成员参加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和深化教育,及开展QC小组经验交流会。

4.3成果的奖罚措施

4.3.1 对取得成果的QC小组和推动QC小组活动作出贡献的共作人员,厂部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并与每年的评先评优挂钩。每月评出第一、二名及最后一名,具体奖励措施为第一名第二名最后一名

4.3.2 QC小组的奖金,要根据成员贡献大小分配,不得平均分配。

5、检查和考核

QC小组活动制度由厂技术部相关人员负责贯彻落实检查考核;厂长和技术厂长对其进行考核。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三QC小组管理制度

公司QC小组管理制度

一、QC 小组建立

(一)QC小组组建

由质检科牵头,会同技术科、生产科、车间、班组长或班组骨干提出活动课题,然后与课题内容有关人员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方式,组建QC小组。如课题是稳定或提高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的,则尽可能由同一生产(工作)场所的工人组建QC小组;如要进行重大的质量攻关或开发新产品,则可以采取跨车间、跨部门的以工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三结合”的方式建立QC小组。现场的QC小组在活动中,如遇到困难时,可以聘请有关技术人员参加。

为便于开展小组活动,QC小组人数以三至十人为宜。

(二)小组成员要求

参加QC小组的成员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认真,努力学习TQC的基本知识,熟悉本岗位技术标准与工艺规程。一个小组最好具备有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运用数理统计工具的骨干。

(三)注册登记

QC小组建立并确定活动课题后,应该向所在车间(部门)注册登记,跨车间、部门的小组直接向质检科注册登记。登记表一式三份,小组、车间、质检科各保存一份。

二、QC小组活动

(一)活动计划

根据小组选定的课题,按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制定出每季、每月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中对每次活动的时间,内容、目标、小组人员的工作分工、进度等,都要有规定和安排。活动时间,一般每周活动一次,每月进行一次小结。在时间安排上,主要以业余时间活动为主,有的根据生产特点,也可以适当占用一些工作时间。至于小组每次活动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活动内容的多少而定,要防止流于形式。

(二)根据PDCA循环的方法开展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课题:小组选择课题首先要围绕公司、车间的方针目标,结合本组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等方面选择课题。

公司、车间,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些关键问题,下达给有关QC小组,这样可以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解决生产(工作)上的一些难题。

对跨班组,跨车间(部门)QC小组的活动课题,公司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课题的落实。

班组型的QC小组在选择课题时,要根据自己小组的力量来选择,一般在刚开始的时候不宜选择难度较大,范围广的课题,同时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 202 -

2、调查现状:预定目标值。根据大量的原始记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数据表达出来。然后通过初步分析,预定要达到的目标值。若有些目标值是公司、车间方针目标中规定的就以此为准,并在完成时间上要与厂部的计划相一致。

3、原因分析:因果分析要针对现状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充分发挥QC小组人员的聪明才智,把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透彻。为防止分析中由于经验主义所造成的偏差,要对分析出来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核实,以此确认“要因”是否存在,哪些“要因”影响大,排出解决“要因”的先后顺序,从而为制订对策打下基础。

4、制定对策:根据排出的待解决“要因”,按先后顺序,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措施,落实到部门和人,并规定解决的期限。通过以上四步活动,就可以填写“QC小组课题登记表”。

5、实施对策:在实施过程中,QC小组成员都要按对策要求进行活动,使对策中各项措施得以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有些措施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则通过车间、公司和质量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结果检查:在对策项目全部实施完毕以后,检查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活动前后有哪些变化,主要问题有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如果检查下来,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就要再次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直至达到预定目标。

7、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对有关工艺、规程、制度、办法等都要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行标准化,予以巩固,并把执行情况列入车间、班组经济责任考核中去,保证取得的成果不再丢失。QC小组的成员要带头认真执行各项标准化措施,巩固取得的成果。

8、总结:QC小组取得成果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然后按照公司的方针目标,现场存在的问题,或上次活动遗留的问题选择下一个活动课题。对已取得的成果在本部门发表后,填写QC小组活动“成果申请表”,报质检科审批。

QC小组要把以上八个步骤的活动全部做好记录。每次小组活动,都要记录好时间、出席人员、活动内容。QC小组的成果总结,应是小组活动记录的提炼和缩影。小组还应保存好管理活动中的其它有关原始记录,有助于活动效果的检查和小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发表成果

发表成果的内容,一般包括QC小组简要介绍;选题理由;调查现状,找出主要问题,预定目标值;因果分析;制定对策;简要介绍实施情况;取得效果;防止再发生的措施(标准化);体会和下一个循环内容等九个项目。成果的内容要言简意赅。

四、成果评分

(一)课题(10分),其中:有目标值(3分); 目标值能符合公司方针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 确定的目标值有依据(3分)。

- 203 -

(二)问题分析(15分),其中:能恰当运用数理统计工具(5分); 分析过程层次清楚(5分);主要因素分析准确(5分)。

(三)对策措施(30分),其中:制定了对策(5分); 对策措施针对性强,内容齐全,有时间要求,专人负责(10分); 能按对策计划实施(10分); 管理技术与固有技术结合得好(5分)。

(四)效果(25分),其中:达到预期的效果(5分); 有数据图表对比(5分); 有三个月以上的巩固期,并经有关部门的确认(5分);有技术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10分)。

(五)巩固提高(15分),其中:取得效果的措施已标准化(5分);标准已被有关(六)发表(5分),其中:发表时条理性、逻辑性好,言简意赅(4分);发表时间

五、公司每年进行一次QC小组和QC成果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QC小组和优秀QC成果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按照股份公司、县、市、省、国家优秀QC小组和优秀QC成果评选推荐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由公司负责推荐,对获得名次的优秀QC小组和优秀QC成果给予重奖,公司责成相关部门实施。

六、本制度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总经理批准,从二OO九年x月x日起执行。本制度由公司质检科负责解释,修改权属总经理办公会。

批准: 审校: 拟稿:

- 204 - 部门批准并经常实施(8分);有新的目标(2分)。 未超过规定(15分钟)(1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