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实验总结

若干知识点归纳总结

几个“先后”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3.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后再进行洗涤。

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5.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要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靠近气体检验,而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沾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

6.中和滴定实验,用蒸馏水洗涤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洗涤2~3次后再装标准液。

7.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应先验纯再点燃,净化气体时,应先洗气再干燥。

8.焰色反应实验中,每做一次,铂丝都应先蘸取浓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后再继续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应先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几个“零”

1.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零”刻度,但要在“零”刻度以下。

2.量筒没有“零”刻度,容量瓶没有“零”刻度。

3.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要调“零”,使用后要回“零”。

4. 温度计的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几个“数据”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2.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mL。

3.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能少于容积的1/3,也不能多于2/3。

4.试管在加热时所加液体不能超过时过容积的1/3;且要与桌面成45°角度;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夹在离管口的1/3处。

5.烧杯、烧瓶加热时盛液体量均在容积的1/3~2/3;蒸发皿加热时盛液体量不易超过容积的2/3。

6.液体取用时,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 mL。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和玻璃棒要洗2~3次;用烧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时一般加到距离刻度线2~3cm处,要该用胶头滴管滴加。

8.酸碱指示剂的用量一般是2~3滴。

几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是:加最后一滴液体半分钟后颜色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是:加入一定量水用食指按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均无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是:平视、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5.用排空气发收集气体时,收集满的标志是:用水润的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试纸颜色发生变化。

6.天平平衡的标志是: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格数相同。

几个“大小”

1.称量时,先估计出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下大后小,再调节游码;取砝码时次序相反。

2.使用干燥管干燥气体时(或除杂时),气流的方向应是从大口进从小口出(即大进小出)。

3.溶解气体时,对于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I2、H2S)可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而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导管末端接一倒置的三角漏斗,让漏斗边缘接触水面,以防倒吸。

4.药匙两端为大小两匙,取药品多时用大匙,少时用小匙。

5.装入干燥管内的药品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时干燥效果不好,太小时气体通过不畅通。

6.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大口)试剂瓶中,液体药品应保存在细口(小口)试剂瓶中。

几个“上下”

1.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时,用向下排空气发收集。

2.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方放出,上层液体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在引流时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则应靠在容量瓶刻度下的内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线下)。

4.用水冷凝气体时,冷凝管中水从下方进上方出(逆流原则)。

5.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下,而测蒸气温度时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

6.制气实验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时,漏斗下端不可浸入液面下。

几个“长短”

1.采用洗气瓶洗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即长进短出)。

2.用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时,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液体则从长管被压出(即短进长出)。

几个“内外”

1.酒精等加热时,利用外焰而不是内焰

2.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深入反应容器内,以免接触器壁而污染药品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的方式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以免倒到容量瓶外。

几个“不能”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 pH试纸验液前不能用水润湿。

5.药瓶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第二篇: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

20xx-11-06 19:59 来源:互联网

[ 标签: 高三理综 理综知识点 ]

小编寄语: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同学们到实验室中做各种实验,只有真正参与了实验的过程,很多化学实验题同学们才能做得出来,所以学习化学时需要多做实验。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供大家参考。

、氢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实验1:如右图所示,球形干燥管中装有碱石灰干燥剂。导管口蘸些肥皂水,控制氢气流速,吹出肥皂泡。当肥皂泡吹得足够大时,轻轻摆动导管,让肥皂泡脱离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肥皂泡迅速上升,说明氢气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实验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空气里的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3:取一个一端开口 ,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充满氢气。移开氢气发生装置,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注意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刚点燃时,氢气安静地燃烧,过一会儿,突然发生爆炸,听到“砰”的声音。 点燃前,纸筒内是纯净的氢气,遇火燃烧。随着氢气的消耗,空气不断从纸筒底部进入筒内,筒内的气体变成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遇火发生了爆炸。

实验4:在干燥的硬质试管底部铺一层黑色的CuO,管口微向下倾斜。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CuO加热。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现象与解释: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

二、碳族元素

实验1:把石墨电极或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

现象与解释:灯泡发亮,说明石墨能导电。

实验2:参考左图所示装置,制一个净水器,并完成实验。

现象与解释:混有红墨水的水变为无色,说明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实验3:把木炭加热到发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注意木炭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实验4: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观察现象。

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下载

上面为大家提到的高考化学实验题总结,是高考化学实验复习的重要资料,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多加利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