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特长论文

中职学生“技能+特长”培养之我见

[摘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这又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今后一项长期的政策。在20xx年x月x日温家宝总理考察山东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时说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重要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大有前途,因为它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

[关键词]中等职业 教育 技能 特长 培养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经济建设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实际,就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市场,找准位置,做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我校自办学以来坚持以“技能+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做法就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各位同仁探讨和交流。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

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3、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中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而中职生凭借着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实用性的优势,赢得了广泛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的中职学校的兴起与发展;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但是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等若干因素;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桎梏,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三、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应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课程设置、专业开发设置、实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来探讨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和培养规格的特色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技能训练放在专业课学习之后的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相违背。与“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是按科类构建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内容都是按科类组合的,按科类组合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适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开发设置方面

按市场需要开发设置专业,以开发人力资源为己任,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首先面对市场,根据本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大多专业在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时,专业先后次序调整上还欠妥,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

3.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强化技能培养

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的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是职业学校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质基础。大部分中职校在这方面还很薄弱,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施是针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加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训练性实训设施建设,以解决怎样干的训练性实训设施为主。目前大部分中职校的职业教育所需的实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应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近似对等)高效果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群体结构与个体素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三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缺乏稳定性;“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仍不理想,“三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其要求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技能+特长,创新型人才模式培养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建立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新教学体系,实现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塑造职业道德,注重特长培养“三位一体”。

一是要改革教学模式,主动适应和配合企业的生产需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逐项培养,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

二是要改革教学内容,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科学编制校本教材,侧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抓好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要对学生开展劳动纪律、生产操作、服务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健全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在校学习、岗位锻炼与自身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的发展,个性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的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含和核心所在,个体的发展表现在个性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小学阶段是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时期,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校眼下思考的重要问题。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学校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在个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云:“一着先,吃遍天。”这里所指的即是人的特长和优势。“特长”,是经过长期训练或长期从事某项活动而获得的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某方面的经验,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往往是人的兴趣浓厚带,是人的潜能挖掘和能力发展的方向,是构成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将来赖以生存的支柱,也为走向“成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这也是我校教育的走向模式,特长生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他们是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全校学生个性共同发展的活跃因素,同时也展示着一个学校的办学成果。对于服务社会来说,具有一定特长往往能为将来顺利工作奠定基础,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效益。因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保证基础的同时,也在引导、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这对学生整体个性的健康、和谐地发展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每个同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这样才能使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技能比赛论文

参加黄陂区第十三届教师五项技能竞赛有感

杨雷 20xx年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黄陂区第十三届教师五项技能竞赛,这次比赛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围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开展的实践活动。当时学校的工会主席匡主席来宣传此次活动的启动时,我就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一是想通过参加比赛检测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想开拓自己的眼界,多认识优秀的同行并向他们学习。我很庆幸我报了名,这次比赛令我受益匪浅,回顾这次比赛,我感受颇多。

一、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这次比赛在5月举行,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初赛分别从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电子教案设计、课堂展示和反思三个方面来考查选手的能力,得分高的选手进入决赛。决赛项目为师德演讲和特长展示。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这块,是采取限时的方式,要求选手根据材料在2小时内分析案例,并紧密联系教育理论和工作实际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观点、方法;要求立论正确、观点鲜明、说理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畅。我感觉这样方式就是对教师平时是否学习和理解教育教学理论,是否阅读经典和最新的教育书籍,是否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等各方面的一种考察。

对我而言,我平时是很关注教育方面的动态的,经常会去图书馆查阅这方面的资料。为了这次比赛,我自己还买了一些案例分析类的书,让自己熟悉案例分析的角度和思路,自己也试着写了些案例分析,

再将自己的文章与书上作者的分析作比较。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不但提高了自己写案例分析的水平,还确实感受到了书上列举案例所蕴含的智慧。我记得曾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

语文老师王老师在上《蝙蝠与雷达》一文时,一位学生提出了王老师在课堂预设中疏忽的问题——什么东西能对付蝙蝠的超声波?王老师并没有质疑更没有责备,而是动情的对学生说“为了学好这篇课文,你去课外查了资料,这一点老师不如你。现在,你可以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的预习结果吗?”让这位学生好好表现了一把。王老师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关爱,用他的艺术,恰当的处理好了这个课堂中的“小插曲”,不仅仅让这一堂语文课大放光彩,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更有信心的翱翔!我想,这位学生会因此而尝到了甜头,学习的兴趣也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其他的学生从这次事件中也会得到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暗示,这是好的导向,引导学生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同时获取更多知识。所以说,巧用课堂中的小插曲不仅是教师智慧的一种体现,而且更能帮助教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本案例让我读懂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具备更高的智慧,更高的艺术!

我感觉我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用教师的智慧很好处理一系列突发事件,又能在这之中保护和尊重学生,我常常

思考这些问题,常常在课后琢磨,有意识将我所看到的案例中教师的智慧和职业之爱融汇到我的教学之中,这个过程,不但让我成长,更让学生感受到我的改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二、电子教案设计

此次比赛中电子教案设计的题目是比赛当天中午随机安排的,之前组织者拟定的范围是高中阶段英语必修1——7,范围很宽。但好在我已从教数年,高一至高三的书全部都上过,之前当然都认真备课,所以当我看到通知栏上的比赛内容时,竟有一种轻松的感觉。等我抽签坐在指定的电脑前时,没有太多的紧张感,只有专注。这个项目最大的困难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完成电子教案以及PPT,时间不多,才三小时,且比赛使用的电脑中没有任何的背景图片。电子教案部分要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步骤、板书一样不少,其实这个只要在平时日常教学时注意认真备好课就不难。PPT部分,因为电脑没有提供背景图片,所以在展示时会缺少一点活泼感,我在做PPT时考虑到了这点。我用电脑中的绘图工具制作了造型有趣的文本框和表格,使PPT不但充分展示出我的教学思路和重难点,而且还多了一些活泼感。

要想在这个环节中有优势,就要求平时加强电脑操作的熟练度。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教室都装配了LED显示器和电脑,在平时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些设备以及教育云平台,延伸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用优课软件和优秀课件进行师生互动式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更高了,教学效果更好了。

三、教学演示和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向评委展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语言和教学板书四个方面,时间20分钟。要在这短短的20分钟上完一节课,非常考查选手的能力。此外,教学演示时要把评委当成学生一样,有激情,有条理的进行完所有的教学步骤,这需要选手有扎实的基本功,思路清晰不乱套,突出重难点。

教学演示结束后, 我马上进入另一个教室,开始写教学反思。这一项限时40分钟,要从自我评价、反思问题和课堂重建3方面进行反思。在平时,每次上完课后,我都有教学反思的习惯。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我的经验渐渐累积,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慢慢增加,它也是我成长中重要的环节。

四、师德演讲和特长展示

这两个项目考察选手的个人素质。师德演讲是现场抽签确定主题,要求用普通话演讲。要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声情并茂,仪表端庄。

众所周知,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近年来,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师德先进人物,如桂贤娣,最美教师张丽莉等,在决赛开始前,我就收集了很多

经典的教育箴言,有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等等,还收集了很多师德模范的事例。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师德的内涵,更被一个个优秀的楷模所感动,这也是对我精神的一次洗礼。

最后的个人特长展示环节要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这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个人魅力的一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多才多艺,热爱生活。回想起当时的赛场上,选手中有弹琴乐器的,有朗诵原创诗歌的,有翩翩起舞的,无不精彩,他们都在用美好的方式传达教育的理念。我今后也要更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用自身的魅力传达正能量,感染我的学生,努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