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教学方法总结

15067360诗歌的教学方法总结

第一组 李继志 2220xx308011138

参考了洪振涛老师对《乡愁》的教学和李海林老师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教学,我总结了一下,诗歌,特别是现当代诗歌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对诗歌语感的培养,这个环节其实就是比较注重对诗歌的朗诵,感受诗歌的声音,从而能够比较直观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感情,以及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如:《乡愁》中,洪老师一开始就请同学们朗读,并自己做示范性朗读。

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是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在学习意象之前,应当适当的向学生交代时代背景,作者自己的经历,当时的心态,创设氛围环境,这样学生才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当时的作者的心情,从而把握丰富蕴涵的意象,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如:《乡愁》中老师将作者的经历与诗歌意象的变化想结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意象。

再次,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明确诗歌的特色。同一诗歌流派在艺术手法、情感表达或是意象使用上必然有其特别的追求,但是诗人在写作时亦会采用一些有别于他人的选择来彰显与众不同,不同流派则更是千差万别,甚至在同一首诗歌中,由于诗歌意象或者虚词的使用也会造成诗歌表达效果的好坏,因此,我们可以在诗歌中采用比较揣摩。就是“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采用这些办法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

进行“加、减、调、联、换、改”,设置一个参照物,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进而培养语感。

最后,就是一个体验的问题,即,诗歌的意义,诗歌教学的最后要给学生们一个综合性的体验,而这个体验是由学生自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经历,去体察语言运用的意蕴,诗歌整体感情,然后又教师加以总结,以此达到德育的目的。

对诗歌的教学最后应该归结到语感的教学,这样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读懂诗歌,二就是要让学生由此掌握怎样读懂一篇诗歌乃至课文。以上就是我在研读的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体察到得一些教学因素,这里面肯定有诸多的纰漏,还请魏老师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第二篇:诗歌方法总结

基地小组诗歌教学总结

一、 教学方法:

(一)常见教学步骤:

1、古代诗词

(1) 朗读

(2) 整体感知(读后感受,写了什么,诗眼词眼)

(3) 重点诗句赏析(抓住字词进行思品,得出技法和内容的精妙之处)

(4) 总结(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并且留下悬念)

2、现代诗歌

(1) 朗读

(2) 整体感知(读后感受,写了什么)

(3) 重点赏析

a分析意象(重点意象分析,挖掘意象后的深层含义)

b分析句式(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式,能够表现诗歌思想情感的句式) c分析结构(分析是的结构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的原因和作用)

d分析技法(修辞手法的赏析,得出作者的情感)

(4)总结(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并且留下悬念)

(二)常用教学方法

1、诵读

诗歌要注重朗读。诗歌大都文字优美,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还讲究对仗和押韵,读起来往往朗朗上口。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可以再课堂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来朗读这首诗,读完后能对这首诗进行大体感知。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进行细入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明确了这首诗传达的感情之后再来朗读这首诗。这是的朗读,就需要教师做朗读指导,特别是现代诗的朗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语调进行朗读,哪一些词又该读得重写,哪些词要读得轻柔低缓写,这些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明确的指导。

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尤其要注重的是诵读的指导。因为古代诗歌在情韵上与现代诗歌存在差异,让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在现代诗歌的

教学当中就可以弥补诵读的空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情韵,陶冶审美情操。

学诗必须从学“读”开始,这种“读”从本质上区别于将书面的字形付诸于物理的声音,也不同于小学生那种典型的“唱读”,要根据诗歌感情强烈、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凝炼、韵律和谐的特点,来通过这种声音表达出诗歌内在的韵律和附着其上的情感。

2、想象

诵读已将诗歌教学提到感性认识的较高层面,想象力的挖掘又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属能力层面的延展。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的诗歌是苍白无味的。鉴赏诗歌同样是想象的过程。诗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意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想象可分为两个步骤:第—,在初读弄清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以读者的身份,透过语言表层想象其言外之意。这个过程可结合在讲读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对名句的把握上,名句就是指那些人人眼中皆有而笔下皆无的语句,它是诗歌情感意境的所在:如《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琵琶女欲出还羞的情态,揣摩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第二,学过后再读的基础上,以作者的身份,深入作品的内部揣摩作者蕴含在语言之外的情感思想,这其实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3、赏析意象、品析名句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意象的赏析。诗歌中的某些意象往往就赋予了作者的情感,传达了作者的感情。例如杜甫的《登高》这首诗的时候,就对诗中的关键意象“风、天、猿鸣、鸟、落木、长江”进行了赏析。但要注意在意象赏析的时候,要注意取舍,不是诗中的每个意象都要拿出来赏析,这样课堂会变得单调冗长。

古诗词的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

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二、 教学技巧:

1. 情感到位。讲什么像什么,讲豪放要有豪放感,讲婉约要有婉约感, 乐时需乐,哀时需哀。教师注意语气和语调,从而营造相应的氛围。

2.讲述语言优美,讲解语言清楚

3.古诗词教学注重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 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中国的古诗词大多文字优美,篇幅较为段小。教师在上某一首古诗词之前,最好能做好相关方面的积累,背诵下来这样上课效果会更佳。

4.诗歌选点,必须要选好讲的基本内容,既符合时间安排15分钟,又不显得拖沓或粗略,设计3-5个问题就可涵概。有些浅显一点的律诗或绝句可以讲完,但现代诗、有些深度的古诗词常常不能讲完,就必须选好点来讲。

5.在诗歌的备课时,老师必须扣准文本,抓出诗眼或词眼,抓出两三个意象来具体分析,一定要扣准主题和意象来设计教案。

6.在诗歌的讲解中,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有关键字词的赏析,要把讲解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不能太散乱了。解读一首诗,可以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在初步理解主旨或清晰诗歌结构的基础上,最好能从高处去抓出一个统领整首诗的字或词,再走进文本中,找出具体意象来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化主题。

7.分钟的诗歌讲解,教学目标应明确,往往只能实现一个显性的目标。如果着眼于欣赏语言,就必须要教会学生们本首诗怎么写、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或画面、

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好的。如果着眼于诵读,就要注重诗歌的特点和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教他们怎样去诵读。

8.诗歌教学,在我看来是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的事情,同时也需要自己的情感投入,不仅能够客观的看待当时的情况,也需要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可以通过多看相关的资料来填补自己之前的空白,使自己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内涵和素养。

9.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气场,声音要洪亮,朗读的时候声线也会占很大的一个比例。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断句,字音,抑扬顿挫都是需要提高注意的地方。

10.板书要有整体的设计感,出现在板书之上的任何一个字都在自己的规划之中。加强对于文本的把握和教案的设计,提高自己的能力,站在一个高度来看这些东西。

11.把每一次讲课都当作面试来对待,把握好自己的那个度,不要出现第六指,出现影响自己的情况。

12.重视朗读。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是基础。朗读可以让学生解决字、词、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朗读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感,从而达到诵读的作用。

13.注重意境体会。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如:赏析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时,教者将鉴赏诗歌的任务放手给学生后,引导大家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以各种不同方法鉴赏此诗,稍加讨论研究后,学生们各抒己见,或多或少都谈出了自我独特的感受。有些学生也采用了再现诗歌意境的方法,他们中有人写道:“我暂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放气概,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戴上锦帽,穿上貂皮袍子,千人万马席卷了平坦的山野。为了回报全城的人紧紧跟随,我亲手射那老虎,大家争着看我这个今天的孙郎。酒喝到了兴头,胸怀肝胆正在开阔昂扬,鬓发虽然白了一些,可又有什么

关系呢?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像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一样荐我当重任?到那时我一定把雕花弓拉得如满月般,向西北望,对准那贪婪的天狼星射去。”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一过程正如黄老师所说:“第一个层面那是由诗到画,然后是由内到外,最后是深入浅出。

14.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获得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和情感体验,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

15.品味语言,获得感悟。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词”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上课时,我们在诗歌中的某一句或几句话中抽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学生把抽掉字词后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16.抓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感情。意象即是诗歌的基本成分这一事实,一首诗也就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意象系统。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作家要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在诗中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些具体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17.无学生讲课,一定要讲课干净利落,注意黑板板书,抓出提纲挈领的字词,而且必须要预设好写每一个板书的时间。

18.模仿写诗,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在定向积累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广泛阅读与深入思考,进行拓展性写作提升。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我们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三、 教学反思:

(一) 诗歌教学没有诗歌味道,在诗歌教学中往往堆砌了太多

的背景,太多的外在的脱离诗歌本身的解读,冲淡了诗歌本身的味道。

(二) 诗歌教学缺乏整体性,往往情感与意象之间是割裂的,

使得意象身上的蕴涵的情感,学生无法体会到,而同时作品中的情和景也很难理解到。

(三)对文本的把握不够,总是浮在表面,无法深入其中,真正的体会作者的情感,主旨的把握和升华不是很够。

(四) 学生难以产生共鸣,这一方面是由于古诗词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这可能造成文意理解和情感感受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理解起来会存在困难。第二,名句理解困难。许多诗歌都有名句,而其中的名句,很多学生在很早就听说过,这一方面让学生学习起来倍感情切,但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意境的感受。同时,在名句的理解上也存在问题,往往听起来是名句可是读起来却读不出来名句的味道。所以在情感的理解上,我们需要对名句作切实到位的品析,让学生品味到“名句”之“名”。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