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如何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师范生如何做好职业能力发展规划

看到这个征文题目,我提起笔想要记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作为大二的一名师范生对教育这一行业的认知显然还很稚嫩,不过我依然想要以“师范生”这一独特的视角谈谈自己对教育的思考以及对教师技能培养的一些理解。

我个人认为教育技能和教育思想的培养对我们师范生是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就像教师的灵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指导我们将来教学的模式以及现在的学习目标和锻炼方向;教育技能则是将教师的利剑,是体现自教育思想的手段,是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工具。

一、对“教育”的思考

一个好的教师未必有特别高超的技能,却一定有伟大的思想指导他的教学。教育是一门艺术,而学生却并非艺术品。虽然学生在教师艺术的创作下“诞生”,却是有独特思想和特点的活体。每个人都有有别与他人的特殊技能,“一刀切”或“流水线的统一生产”对他们并不合适,教师所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征对不同层次学生,找到一个突破口,通过合适的方式,把他们“加工”成一件价值连城而又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所以说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它亲历了创作的过程,然而要找到合适的创作途径却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和总结,才能练就成伟大的“艺术家”。

人都是在慢慢成长,思想也是日渐成熟的。虽然正处在大二的我们还没有系统的接受教育技术的培训,对教育也只是一知半解,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是一个特别关键的时期。大学四年是我们师范生从学生向老师蜕变的过程,而大

一、大二是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老师、理解教育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关键时期,是“艺术家”思想的萌芽时期。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想法还比较贴近学生的心理及特点,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教师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还没有形成教师的思维模式。我们只是在以学生的角度理解教育,这个时期我们所理解的教师更接近与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所以,对这时期自己思想的转变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是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和探讨都是很有必要,它让我们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对我们将来从事教育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就自己对高中教育的一点理解和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高中的“教与学”存在严重的脱节。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礼教让我们对老师都是毕恭毕敬,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虽然是推崇教育的重要性却无形之中把教与学割裂开来。就以我自己为例,走过自己的学生时代,接触的老师不下三十个。可是思想上一直都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上课听老师讲,记笔记,下来自己再复习即可,从来都没有想过可以更深层次的与老师交流探讨。大多数老师也习惯了上课时自顾自地讲得天花乱坠,很少抽出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探讨,课堂上提问也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理科的老师,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所以致使理科课堂很难活跃气氛。

其次,高中太注重考试分数,却忽略对学生人生价值观和自理能力的教学。大多学生被老师、家长告知“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特别有不少家长更是以“只要把学习搞好,个人内务都一律代办”的思想娇宠自己的子女,形成不少“高分低能”的悲剧。由于缺少相应的教育,学生则不假思索,机械地重复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一心只想考个好大学却不知道考好大学后干什么,大学毕业了又该干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一个规划。 直到大学了,离开父母的襁褓,

面对全新的生活才发现自己那么手忙脚乱。

再次,高中缺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前两种的教育模式下很少有真正觉得学习很有用,主动学习的。有的学生觉得学习似乎只是为了父母能高兴,为老师能有教学业绩,而被逼着不得不拿着那枯燥无味的课本狂啃,这种学生容易厌倦学习,并对老师、父母产生抵触心理,从而表现为叛逆。当然也是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喜欢读书或是比较懂事,不想让父母失望的。不过总的来说,几乎没有学生是真正觉得学习是为自己,为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的。所以大多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不高。因此,如果我们不改变这种教育现状而想要达到一个整体都好的教学效果几乎是天方夜谭。

当然,高中生虽然开始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但毕竟还不成熟,容易偏激,走极端。想要让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有个完善的思考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们却应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实施必要的一些引导和教育而并非坚持“唯分数”论,更不能把“素质教育”当成一个口号。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最具可塑性。我们教育者要重视起这个时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真的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而学的,学校只是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老师则是一个跳板,一个可以帮助他们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府学习的跳板。

二、对教育技能培养的理解

教育技能主要指的是口语能力、书写能力、信息能力、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及班级管理能力等。几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严格的界限。其中,口语能力、书写能力、信息能力、是教学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因为有好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在通过流畅贴切的语言表达才能把知识信息传达给学生;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又是班级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班级的管理少不了与学生的交流谈话,更少不了教育环节的交流,好的沟通能力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之,几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就要在自己的大学四年里有计划目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怎么培养教育技能才最有效呢?

首先,专业课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因为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成为一名教师的首要条件,如果连自己都没有把握准确的知识,又怎能给学生传达正确的知识信息呢?所以,大学四年里虽然学习不是唯一要把握的却是必须且首要掌握的。虽然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未必会在我们将来的教学中直接用到(如果我们教高中的话),但是它却是培养我们思维能力的过程,好让我们能更透彻的理解高中的知识而不是只停留在高中的思维层次。而且专业课是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取得学位证书,所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教师专业的必修课很重要。如果说专业课与将来执教没有直接的关联,那么这些必修课则是直接影响到将来教学能力的。因为只有掌握了必备的如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他们实施更有效地指导。

再次,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及社会实践活动是很有用也很必要的。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我们与他人交流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不同的活动、工作接触的人不同,可以让我们的交际圈更多元化些。社团活动能扩大我们的交际圈,学生干部则侧重培养领导、管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则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习和展示我们自己。毕竟前两者是有人数限制的,而社会实践就灵活多了。比如参加一些向销售员等的兼职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胆量;带家教则更与我们的专业对口些,可以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近距离地交

流,提前实践和探索自己的教学思路,等等。总之参加不同的活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我们的教学技能提高有所帮助,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要刻意地培养和训练自己多方面的教育技能。毕竟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环节总是会相对弱些,那我们就应该刻意的加强自己薄弱的环节。比如书写能力,我们可以平时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平时看课外书时还可以写写读后感,或者也可以找有写东西要求的工作如记者团干事等的事做;而且教师技能也并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如制作课件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多种软件的能力,板书能力等等。

总的来说,教师技能的培养重在平时的积累,而且我们还要多涉猎不同专业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深自己的价值。

如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可否认,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强大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现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教师的地位、待遇也在逐步提高。然而我们现阶段的教育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端,作为师范生特别是免费师范生,就更应该时刻关注教育的动向和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争取是自己成为对教育事业有用的人!!!

 

第二篇:大学毕业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生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没一个环节。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步骤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评价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既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止制定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之分。长期目标需要个人经历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是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

3、环境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

4、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等。职业定位要注意:1 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2 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也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很快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3 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4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实这一行动方案。

6、评估也反馈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区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各个环

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过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为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以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和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是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出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人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下五种职业锚: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体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业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自己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业,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部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所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创造型职业锚

有些大学生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性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

5、安全型职业锚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该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来生活。这种可靠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锚理论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要进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求职之前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可通过自我分析与可靠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要相应地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好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

再者,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是职业准备、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

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来看,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一种观点认为职业生涯的阶段主要可分为:1 职业准备:职业准备期是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职业意向后,从事职业的心里、知识、技能的准备以及等待就业机会。每个择业者都有选择一份理想职业的愿望与要求,准备充分的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2 职业选择期:这是实际选择职业的时期,也是由潜在的劳动者变为现实劳动者的关键时期。职业选择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3 职业适应期:择业者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完成从一个择业者到一个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4 职业稳定期:这一时期,个人的职业活动能力处于最旺盛时期,是创造业绩、成就事业的黄金时期。当然职业稳定是相对的,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快的今天,就业单位与职业岗位发生变化是很正常的。5 职业结束期:由于年龄或身体状况原因,逐渐减弱职业活动能力与职业兴趣,从而结束职业生涯。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职业锚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测,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