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失误总结

班主任工作点滴体会

基础医学教研室 刘遇红

班主任肩负着教育、教学和管理三重使命,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成败,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必须减少失误、提高质量。然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一些常见言行却不自觉地使工作陷入误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若不给予足够的认识,防患于未然,势必会给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回顾过去的十年,我连任三届班主任,感觉比较失败,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不讲技巧

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荣誉、奖励、表扬过分集中在几个优等学生身上的现象。这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是精神上的“富翁”,而那些学习中下的学生什么也得不到,自然成了精神上的“贫困户”,甚至连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老师也视而不见,不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这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尊心严重受挫。班主任工作中为什么常常不自觉地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马太效应”在起作用。“马太效应”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来的。它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事实证明,

“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并非“福音”,而是“祸患”,班主任应尽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利用好教育的“关键点”,给学生以激励和赏识。在给优等生“锦上添花”时,对学习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辞,不要忘记给他们“雪中送炭”。

二、评定学生以偏概全

好、差生是怎么评定出来的?往往是用“成绩”卡出来的。成绩好就认为是好学生,成绩稍差就认为是差生,并找出千万条理由来证明他差,成绩的好坏掩盖了学生的诸多其它方面。这种以成绩定好坏的教育,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月亮的晕轮向四周弥漫扩散,令人看不清月亮的本来面目,这种现象称为“晕轮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来的。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能走出这个误区,就会陷入迷茫,造成失误。实践证明,一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比较内隐,而缺点和短处又往往比较外显。班主任一旦产生了“晕轮效应”,就会让学生外显的缺点掩盖内隐的优点,就会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好百好,一丑百丑”的认识偏差,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使工作处于消极被动的境地。

三、乱贴标签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某学生一个无关紧要的过错,就说是“品德问题”、“有意捣乱”;一道题目不会做,就说他是“懒虫”、“不爱动脑筋”、“缺乏想像力”等等。这些“烙印”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xx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捐款,然后给一些人贴上“慈善”的标签,给一些人贴上“不慈善”的标签,还有一些人不贴标签。过一段时间再让他们捐献,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的捐钱要多,而被标为“不慈善的”人捐钱最少,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标签效应”。可见,被贴上标签的人往往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慎之又慎,努力克服“标签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若给学生贴上“乐于助人”、“有发展潜力”、“聪明”等正向标签,以激发他们的内驱力,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有句话说得好,学生只有当你说他好的时候,他才会好。

四、不以发展眼光看问题

当班主任接一个新班或接收一个新学生时,总会千方百计地去打听、了解这个班、这个学生过去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工作更有的放

矢,这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所掌握的这些信息却常常在班主任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定势,使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带有一定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常常会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来判断眼前的人和事,下意识地把学生分成“好”“差”两组,用不同的眼光和态度对待不同的学生。如对一个学生有好的印象,就会“和颜悦色”地对待,甚至对他行为表现中的一些明显错误也持肯定态度;而对一个学生有不好的印象,就会“全盘否定”地对待,甚至对他的一些良好表现也持否定态度。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定势效应”。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必然导致思想的僵化,而受僵化的思想指导,必然造成工作的失误。定势效应不仅有碍于班级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碍于对学生现有表现作公正的评价,更有碍于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和班级时,应把重点放在这些学生身上有哪些好的品质、良好个性和特长上,尽量少去了解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犯过什么错误,有什么毛病,避免把这些信息当作经验带到工作中。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客观地对待每个学生,重视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用辩证的不断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做到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处理问题。

五、表率不力方法简单

在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并非鲜见:一位班主任要求学生不准迟到,而自己却经常上课迟到;要求学生不要讲粗话,而自己上课却“笨蛋”、“傻瓜”地不绝于耳;要求学生不要乱丢废纸,而自己却烟蒂随手乱抛……可想而知,尽管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惩治手段,但学生迟到现象不断,脏话、粗话依然连篇,教室里纸屑、杂物随处可见。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布麦伦效应”。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教不力。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强“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伟大的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可见,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臵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臵,从自身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充分发挥“身教”的感召力,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化、带动学生,这样,班主任的要求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二是心教不诚。教育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变成整治学生的理由,把学生作为“改造”的对象。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对立、反感情绪,对教育形成“阻抗”,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我们

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治病”是为了“救人”,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三是言教不服。教育要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工作中出现的言者谆谆、听者茫然的局面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学生中出现了问题,一味地去“堵”,一味地去“管、卡、压”,固然不行,但言词无力,无的放矢的教育也不行。只有言之成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合情合理的要求,使学生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改正,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班主任工作中一些常见的、不自觉的言行,常带有一定的消极心理效应,容易给学生的心灵蒙上抹不掉的阴影,给工作带来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言行和教育方式上探寻有碍于教育的因素,并加以克服,是值得班主任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总结

黄梅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收获的。作为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本班学生特点是中上层生少下层生多,多数学生学习情绪不稳定、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没有良好的养成习惯,大部分学生个倔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给本班的班务开展带来了不少麻烦。下面我就从班级管理方面来谈谈自己一学期的所得、所悟与所感。

一、营造氛围,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1、抓好纪律教育 。 一个班级能否正常的发展,纪律的好

坏起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开始本人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校规制订出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公约,使学生有规可循。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奠下基础。

2、开展班级活动,引导健康发展 。 作为三年级的班主任,我不仅注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且从多方面着手,力求使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确立自信。在所举行的 “一对一”互帮互助互学、“成功心理培养”

“讲故事擂台赛”等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拥有了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养成了读书读报的好习惯。

3、鼓励竞争,共同进步。 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我让班里的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

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和时间赛跑,和成绩赛跑”的班训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二、以德育为主,重视养成教育。

常规管理是德育的重点,只有常规管理跟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养成教育工作,而习惯的养成也利于常规的建立。

1、勤于用自己的双手给学生做出示范。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开学初,学生随手扔纸片、将水果皮在厕所乱扔的不良习惯很普遍,我只是躬身一一捡起,送到教室后面的“卫生角”。从此,教室地面开始逐渐清洁起来。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比如随手排一排桌椅;放学随手关上一扇窗;学生生病了递一杯热水??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2、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练。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范》,开展争创“行为规范标兵”的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言语文明、活泼向上、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俭朴节约。这些方面的内容就是同学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这学期我们班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3、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让常规养成教育自觉化。 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各项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自觉化”。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

4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 际关系是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从文明礼貌育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和谐关系。我结合班级实际,建立 “班主任→班干部→学生”管理结构并形成检查制度,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分别检查学生每天的家作完成情况、课间纪律、清卫质量、课间操的质量等方面,第二天晨会课根据检查的反馈结果进行教育。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在开学初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是整顿班级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由班主任下决心,动真格,采取各种方法,并且要坚持下来。具体操作如下:

(1)抓课前预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课前预备十分重要,预备铃一响,我就先到教室里去。好多学生,打了铃之后,象没有听到似的,在玩什么的还玩什么。我督促他们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教室里巡视一圈,检查学生的书和笔记本是否放在桌子角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学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班主任的工作变得非常轻松,班级的管理非常顺心。

(2)抓发练习本:我注意到,好学生的本子、书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后进生的书少封面,掉底子,本子就是几页破纸。我以前忽视了这一小小的现象,上课时把本子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下课后转身就走。结果学生们蜂拥而上,把讲台围个结结实实,各人抢各人的本子。于是有的本子被撕破,有的掉在地上被踩脏。抢完了,一片狼籍的讲台上留下了许多碎纸片。现在,我决不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练习本由值日生分给各组长,由组长发下去。学生在发本子时有个坏习惯:就是一边唱姓名一边把本甩过去,现在的本子质量差,往往在空中就散了架。这种情况也不允许,规定本子必须送到桌子上。这一要求讲几次是不够的,要经常讲,反复讲,直到学生的习惯养成为止。

(3)抓保持清洁:教室的清洁往往做得很干净,就是保持得不够。学生们瞎甩,要号召他们不乱扔废弃物,带头捡班上的垃圾,久而久之,养成习惯。

(4)实事求是地对学生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经过努力能够达得到要求: ① 保持班上的清洁卫生,爱惜班上的公共财产,维护班上的组织纪律。 ② 上课用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 勤奋地学习,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④ 讲文明,守纪律,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四、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

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这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是我将来管理班级的财富。当然,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尚需不断地磨练提高。我希望能吸取到更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