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校本教材编写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从舆论宣传的春雷阵阵发展到实质操作的百花齐放,校本教研好比肥沃的土壤,在园丁们的辛勤栽培与灌溉下,培植出无数奇花异葩。鼎屏四小的校本之花也顺应而开了。现将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做以下总结: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猛烈冲击着小学教学管理的陈腐体系,多年来我们一直奉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导致不少教师频抄教案,甚至课后补写教案应付检查,以至于本应为教学提供服务的教案,却成了教师的累赘,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导处、教科室从备课管理中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正当我们处于迷惘之时,恰逢教育局强力推进有效教学,大力提倡自主学习,积极推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也巧借我校教研热情高涨之势,我们倡导“变一个脑袋思考问题为多个脑袋研究问题”,把教师的个人智慧、经验和思想转化为集体的财富,于是我们用“导学案”取代“教案”。根据我校实情,我们采用“个体备课—形成导学案—集体备课—一度教学—课后反思—再度备课—深度反思—形成经验”的模式备课。本次“导学案”就是在以上背景之下形成的。

鼎屏镇第四小学是一所飞跃发展的新星学校,坚决落实“让学生享有金色童年”的办学理念,校本教研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创”。

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龙头课题研究,校本教育又一特色——陶艺教学已初步形成。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

(一)加强组织管理,夯实校本课程建设基础

1、立足实际、制定规划

围绕学校“让学生享有金色童年””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规划和龙头课题研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高效教学”校本课程建设实施草案,并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修订并通过实施方案,使此项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具体,得到普遍认同。

2、建章立制、发挥职能

围绕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实施,学校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和调控机制。由正副校长、行政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各学科组相关人员分别组成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小组,负责教材的统筹规划和操作部署。以目标管理体系为主要管理模式,在研究领导小组领导下,围绕总目标分工协作,制定分目标及措施的推进细则,做到责、权统一,有序推进。通过引导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讨论、完善素质教育项目实施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和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组织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

目标相整合。每学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作本项目专题指导,并充分发挥研究领导小组、骨干教师作用,组织专题研讨与交流。

3、动态管理、不断完善

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关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新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目标与方案,动态管理过程中注重科学性和操作性,以有利于方案有效推进。有效的组织管理,使项目引领学校整体发展,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校本课程实施成果

1、校本课程开发

(1)语数校本课程

我校作为一所飞跃发展的新星学校,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把所有的语文数学教材进行模式化处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撰写出语文数学校本教材《导学案》二十四册。由专家、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开发,专家引领之下,突出传承性、系统性、实践性、实效性,采取实践——开发——验证——调整——再开发——再实践的操作模式。语数教材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分成一——六年级上下册共二十四册。

(2)陶艺教学课程

我校将以往校本陶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建构了以“乐此不疲,陶情怡性”为宗旨的《乐陶》陶艺校本教材框架。整体思考各年段陶艺教学校本教材内容,并研究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我在研究陶艺教学、为校本教材疏通经脉的同时,尽量注重教材结构与体系基本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觉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顺序。在不损害学习者兴趣的前提下,兼顾课与课之间,册与册之间的经纬结构关系。

我校于20xx年x月在学校正式成立陶艺第二课堂,分别建立陶艺工作室、陶艺展览室,陶艺设备逐年完善,这给学校的第二课堂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编写出了效果好、质量高、图文并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陶艺教学教材,在短时间内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尝试,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学校对此的开发和实施尤其重视,配备了专职的校本课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校学生的现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广泛搜集资料,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不懈的努力下,创编出了一套适合我校语数以及陶艺课堂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材,供我校一至六年级使用。

通过以上规范的操作程序,确保了教材编写过程的有序和教材编写的质量。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至今学校已开发完成的校本教材总计25本。其中包括语文1——6年级校本课程:《导学案》12本,数学1——6年级校本课程:《导学案》12本;陶艺校本课程:《乐陶》1本。

四、校本课程实施困惑与思考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现状,并努力寻找突破口,赋予新的发展内涵。学校下阶段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

(一)继续深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使之形成系列、形成特色、更富实效。

(二)继续完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根据学生发展实际现状,不断修订、完善自主教育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调整自主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使之更具针对性、体现层次性、确保有效性。

(三)继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是面对学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不断上升的现状,如何针对具有文化差异的学生设置相关个别化的课程,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今天的绿意葱茏一定会有将来的硕果累累,我校相信天道酬勤。“不需扬鞭自奋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再接再厉,躬耕不辍,因为,我校校本教研是——一朵越开越娇艳的希望之花??

 

第二篇:校本教材使用总结

校本教材使用总结

北故邑小学 郑红肖

近两年来,我校对校本课的开发和实施十分重视,《弟子规》是我校编写的供一、二年级使用的校本课教材。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学生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这门功课实施近两年了,使学过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行动有了准则。他们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部分家长也反映孩子懂理了,知礼了,改掉不少坏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一切一切,都是学习《弟子规》带来的收获。《弟子规》的原文也属于半古文半现代文的性质,但所揭示的道理却浅显易懂,像《弟子规》经文中说的那样“功夫到 滞塞通”,课堂上教师引用圣贤故事,谈今人教训,与学生合演生活琐事??深入浅出地帮助孩子明理晓义。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感受古人情怀,培养爱国情操。国学经典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我国古代有许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闪耀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诗文,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鼓励学生诵读这类经典诗文,就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和祖国的血脉相连、生命相依,潜移默化地熏染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国人应该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尊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是我们应该胸怀广大,学会包容,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孔子说:“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说的是我们应该具有勤奋务实的民族性格,对于说出去的话必须考虑最终的效果。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这些诗篇就象灿烂的明星、艳丽的鲜花,它们以最精炼的、

最优美的、最讲究的语言,展示着圣贤先哲们的非凡智慧,抒发着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璀璨夺目的瑰宝。

为了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人文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选编了《经典古诗文》,在六年级的校本课中实施教学。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雕琢小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志趣,开阔学生的胸襟,端正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国学经典的学习,书香校园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都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高尚的人文涵养,通过日常的教学管理启发和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培育优秀品格。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我校校本课开设国学课程,就是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让学生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从而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从小熟读背诵,奠定一生的文化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