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某某县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在特色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县农牧产品的销售和增值。根据地区政协工委《阿勒泰关于对全地区特色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某某县政协组织农业、畜牧、林业、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县政协委员代表,对本县农牧产品在加工、生产、销售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某某县按“农牧业产业富民”的原则,立足四大特色产业(春小麦、绒山羊、食用菌、沙棘)优势,科学规划,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科学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道路,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某某县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下面将某某县20xx年特色农牧业发展做简述:

优质春小麦方面,小麦占总播面积的63%,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生产商品粮3万吨以上,实现了小麦粉的初加工。食用菌方面,制定出台了《食用菌种植优惠政策》,统筹规划园区、协调种植贷款、少数民族群众免费使用食用

菌大棚等办法,加快建设和壮大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200余万元,建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国家级阿魏菇标准化示范园区,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大棚达645座,其中20xx年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55座,维修大棚300座,建设园区道路1公里,维修5公里,绿化带建设2公里。年产食用菌1800吨,为打造新疆食用菌产业大县创造了条件;全县有砚山菌业有限公司、三利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家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有50万菌袋生产能力种植大户4家,先后培育了双孢菇、金针菇等10余种珍稀食用菌类,形成了砚山菌业、三利农牧科技制作菌袋,协会组织菇农种植,砚山菌业、三利农牧科技加工生产销售的市场化发展格局;绒山羊方面,已建成新疆优质绒山羊繁育中心,饲养总量达22万只,年产山羊绒6万公斤。大果沙棘方面,种植沙棘12万亩,已挂果面积3万余亩,年产量达3000吨,并逐年递增1000吨,沙棘加工企业6家,恩利德生物科技、惠华果酒、隆濠、通德、棘鑫及银河食品厂六家企业,可年加工沙棘鲜果1万吨和600吨沙棘茶叶;产品开发种类达20余种,并实现了果、叶、籽的立体开发。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方面,建成日产2.5万株脱毒种苗生产实验室1座,原原种生产棚68座,自然恒温种薯贮藏窖1座。按照“先实验、脱毒扩繁、再推广”的办法,引进陇薯3号等14个优质种薯原原种,通过栽培实验,选育适宜栽培的

菜用品种1个、淀粉用品种1个。大棚蔬菜种植方面,采取新建深冬日光型大棚财政每座补助3万元,配套完善附属设施等办法,加快建设蔬菜大棚,着力打造万元田。目前,累计投入800余万元建成设施农业园区,深冬日光型蔬菜大棚达133座,年产各类蔬菜达400吨 ;蔬菜大棚种植优质葡萄、黄瓜、彩椒、西葫芦等多类季节蔬菜,形成了神农农业科技示范有限公司技术指导,农户承包种植,四季春蔬菜协会负责销售的运行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特色农牧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高,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产业链条不够长,小农意识仍然存在;

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还相对滞后;

三是特色农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高质量的农牧产品和市场影响力大、广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增收作用发挥还不够,规模小,发展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五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较少,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是特色农牧业产业化机构不健全,没有经费与人员保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三、建议意见

(一)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县要紧紧抓住中央和内地发达省份援助新疆的有利时机,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推进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进程。要按照我县主导产业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兴办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从城市走向农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招商部门积极招商引资,针对我县区域内种养殖的主要品种,把外地的资金和技术引到我县,创办高起点、高技术的龙头企业,对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在用地、资金、用工方面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做到“招进来、扶上马、送一程”,使企业进来一个、扶持一个、成熟一个,带动全县农牧业的健康发展。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支持力度,有前瞻性的做好种、养殖结构调整,加大农、牧、水产品的研究开发,培养和塑造农、牧、水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农牧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特色农牧产品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农村经济活动力的重要手段。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培养在当地有影响、有实力、信誉好的农牧产品经纪人成为专业合作社的领办人,充分利用他们信息灵、

渠道广、业务熟、贴近农牧民等优势,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保持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地发展,努力实现建立一个合作社,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批农牧民的目的。

(三)推动特色农牧产品的品牌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农牧产品的竞争力。特色农牧产品走品牌经营对于提高其知名度、市场认可度,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都有很大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县在中央、自治区、地区和县惠农政策支持下,农牧产品品牌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市场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等状况依然存在。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在农牧民当中树立品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的理念。在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农牧产品品牌创新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农牧户联合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品牌提升带来的效益。在包装上力求精美和多样性,突出地域特色、环保特色和有机、绿色品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篇: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以种草养畜为突破口,以科学改良为手段,以有效的免疫防疫为保障,以扩张总量、提高质量、增强效益、集约化经营为目的,全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截止20xx年底,全县共建成肉羊养殖示范场56个,纯种繁育户13户,示范大户511户,小尾寒羊中心养殖户203户,大型肉羊舍饲育肥场2处,中型育肥场3处,大型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场1个,建成小畜人工授精站21处,累计完成改良配种79.3万只,示范带动了全县肉羊业的发展。

在大抓养羊业的同时,20xx年还发展了特种养殖业。建成年出栏5000只生态肉杂鸡林地散养场4个,建成饲养能繁母猪30只以上且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养猪示范场4个,建成银狐繁育中心并发展养狐大户5户。

今年,按照《20xx年全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方案》的安排,大力开展了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在上秃亥乡续建一处舍饲示范养殖小尾寒羊纯种繁育场,现已建成,建有标准化暖棚圈面积达到3000㎡以上,饲养优质纯种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100只,年培育出栏种羊及育肥羊5000只以上,建成青贮窖500m3,有贮草棚、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加工机具,有人工授精室及配种器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以上。

在哈乐镇新建万博源大型肉羊养殖示范场一处,该场实行完全舍饲,建有标准化暖棚舍3000㎡以上,饲养基础母羊300只,贮草棚、饲草料加工车间及加工机具等配套设施齐全,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

续建了四海通、九龙泉两个大型肉羊养殖示范场,建有标准化暖棚舍20xx㎡以上,饲养基础母羊500多只,年出栏育肥羊3000多只,建有青贮窖200 m3,配套设施完善,布局合理,饲养科学,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多万元。

在上秃亥乡良群繁育场东面建寒羊养殖小区一处,12个单元,现正在建设中。

建成小畜人工授精站10处,目前已完成人工授精8.5万只。

引进优质种公绵羊510只,种公山羊80只。

县种羊场胚胎移植已完成200只。

上秃亥乡西后水泉村2:2:5试点工程已按县批方案执行,建起羊舍26户,购基础母羊资金已到位。

老促会“一村一品”建设项目,养羊项目7个,养鸡项目5个,养猪项目2个,现正在验收中。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近几年,我县加大了对肉羊养殖为主的示范场、育肥场、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对我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大多数养殖户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多数养殖户管理粗放,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的羊,基础母羊

和育肥羊都混群饲养,靠山养畜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数量、轻质量、低投入的经营模式难以改变,思想认识滞后,科学养畜推行缓慢。

2、畜草矛盾突出,生态破坏严重。由于超载过牧和近几年连续的旱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草场退化较快,禁牧政策实施以来,县森林公安、乡护林大队和林场对偷牧行为不断进行处罚,但是成效不明显,除一些生态项目区和有林地得到保护外,其余草坡草地破坏比较严重。同时,政府在种草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大部分养殖户种草积极性不高,种草规模小,加上没有有效利用退耕地还林还草地,饲草与养殖数量失调,畜草矛盾日益突出。

3、品种改良程度低,养殖成本大。目前,我县肉羊养殖品种混杂,种群质量差,基础母畜还比较落后,优良母畜更新慢。由于优质种公羊价格较高,养殖户对良种公畜心存疑虑,不敢轻易投入,主动购买的少。人工授精是畜种改良的一项有效途径,但是养殖户对人工授精的认识不高,此项工作推行有一定难度。目前肉羊养殖的人工投入大,养殖周期长,出栏慢,效益低。

4、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防灾、抗灾能力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县灾害频发,干旱、风雪尤为严重,每年因灾死亡牲畜数量很大,尤其是今年旱情严重,饲草短缺,牲畜体质弱,如何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已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5、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生产链条短。目前,我县还没有真正的肉羊加工企业,只有几家小型屠宰场,其产品主要是以出售整羊为主,深加工落后,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产品的高附加值,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发展的思想基础。我县经济还比较落后,群众传统思想观念较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淡薄,粗放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科学养畜、建设养畜已成为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切实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要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重点扶持等多种方式,帮助和引导农民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畜牧业转变,向科技要效益、从生态出效益,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牧业转型。一是要不断优化养殖业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规划,重点发展以肉羊养殖为主的“育肥羊工程”和“良种繁育工程”,扶持中小型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建设,加大棚圈建设力度,利用好原有的棚圈设施,要引导农民将资金投入到生产领域,按照结构合理、经济实惠的原则,把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好,走舍饲、半舍饲的集约化经营之路。二是要坚持以草定畜,着力发展草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县人均耕地多的优势,鼓励和扶持农民大力种草,

把种草作为一种农业产业来发展,要积极推广农作物秸杆科学调制技术,引导农民运用“两贮一化”技术,提高饲草适口性和营养成份。要协助企业、养殖大户搞好种草订单,推动草产业发展。要有效利用好我县的退耕地、还草地种植多年生牧草,使牲畜饲养量与种草量比例协调,彻底解决畜草矛盾,理顺农牧关系。

3、认真执行禁牧政策,推动畜牧业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就是放牧行为还在继续,生态是一边在建设一边又在破坏,禁牧工作存在着重处罚、轻管理的现象。因此必须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要树立不破坏就是保护的意识,严格执行禁牧政策,加大生态管护力度,形成生态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管和处罚资金的管理使用。对于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应适当采取围封放牧和轮封轮牧的措施,同时必须要限定载畜量,并在春季设定休牧期,使草坡草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4.加强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要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良种繁育工程”,积极引进区内外优良种畜,对现有牲畜进行改良,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培养以良种繁育为主的专业村、户的建设。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实行以户养为主,适度规模,分片推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科学、品质优良的良种繁育户,提高畜产品质量,推进畜种改良。二是要抓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畜禽疫病监测、诊断、报告等制度,强化对饲养、流通、屠宰等环

节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止畜禽疫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防疫队伍建设,提高防疫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议在每个村设立一个疫病监测信息员,搞好疫病防控工作。三是要抓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强对畜牧业运行状况的监测,搞好畜牧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宣传,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防止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技能,培育新型农民。

5、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要把生态畜牧业建设放到全县整体工作中来安排,把生态畜牧业发展与我县实施“三个百万工程”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结合起来。要依据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布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注重扶持畜产品初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搞好特色养殖基地建设,状大基地规模。逐步形成畜牧业“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稳定合理的连接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