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总结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1、以案例为主线的教

由于案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着案例来开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案例设计与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案例应是课程某一单元或环节的知识的概括,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覆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抓住某阶段学习知识体系中重点和难点,精心选取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例如,本人最初介绍PLC梯形图编程方法时,选取了“PLC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程序设计”的案例,这个案例简单、实用、典型,通过案例重点介绍了基本指令LD、LDI、AND、ANI、OR、ORI、OUT、END等的功能与用法,梯形图的绘制方法,难点是梯形图程序与指令表程序之间的转换。透过分析案例,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另外,案例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对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是主角,但不等于教师可以置身事外,无所作为。相反,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效果,教师要事先花更多精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计划安排案例的个数、根据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给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设备的配备等。其次,教学中对所应用的案例不妨先演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与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PLC的教学侧重于实际的基础性编程设计,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传统的线性顺序进行,每一个问题先分析清楚再进行下一个问题,这对PLC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一个个独立的概念、指令很枯燥;另一方面,PLC指令的数量也非常大。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指令融合到实际案例中,在分析案例的功能、实现方法等的过程中讲述相关的概念、指令,那么学生首先接触到

的不是具体的一个指令知识,而是一个实用、典型的案例。在教学内容变得实例化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2、以任务为驱动的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PLC程序设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PLC教学,在形式上是:明确并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学或协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指导→交流及讲评。

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首先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即“任务”设计,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实用性、适宜性、渐进性等原则,要求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融入任务中。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的分析教材,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步进顺序图应用于PLC程序设计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即:“请你设计一个控制十字路口交通灯的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任务进行切分,从母任务中分解出一个子任务,即要求学生先完成控制十字路口东西或南北单方向交通

灯程序的设计,然后再进行十字路口两个方向的合成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完成整个设计任务,更好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完成整个设计任务,必须正确了解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功能,否则无从入手。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比如,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交通灯控制功能的文字说明后,普遍提出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应及时作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是否可以采用流程图或波形图来描述其控制流程?帮助学生通过更直观方法去解读其中的内容,为后续设计奠定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一种处理类似任务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参照老师讲过的案例,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时教师应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问题就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一般在大约一半的同学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召集学生进行任务讲评,具体做法是:教师将学生完成的程序浏览一遍,挑选出几位编程技巧较高而思路各异的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程序,谈谈各自的设计思路、编程技巧等,然后教师进行比较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引导其他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我国古代的《学记》中有句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相互切磋技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案例是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载体,任务是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这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践性较强的PLC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案例为主线的教,以任务为驱动的学”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上机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

二、课程特色

1、体现实用性、综合性

PLC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控制、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等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因此,课程内容的安排是专业教室讲和练,机电一体化实训综合机与电,现场总线实训PLC上总线的模式。我们在课程内容上采取“讲练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训室相结合”的实用性、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2、体现先进性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PLC应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自动化控制技术朝着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高性能、系列化方向发展,同时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功能也发展很快。因此在本门课课程内容中我们注意到将新技术、新设备、新编程软件的有关内容补充到课程中来,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先进控制技术。

3、更加贴近工业现场,体现工学结合

设备采购中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讨论,实训设备贴近工业现场是重要标准,这决定了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工业现场。兼职教师来自企业一线,引入了工业现场的最新信息,思想方法,体现工学结合。

三、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1、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前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发挥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课堂,从电子教案、单一学时的多媒体课件起步,到目前已建成的网络课程,逐步建立全套的立体化教材。根据课程大纲要求,以文字教材为基础,抓住重点、难点,适用于现场演示的内容,到实训室现场演示、示范,还有适用于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制作配套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用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结合三种教学实训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1)理论、实验与实训相结合。课程讲授全部可以在实验、实训室中完成,讲授理论的同时,学生当场就能进行实验和实训,边学理论边进行实践。环境真

实,教学互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纯理论教室和实验室,我们将教与学在一个综合职业环境下完成。

(2)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结合。本课程主要涉及到电机与拖动、传感器、过程控制多门课程,学生可以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其他课程,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

(3)充分利用学院和生产单位的实训条件,学生在电机与拖动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过程控制实训室、电控实训室PLC实训室5个实训基地及校外基地完成全部课程,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1、多媒体教学法:把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地点搬到了PLC实训室,讲授PLC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指令,抓住重点、难点,制作易于接受的多媒体课件,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2、演示教学法:演示讲解各指令的应用和基本技能操作,加深对指令的理解、应用,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应用水平。

3、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是实训教学中成功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工科中实践环节比重较大的课程,教师的工作是:讲解、演示、指导、评价;对应的学生工作是:倾听、观察、模仿、练习。通过对一些小的程序练习,使学生接线、I/O分配和程序控制能力得到保障,学生动手能力极大提高、创新能力有所突破。

4、项目教学法:所有课程都安排在两年内完成,第5学期进行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法在实训室教师安排项目,提供底层设备、控制器、传感器等教学设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项目要求的控制,反复练习、不同控制的练习,达到使学员能够完成规定项目的操作。项目教学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企业生产实践、顶岗实习接轨。

五、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1、根据优选的教学内容制作符合PLC课程教学特点的FLASH课件

该课件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能很好地反映出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利用该课件可以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2、建立网上模板化标准化试题库

为了定量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考试命题方式,建立起标准化试题库,该试题库中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题型全面,在选题上注重概念性、灵活性、技巧性和综合性。

20xx.9.2

 

第二篇:教学改革总结

教学改革总结

近几年来技工学校教学质量下降,流失率逐年增高,根据学生情况我校本学期及时进行了教学改革,先从硬件来说就一次性购置了几十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软件来说,分系室的轮流进行全校公开观摩课,这样的教学改革力度在我校是空前的,经过半学期的试行,整体效果明显。

在教学改革中,技工学校实习一直是大家公认的重点、难点。自我校确定教学改革以来,我系教师积极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探讨实习课题。结合学校教学改革,我系首先从实习课入手,以实习课为切入点,全面带动理论教学,争取在本学期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确定今后改革方向,明确提出改革措施。本周我系推选了电力拖动一体化课程,自确定人选开始,各位老师积极发表自己建议,确定教学课题,多次系内观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教学改革不是一时的事情,就目前的技工学校教学特点,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经过教研活动的讨论,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1、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确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构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术社团活动”的理论课程体系。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电工电子类专业首先是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与调试,对于此能力的培养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加强讲解,结合实习教学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经过此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后续的专业教学实习中熟练应用,也为实习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题可以通过加大实习力度,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制定严格的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日程安排和考核办法,同时减少每一名老师所带学生数量,实习指导老师要做好实习进程记录和考核记录,从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两方面保证实习教学质量。以能力为本位,多种方式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就电工专业学生而言,培养目标是机械加工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如果在实习中能开设金工实习课题,对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实际的应用都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2、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改革方向

技工学校培养目标应该是“学用一体化”模式,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课程教学采用学练结合、学做结合的方式,设立课内实践和实习专用周,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要求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并在专业课之前开设基本工种实习,在专业课之后开设专项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改变“理论—实习—再理论”的做法,提出“实习—理论—再实习”的方式,遵循“多实习,早实习三年实习不断”的原则。根据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自编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材效果更加理想。

3、师资队伍建设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既能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能于一身,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关键,我系鼓励年轻教师到实习车间学习,参与专业建设,钻研教学业务,推动老师养成一个常总结、会总结、善总结的习惯。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习教学改革的路更长,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参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