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标准框架设计说明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标准框架设计相关说明

1 背景

自20xx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已在越秀、黄埔等区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目前在全市1469个城市社区中,已有637个社区开展了市、区(县级市)、街(镇)级网格化试点工作,推行率达43.3%。

20xx年x月x日,广州市召开了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暨全面启动大会视频会议。根据会议部署,广州将在全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每2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下半年全面铺开。陈建华市长要求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人口计生服务、垃圾分类等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基础事项,“(例如)网格员负有指导网格内200户居民实行垃圾分类的责任。政府服务类工作5大类170项都落实到网格。” 全市将配备2万多名专职网格员。如按每户3.5人计算,每名网格员服务700多人。他们将负责网格巡查、入户信息采集、上报网格事件、联系市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诉求、提供便民服务等。

根据部署,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广州还将建立一个本区的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网格化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全市各区(县级市)要共享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房产、城管、气象、党建和来穗人员等信息资源,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数据统一采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根据广州市相关试点经验,结合住建部的相关要求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经验,目前的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社会治安、流动人口、民政、安全生产、消防、计生、党建、重点人群(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孕妇、幼儿等)、卫生等事务。

在广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和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框架下,市一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业务管理,实现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实现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利用市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创建区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子平台的应用,实现对社区网格化业务应用的支撑,包括巡查采集、协同治理和社情民意等日常工作基础功能,辖区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绩效考核等管理功能。 2 管理对象说明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优化社区治理的一种新的模式,网格化不仅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一种配置体制和协作机制,实质是资源的有机整合,本质上是“资源共享与异地协同”,通过网格化管理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全方位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多元治理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政府将不再是社区资源分配的唯一主体,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志愿组织、社区居民都将纳入社区治理的主体中来,形成政党网络、政府网络、市场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四大社区治理网络。

参考我国的大环境和广州市的初始社区管理的具体实践,目前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其主体与核心是政府,其扮演的主要角色仍然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监督者、协调者和规则制定者,因此在本次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的管理对象的考虑上,主要考查的应该是社会管理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部分的内容。

(1)管理部件

城市公共区域和社区中需要管理的各类工程设施和公共设施。

(2)管理事件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本文中将事件定义缩减为:城市公共区域和社区中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的矛盾纠纷或问题隐患等现象与行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经济调控四大职能,在事件管理中主要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部分。

3 管理对象设计

在设计上,主要的原则是尽量注意与国标和行标的一致性,特别是城建部在数字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广州市试点经验,主要是有代表性的越秀和黄埔两区的经验。

(1)管理部件设计

? 沿用CJ/T348-20xx《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其主要引用

CJ/T214-20xx《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并在此基础扩展)中的定义。

? 根据广州市实践进行扩展;越秀区对CJ/T348-20xx标准中部分例如井盖

进行合并,在本次设计认为还是依据标准比较合适;

? 对于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涉及的网格、楼宇、房屋、户册、居民、组织、

单位等,由于其中数据设计本身包含信息很多,而且与业务关系密切,预计结构变化较大,不适合作为部件来加以规范。

(2)管理事件设计

对于比较成熟的城市管理事件,沿用CJ/T214-20xx《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中的定义。对于社区管理服务中产生的事件,按照本文中事件定义,对照CJ/T348-20xx《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中的分类,主要参考越秀、黄埔两区经验,按照业务和部门的角度,对应划分成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12类,这样划分会比较容易扩展,也比较切合实际。

目前在社会管理事件部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目前列举的事件,有一点会涉及到如何界定网格员工作。从黄埔的事件列表看,任何事件均列入到纠纷中,感觉无此必要。属于网格员比较容易发生和上报的、哪些属于常见需要处理和验证的事件应该列出,对于例如房屋拆迁、土地纠纷、群体事件等必然是一段时间重大事件的问题,通常会是政府管理重点热点的,网格员以民情日志等方式可能更合适。

2、根据我们的定义,只提出需要处理的问题和隐患,对于一些如信访、司法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其本身职能所在就涉及问题和纠纷,可能出现一些边界模糊。

4 社区服务管理设计

整个应用标准化体系框架分为基础、综合管理、社区服务管理三大部分。 综合管理是指跨越整个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和技术两大部分内容。管理主要涵盖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评价:组织管理包括管理层级、网格划分、网格力量配置等标准。运行管理以部门协调、统一管理、职责分工、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包括例会制度、协调会制度、应急处置制度、检查督察制度等标准。标准评价以系统“内评价”和社会“外评价”为主要内容,包括考评原则、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等。技术以信息化技术标准为基础,从网格划分、数据结构、管理方法、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标准化设计,主要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技术规范,构建有效支撑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社区服务管理主要是考虑网格化向网络化管理发展,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区域化党建等4大内容。

综合管理目前设计尽量控制在信息化相关的内容进行设计,涉及人员、业务规则和业务协同等方面内容暂时不进行深入设计;社区服务管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不太成熟,暂时不进行细化设计。

 

第二篇:网格化管理与文化建设

网格化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

街道网格化依托统一的街道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街道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臵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街道来说的主要优势是街道能够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加强街道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第二,它将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要走向数字化伍家岭不能错过的尝试。

一、街道网格化管理与网络平台的结合

街道网格化管理要与街道网络平台相结合,通过网络平台来体现网格化管理的数字化。就各型各色的网站来看,各级政府类网站的受众过于定性,这也就导致了网站的关注度不高。这也是我们街道网站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提高网站的关注度

和使用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定人群

由于人们对生活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强度也相应的提高,现在家庭的固有模式都是子女白天在外工作,一天疲惫的工作完成之后,大部分年轻人回到家都只会关注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网站进行浏览(比如电影游戏等),真正有时间和有需求一些相关信息的是家中的中老年人,所以,我们应把网站主要针对的人群定为中老年人。

2.改版面

街道现有主页网站以及社区子网站的分类布局类似,造成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街道网站首页应作为街道向居民群众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各项政策的窗口,应凸显其宣传的功能,其他版块作为辅助;而社区子网站则可以有适当的变化,彰显社区之间不同的风格,这样网站才不会显得单一呆板。

3.设账号

参照现有大型网站的经验,对我街网站也进行个人账号设臵,居民通过使用个人账号登陆,发表对上级政策的反映,对街道各项政策的看法,以及居民自身的一些意见等,通过街道各类文章或者新增论坛版面发帖表达出来,使得街道也能通过网站实时了解居民的最新诉求以及对时事的观点和意见。当然,对于敏感问题网站后台可以进行对敏感词汇的屏蔽,网站管理员也可以对相应不合适的话题进行删除。

4.增服务

街道网站针对的人群是中老年人,网站的建设可以增加一些服务性的栏目,例如哪里可以买到政府贴价肉,今日菜价,家中水电维修最快能够找谁维修等等,通过这些服务性强的栏目,增加我街网站的使用率。

二、社区文化建设与街道网站的结合

1. 社区文化建设牌的打造

针对当前街道网站和社区子网站布局基本相同的情况,为了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议改变现有的状况,将社区子网站的布局进行改变,从而既展现社区的特色,又不至于与街道网站和其他社区子网站内容重叠。社区文化建设也不能局限于一种特色,可以借党员家庭服务站(党群家庭服务站)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以群众意见为导向,街道政策为支撑,社区自行发挥,打造属于该社区独有的社区文化品牌(如舞蹈艺术爱好,摄影艺术爱好,书法艺术爱好等等)。社区也可以提前准备多个文化项目作为选项,征求群众意见,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选择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品牌予以建设。

2.社区文化的开展与互动

选定好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品牌之后,社区应以现有党员家庭服务站(党群家庭服务站)的基础,定期组织开展与社区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以提高群众关注和参与的积极性。八个社区的文化主题不尽相同,居民选择所想参与的文化活动也不止限定

于其所居住的社区,可以参加其他社区的主题文化活动,而且各个社区之间也可以不定期的举行社区主题文化活动的联谊,增进社区之间的联系,学习相互之间的优势,填补自身的不足。

3.社区文化活动的展现

作为普普通通的居民群众,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自然不会引起像大明星那样的效应,媒体蜂拥而至。但社区的文化活动可以借助街道自身的宣传窗口来进行宣传,幸福社区节,街道网站,社区子网站(前面所说的社区子网站改版也即是指此,社区主导改变社区子网站的版面设计,街道予以支持,展现相应社区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社区动态等等,都可以作为媒介,以现场活动,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我街社区居民幸福和谐的精神风貌,而作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看到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被肯定,无形中也就增加了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街道的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的文化建设应围绕街道网站这一主体,以幸福社区节和党员家庭服务站、社区子网站等为平台载体,为世世代代生活在伍家岭的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服务,打造一个属于伍家岭人的数字化街道。

(以上为本人的一点浅见,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斧正,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