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看法调查报告

民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的看法

调查报告

作者 :夕阳 历经多年讨论的养老双轨制改革终于在20xx年年初破局,20xx年x月x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那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民众对这一改革有着怎样的看法呢?为此,本人走访了当地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及其他民众,倾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张关庙大市场位于310国道和203省道交汇处,也是李老家乡政府所在地。和一些乡政府工作人员谈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话题,大家都畅所欲言。关龙彦副书记说,破除“双轨制”势在必行,经国务院多次调研和试点改革,决定20xx年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逐步使养老保险工作步入良性循环。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积极配合这次改革,用新眼光看待新问题。财政所所长陈舒杰说,许多同事问我,已退休的拿退休工资,我们还要自己掏腰包,将来领自己的钱,不知是多是少。我们不是吃亏了吗?我告诉他们,

这次全国范围的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大,政策性强,政府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无论是政府,还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要为今后的养老缴费。多缴多得,不会吃亏。其他一些人员也纷纷表示,改革只会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新时代的我们一定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们的退休待遇不会降低。

带着同样的问题我有走访了一些一线教师,看看教师们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蒯庄小学张建华校长很快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虞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个财政穷县。教师工资在周边县区处于最低水平,许多干了十几年的年轻教师,工资才一千五六百块钱。这些钱别说买车买房,家也养不了。许多老百姓都说,你们是铁饭碗,退休有工资,旱涝保丰收,多好。现在又要扣掉8%的养老保险,老师们很难接受。不是对改革不满意,关键是教师的待遇太低。贾烟墩小学杨爱堂老师说,企业单位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大家都在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都要面临养老的问题。国家推行养老保险改革,旨在促进社会公平,发动各方面的动力,使得社会养老保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教师期待涨工资,以目前教师的工资现状,推行养老保险困难重重。国家一定会制定一个工资标准,先期进行工资改革,随后跟进养老保险改革。许多教师担心,个人缴纳了保险金,到了退休领取的养老金会不会很低,与先前退休的同志相比会不会吃亏。提前退休领高工资,推迟退休缴费还领低工资就不公平了。

养老保险很长时间以来实行的是双轨制,企业职工退休工资明显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的工资。对于此次改革企业人员又有着什么想法呢?商丘中天纺织有限公司职工蒯凯林说,我们一直是单位交20%,个人交8%,以后领取养老金,养老金领不多。不知改革后会是什么样子?应该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吧?我希望大家都能领到高养老金。老了,挣不了钱了,当然希望多领些养老金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虞城木兰纺织有限公司职工蒯永丽说,我们企业工人,工作很辛苦,八小时不停,三班倒,工资近3000元。每月都要交二百多元的养老保险金,不敢不干,一旦辞工。养老保险链条就断了,将来老了也没有了依靠。再苦再累也要坚持,靠儿靠女不如靠自己。我们比不上事业单位的轻松,他们那么多假期,带薪休假。我们想也不敢想!我们这么辛苦要交养老保险金,他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养自己呢?早就提打破铁饭碗,这次要动真格的啦!走进他们的生产车间,才真正感受到一线工人的辛苦。他们也要公平的待遇,他们也想过上幸福的日子。希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能推动企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现在是信息时代,养老保险改革的信息也已家喻户晓。老百姓又怎么看呢?走进老百姓的家中聊起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老百姓也有他们的见解。张关庙大市场个体工商户杨冬说,从网上、电视上看到了有关养老制度改革,这次中央下了大决心,这次改革,两会后一定会全面铺开,山东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率先实行,为全国开了个好头。有国务院的《决定》,

执行应该不难。国家财政一直负担几千万机关事业人员的养老,拖这么大的一个包袱能不累吗?不改革,中国的养老保险会瘫痪,把养老工作推向社会,政府的压力才会减小,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农村,关注农民。蒯庄村支部书记张青良说,社会养老保险,关乎民生。企业事业进行了改革,农民养老也要重视,好多农民,辛苦一生,耗尽精力,到老了生活没有了保障。平时参加了养老保险,老了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看来我们的农民思想觉悟也不低呀。

这次回乡探亲,我不但收获了亲情,而且更大的收获是有了这次社会调查的经历。通过进机关、走学校、探企业、访乡亲,和这么多家乡亲人交流,我深深认识到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基层干部的识大体、顾大局。我深信我们的改革事业会一帆风顺,我们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卷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02月16日至20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冬妹村、萝卜寨村、董箐村

调查对象:各村寨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

调查目的:了解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部分村寨新农保的实施及参保情况 调查人:

一、 调查背景

自2009年,贵州开始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贵州将新农保试点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和重点考核目标,围绕制度建设、加强干部培训、强化政策宣传、积极推动县乡平台建设及构建全省统一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的服务网络和经办力量,最大限度地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得到优质服务。截至目前,贵州已有73个县实施新农保试点,覆盖率达到77.5%,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330万人,综合参保率为70%,其中60岁以上参保并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95万人,参保率为83%,发放养老金6.57亿元。

二、 基本情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和开展新农合之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贞丰县于20xx年x月x日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成为20xx年贵州省10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 贞丰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38万,80%以上是农业人口,在这当中,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占10%,农村年轻人的赡养压力比较大。 贞丰被确定为试点县后,为了让全县广大农民群众明白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义和作用等,形成自觉的行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宣传栏、宣传标语和宣传单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大对什么是新农保、建立新农保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参加新农保具体有哪些好处和作用、如何参加新农保等让群众应知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做到参保的好处讲透、政策讲准、办法讲清、程序讲明,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明白和理解得到的实惠,知道自己永远不吃亏的道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参加投保,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

三、 调查情况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者相镇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及参保情况,我除了在本村进行调查外,还在其他的两个村寨对少数人也进行了调查。

在对本村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情况,令我感触颇深。在对本村一户人家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实现老有所养是多么重要,对于一些困难的家庭和特殊的家庭来说,国家在他们老后能够使其安享晚年,给予他们生活上物物资的补助显得尤为重要。我调查的这一家,只有老人自己一个人,老人年纪已经66了,劳动力已经逐渐丧失了,老人还有一个女儿,不过这个女儿已经嫁人了,只是偶尔回来看看,再说女儿嫁的家庭也不宽裕,我去调查的那一天,老人的女婿也在,由于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在调查之列,所以我进而想问问她女婿,可是老人女婿说他只是暂住,不属于我们这边的人,故而不愿意接受调查,所以我就问老人一些问题,和老人聊了一会儿,在闲聊的过程中,我问老人是否已经享受了每月55的养老保险金,老人说没有,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女儿没有交新农保,所以老人就不能享受,我问她女儿为什么没有交,她说因为没有钱。通过这个事,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再没有钱也不可能连一百元也拿不出来吧?这是子女的不孝还是因为经济很困难?这个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有子女,但是子女又没有能力完全赡养父母的人,国家应该怎么办?

在对其他两个村寨的调查中,只调查了几户人家,可能数据并不是很能反映这个村的具体情况,但也能反映一些问题,对于了解本县的新农保实施情况还是有所帮助。在调查的过程中,有的被调查对象是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号码在他们外出打工后就会换掉,所以可能回访不了他们。由于所调查的村子是少数民族村寨,被调查的人中很多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他们只会说民族语言。也就是说他们很少与外界联系,除了要到镇上买东西外。而且这些地方的交通真的很不方便,特别是董箐村大湾组,他们处于大山的包围之中,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人走着都很困难,何况他们还要拿着东西到镇上去卖或者是从镇上带东西回来,他们几十年都是这样,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有多艰难。每调查一次,我就会有很多的感触,农村地区的生活真的很艰难。

四、 调查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都是文盲,只有少数人是上过小学或者是初中的,由于文化水平低,所以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技能,即使外出打工,也都是从事体力活建筑行业,搞钢筋混凝土,工资不高也情有可原,即使最高的也就是一年能赚到2万的毛收入,而且那是全家几个一起外出的结果。

现在在农村,务农所得的收入,已经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水平,农民的生活质量正在下降,生活水平实质也是下降的。加之农村之女较多,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很多人家里的情况是很不乐观的。这使得他们对养老这个问题很敏感,有的人认为国家出台这个政策,是对他们能都老有所养吃的一颗定心丸,但是,仅仅只靠每个月这点养老金,可能远远不能解决养老问题,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国家能够加大基础养老金的额度。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经济收入不高,这遏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农村的生活水平徘徊在温饱线之上而已,很难使得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果。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的必要性,身无一技之长,很难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如果政府能够为农村人口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使得山区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另外的行业,相信收入肯定都会是务农收入的几倍,这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一些新型农民把那些土地承包起来大规模的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或果树的种植,如果做大了还将带动一些列的产业的发展,又将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将会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认知度这一项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大家在对政策的认知度上都不高,对政策不了解。只是知道每年要缴纳费用,费用有八个档次,到了六十岁就可以领钱,这是被调查的大对数人的认知,至于新农保更多的信息他们都是不知道的,知道的都是少数人。由此可见,新农保政策在宣传的过程中肯定困难重重,如何用更有效的方法把政策无误的传达给农民,这是一道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还好,缘于村干部的努力,农民们都参加了新农保,无论他们现在对政策了解多少,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清楚的。

参保行为选择这一项的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新农保,原因则各异,有的是为了自己以后养老,有的则是为了家里老人能领养老金,这是两个最为主流的原因。关于缴费标准,则是所有的都选择缴纳100元这一档,按问卷上所列举的原因恐怕都不是很准确的能反映,在农村,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不多,加之家里的开销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候,农民仅靠那点微薄的收入能做什么呢?一项一项的开销已经让家里的经济压力很大了,这个政策虽对农民有利,但是农民能负担的也只是100元这一档。另外,农民基本都是很难有闲钱的,根本没有余钱存在银行,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在遇到需要

用钱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和手足无措,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手里没有资金,什么事都是做不了的。

政策评价这一项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村,村集体没有为个人缴费提供资助,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公益组亦然。由此可见,我们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强,他们只知道为自己的企业盈利而已,他人的事则好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由小及大,如果所有的企业都这么没有社会责任感,很难想象我们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将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由于本县的经济比较落后,加之本县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的,而且每年的营业额也是不容乐观,自然无暇顾及其他。目前试点发放的这点养老金基本上是只能解决老人养老问题的小部分,其实,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物价水平这么高的今天,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然而,这个事情是急躁不了的,只有循序渐进,慢慢探索,才能制定适合当地的具体政策,如果急功近利,想要一蹴而就,则可能弄巧成拙,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对养老金每月要多少才合适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选择了300-400,400—500,500-600这几个档次,但是,我们要看到,好的政策是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的,多少才合适,这个也一样要根据物价而定,惟其如此才能使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政策要缴纳xx年的费用,很多人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国家的政策,是从全局出发和考虑而提出的,不是为了某个人而制定的,所以大家都还是很认可的,只有部分还是不能接受。当问及新农保中哪里需要改进,就有两种不同的呼声,一种是说基础养老金太少,另一种就是说周期太长。这个问题可能还是需要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解决,综合国力上升了,经济发展了,我们才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养老问题。问及对政策的满意程度上,很多人都是持满意的态度的,从免农业税到发放低保,农民一步一步在受益,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实惠,对于国家的惠农政策,他们不会再有所怀疑,只有少数人不清楚,这或许是不想评价这个政策。

流动人口这一项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家外出打工的时间都是6-12个月,打工地点都是省外,从事的行业无非是建筑行业和进厂这,收入则是在1001-20xx这个区间,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什么呢?这说明农村外出劳动力外出打工只能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长时间劳动为主,这都是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故而只能靠此谋生。要使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就要改变一下这种格局。外出务工人员听说新农保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听家人说及,二是村干部宣传。这也充分说明干部的尽责和家人的关心。

五、建议及对策

(1)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都是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而且工资水平也比较低,为了使其工资水平能更高,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政府应该提供一些技术培训。

(2)鉴于农村对新农保政策的认知度较浅,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知道新农保政策,人人参加新农保政策,以便以后新农保政策惠及人人,使得老有所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当地经济组织以及企业应该树立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用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强、做大,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良性循环,做公众认可的、赞扬的企业,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