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辩论赛后的感想.doc

观看英雄自以成败论以及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两场辩论赛感想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武汉大学的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中,正方立论先引出任何价值观的可取性都是要以时代为 背景,主要立场便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共同作用,指出对成功的追求就是一种对精神的追求,有利于个人社会的进步,反方则紧紧抓住以成败论英雄的解释进行攻击,指出片面的成败量不出英雄,成败包含各方面因素,以及过于夸大功利的意义;正方二遍继续论述的时候指出可取是指有可取性,不可取便丝毫不可取,反方二遍紧抓住这一漏洞,更进一步用秦桧的成功和文天祥的失败说明成功失败过于功利以及成败有对立,但并非败者就一定为寇,正反双方各自持有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而反方聪明指出在于开篇便定义好了何为成何为败,并让人接受,所以之后的论据才让人信服,但是正方以以成败论英雄作为一种价值观,可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在陈述过程中,听起来很牵强,反方更犀利地指出反方的漏洞:追求成功就要以成败论英雄,追求财富难道就要以财富论英雄?更深入指出每个人都有成功和失败,何以以成败论英雄? 总的来说双方交锋点在于以成败论英雄是具体的衡量标注还是一种价值取向,反方之所以会赢在于他们配合紧密,对于同一个问题,总是能在适当的时候在对方不予回答的情况下再次提问,而且,说话大方沉着条理清楚,语言风趣,能够借力打力,四辩周玄毅的总结以成败论英雄好比以胖瘦论美人作比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正反之所以会输在于,他们提出了以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价值取向,并非只限于事实判断,这一点被反方反击,而且这种价值取向鼓励人们追求成功,但是并没有指出成败与英雄判断的联系,似乎有一点偏离,正方四辩气势显然略逊一筹,指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取向的关系,并没有将成败与英雄判断挂钩,仍然偏离偏题,与反方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再看西交与中青的英雄自以成败论,与之前的有相似指出,正方也指出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功利的思想,而反方巧妙地说英雄自以成败论并非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正方同样指出英雄鲜活并非片面的成败就能衡量,好比前边所说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胖瘦论佳人,但是反方巧妙地引出了他们令人耳目一新且人人信服的观点,成和败并非单纯的指输和赢,胜与负,精神上的崇高也是一种成功,指出英雄是因为其成功之处而被推崇成为英雄这一观点,立论阶段,反方显然稍高一筹,再看二辩手的立论,以前面相似正方也举出了文天祥这样的失败英雄,但是,在这样的辩论赛中,在反方指出成和败并非单纯的指输和赢的观点下这样的说法似乎立不住脚,反方二辩更坚持精神上的坚持和高洁就是一种成功,进一步指出英雄是因为他得成功之处,以和氏璧和顽石作比更是贴切让人信服,攻辩阶段反方步步为营,先问岳飞的成功与失败,再问岳飞是因为成功还是失败成为英雄,最后问岳飞的精神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可见其问题逐步深入,设问巧妙再看正反的提问,是三个例子的提问,虽然例子多,但是浅显,没有反方有力,反而让反方有机可乘,但是指出了成和败论英雄的弊端,极力告诉大家精神无所谓成功,但是不太具有说服力,反方樊登的攻辩总结十分精彩,指出英雄可以失败,但是要想成为英雄必须成功的道理,让人叹服,从立论上来看,反方就已经失败。 总结上面两场辩论赛,都是英雄与成败的辩论,但是换过立场,换另一种观点来看问题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两个辩题微妙的变化之处,还尚未掌握。

 

第二篇:大学体育课心得感想.doc

生命在于运动

--对大学体育课的认识与建议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讲,在大学体育课中开设的各种保健运动课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大学体育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陶冶情操,夯实心智的机遇,这就使得大学体育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十字型”人才不谋而合。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形成体育。

现实社会中,人类是一个共同生活的大集体。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所以,从一定的角度来讲,体育就是生命的动力,就是生命的源泉,就是生命的力量。 体育课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实践,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上好大学的每一节体育课是我的愿望,喜欢体育运动,创造一个成功的自我。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书本上多没有的知识,亲身体验体育精神和实践,感受健康体育和完善人格的培养。感受体育的每一个动作,细心听取老师的每一句讲解,在有规则的活动中感受快乐,积极进取在比赛中获得成功!

体育课是中学生主要的锻炼时间,现在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具体的内容、形式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子,所以现在的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压力很大,很难在业余时间抽出时间来锻炼,而且也没有很好的组织形式,大多也是自发、盲目的锻炼,很难保证锻炼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得身体素质,他们不愿意每天的跑步练习,每节课的篮球运球,他们需要新颖、实用、有挑战性的教材。所以教师只有积极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常教常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练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是进入大学以后,不只平时学的课程有所不同,连体育也有所不同。由于对武术的酷爱,入学第一年我便选择了武术,虽然成绩不佳,但是却没有挫败我对武术的热情,所以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我还是选择了武术,或许这次的成绩还是不佳,但是我想体育、武术本就在于锻炼人的意志于心智,所以我反而把这当成是自己的一种挑战。在大学,由于要考试并加上老师的督促,没了像高中学五步拳样子,由于老师不做要求,几乎忘了差不多了。并且在大学体育课里,有许多的内容,可让我们自由的选择,有舞蹈类的有氧操、健美操、爵士舞、等;有打拳类的太极拳、长拳、木兰拳等;有球类的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真的是种类繁多,真正的做到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其所爱,发挥其所长。很有自主性与娱乐性,不再像中学那样,学生学起来没有乐趣与动力。有了动力与乐趣,上体育课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挥洒青春活力和汗水的运动形式,并且我们还能在此获得很多的好处。

但是,人无完人,事无绝美,大学体育同样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弊端。所以,我根据自我的了解及综合身边同学的思想见解对大学体育给出以下几点要求:

⑴ 体育在于运动,而运动的动力又在于兴趣与快乐。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最好实行“快乐体育”。所谓“快乐体育”就是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

⑵ 体育应由其相应的变动机制,希望校方紧扣《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针对我校学生兴趣,增设了台球、轮滑、体育舞蹈、太极拳、气功等尚未涉足的项目。以便更好地发展我校的体育教学事业。

⑶ 现在的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了男女分班,按体能分组、按技术分组、按兴趣分组练习的教学组能形式。虽然较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但是,在很多方面却也阻碍着体育的发展与“改革”以及“开放”。所以我们希望可以适当的采取男女搭配教学,同时通过学生轮流整队整合、轮流带领准备活动、轮流担任组长、轮流担任比赛裁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学生身体素质给分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体能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积极性。

⑷ 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在加强对学生的整合教育的同时,也得大力的加强大学体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希望体育教学研究课程组能够重视教学研究,强化教学管理。每半月一次集体教研和业务进修;各教学小组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法并有记载;教师每期末进行书面总结;每期安排检查课、示范课和公开课,室教学指导组随机看课、听课;每年召开教学研究交流会,每位青年教师必须交一篇论文。从理论、师资建设上来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进而增进我校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

希望体育课程在“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理念的基础上,继续开拓进取,将体育课程目标更好地纳入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将体育素质带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发挥出不可缺少的作用。希望课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果,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在国内同类大学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优秀课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