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

刍议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摘要】:我园地处农村,如何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一直是我园研究的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耐心培植孩子与自然的情感,丰富主题资源;二、利用丰富的水乡文化,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的主题资源;三、根据不同季节,利用不同自然物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四、群策群力、及时地收集、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环境;五、积极创设人与自然结合的园环境。

【关键词】:自然、水乡、季节、收集、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主要是在情境中或与情境相互作用而学习和发展的。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纲要》指出:选择编排教育内容要贴近儿童实际,一切都应注重建立在儿童直接体验的基础上。陶行知先生也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写教材,放开孩子的头脑、双手和嘴,让幼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

我园地处农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农村的孩子纯朴、善良,他们熟悉农村生活气息,他们热爱广阔的田野,他们愿意到美好的大自然里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启发孩子去体验、去发现、去尝试、去收获,为幼儿寻找、挖掘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探索感兴趣的自然物,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谈点粗浅的体验。

一、耐心培植孩子与自然的情感,丰富主题资源。

只有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孩子才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大自然中充满着神奇的自然现象,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课堂。在广大的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等,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带孩子来到田野,孩子会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自由活动自发探究,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幼儿园里我们还专门开辟了小小农庄的种植地。小农庄的开辟使孩子与自然贴得更近,采草莓、种棉花、挖红薯、花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红薯的种子在哪儿?种子发芽需要什么?为什么生虫、残缺的种子不发芽等问题。听到这些,老师们及时把握教育契机,于是关于种子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种子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也可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贴 “动物”、 制成美丽的种子挂壁,增加趣味性;还可做发芽试验:将种子、块根等会发芽的植物,如豆类、地瓜、芋子、土豆等放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不同条件试验还很多,如将种子分别放在土壤、沙子、石头、水中进行对比试验,还可将种子放在有阳光和无阳光、有空气和没空气、给水和不给水等条件下做对比试验。如:把几棵蚕豆分别扎在一根不吸水的管子上,放在半杯水中观察蚕豆发芽。通过各种试验使幼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特征及生长情况,培养了孩子对周围自然物的观察兴趣,逐渐养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孩子更亲近自然。

二、利用丰富的水乡文化,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的主题资源。

我们武坚镇地处苏北里下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有着淳朴的民俗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种植业、养殖业发达。勤劳、智慧的武坚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培育出南美北对虾、罗氏沼虾、甲鱼、螃蟹等特种水产品。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班年级组开展了以“家乡水产品”为主题的探索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水平,结合季节、气候、时间和空间等条件创编了系列活动:《特种水产品》、《家乡的鱼》、《美味的螃蟹》、《大红虾》等活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产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使幼儿了解水产品,喜欢水产品,爱吃水产品。不仅如此我们还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螃蟹壳、河蚌壳、螺丝壳、甲鱼壳和一些辅助材料,以“渔家乐”为主题布置一块主题墙饰,让也幼儿参与到构图、布局、制作中。孩子们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贴,干劲十足,其乐无穷。另外热心的幼儿还从养殖户那里买来了鱼、虾、螃蟹、甲鱼等小水产品放在自然角里精心饲养,

幼儿照顾它们,给它们换水、喂食,并做好观察记录。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亲近了自然,产生了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丰富情感。

三、根据不同季节,利用不同自然物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 教师引领幼儿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自发探究,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春天,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里,孩子们对动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几天来的话题都是青蛙。学习青蛙的变形和成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广泛地认识生命世界,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基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青蛙对环境的重要作用。由此主题,"青蛙",诞生了。“每天去看是黑色的,圆圆的身体(头和身体连在一起),有一条长尾巴,会在水里游。蝌蚪一天一天长大,先长出后腿。”这是孩子们观察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的结论。孩子们还自制一份记录显示他们观察的各个阶段,其中显示每个阶段需要多长的时间。孩子们在观察了青蛙的运动以后,我们便要求孩子们创造一段舞蹈,其中包含手臂和腿的动作。通过浏览关于青蛙的信息的活动,孩子们发现世界的青蛙有众多的类型。

秋天,稻谷丰收,稻草随处可见。“有用的稻草” 一方面可帮助幼儿了解稻草的用途,另一方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对家长来说,这也是举手之劳的事,闲余时与孩子一起编马、螳螂等,讲讲稻草人的故事。令人感动的是,当冬天来临,孩子们会自发地给树木穿上棉被;当孩子们种的草莓成熟之际,在农庄里一个个漂亮的稻草人拔地而起,守望着那红灿灿的果实,别惊奇,那就是孩子们的杰作。

四、群策群力、及时地收集、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环境。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也一再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主张到田间,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我园地处农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自然界中,无数的生命在孕育、生长、繁衍,生生不息。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地取材,为幼儿寻找挖掘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探索感兴趣的自然物,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

经过全体教师商讨、确定主题后,每位教师都很自然地留心于相关材料的搜集和准备。当幼儿园里传出“叽叽叽”的叫声时,孩子们的眼光投向了“鸡”,老师根据孩子们一个个问题的产生,与他们共同收集了鸡毛、蛋壳等布置在主题活动区,孩子们用鸡毛玩一玩、做一做,玩鸡毛飞上天的游戏,做鸡毛毽子等。还会用蛋壳和辅助材料彩纸做娃娃头、彩灯等。当孩子们发现小鸡长大了,产生了为小鸡造房子的想法。于是,有的小朋友请爸爸帮忙搭了小木屋——鸡房子模型,有的小朋友拿来了木板、砖头等,师生在室外一角为小鸡搭起了房子。当孩子们想表现各种鸡时,师生又收集了芦花、竹枝、老布等材料,根据需要,孩子们自己设计完成了各种鸡的制作。

五、积极创设人与自然结合的园环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为了让幼儿尽可能多接触大自然,我们在环境创设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一走进幼儿园,环境以野趣、自然、朴素为风格,绿草成茵,树影婆娑,小桥流水、小土坡、淳朴的建筑和环境相映成晖,形成了一道和谐、恬静、充满生机的田园风景线。宽敞的大厅里以“农家小院”为主题。这里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到处体现出丰收的喜悦。步入走廊,一张张照片,向我们展现更多的是农家风貌,稻草、豆子、芦花在老师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进专门设置的美术室里,幼儿用他们稚嫩的小手、丰富的想像力,勾画出一幅又一幅春到水乡、水乡的秋天、集镇的新面貌等画面。内容丰富、构图巧妙、色彩鲜艳。教室里则用草垫、草席、棉花、水稻、落叶、芦花做成各种装饰画。一切是那么简单自然,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孩子们也充分感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也赋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人与自然是紧密结合的,为了让大自然更美,我们就要养成从小爱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目前我们在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综合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但在如何初步建构农村化、生活化、综合化的主题综合教育课程,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等方面,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第二篇:幼儿教师论文

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动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心态与情绪都是很消极的,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教师对教科研活动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幼儿园接触的是3—6岁幼儿,把孩子带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说,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虽专业素质好,但理论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没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动形式单一,总是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说、念、讲,教师则一味地记录、听讲。三是教科研活动内容经常跟着“流行风”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儿园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会在分析别人之长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搞得教师随“风”摇摆不定,兴趣不大。文秘114版权所有!

为了调动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我园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一、加强思想管理,强化教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能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教育科学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作为园长,应把教科研放到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优先考虑和安排,树立“科研兴园”的工作指导方针,加强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复宣传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从教育发展、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从而唤起教师投身教科研的自觉性。园领导要身体力行,带动骨干教师进行示范,结合实际工作,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园领导参与进行了“幼儿一日活动中保教结合思想的渗透”、“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教育活动”、“幼儿珠心算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教育”等研究,从而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

首先,园领导和教研组长作为教科研活动的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尊重教师,了解每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允许教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教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导者,又做平等的参与者,与教师共同研讨,虚心听取意见,及时鼓励和肯定教师的创见,善于提出教师存在的问题,启发教师思考。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下,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使教师产生被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乐于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二,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教师研究的需要,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困惑为重点,将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师的需求之中,以教师不断增长的需要为研究的“突破口”。我园常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小组讨论法来了解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和对教科研活动内容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确定的教科研活动内容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因为它切合了教师的实际需要,增强了教师主人翁意识。比如,以前我园的教研观摩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园领导确定观摩内容与人选,在调查表中,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园领导根据大家的意见,将指定观摩与“自报观摩”结合起来,一方

面通过层层竞争选拔,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教研观摩活动;另一方面,对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师也要提供机会,通过个别指导,为她们参与教研观摩活动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第三,改变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独角戏”的教科研活动方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科研活动,注重发挥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提高活动的质量。我园的教科研活动形式有:

1、运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师学习研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知识等基本理论。文秘114版权所有!

2、邀请有关幼教专家来园作教科研专题讲座或是现场观摩,就教师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与指导。

3、教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轮流主讲,主讲人事先要做好准备工作,熟悉主讲内容,设计出讨论题目,组织大家开展讨论,最后并进行总结。

4、经常开展教研观摩活动,并认真进行评析,提出合理建议。

5、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到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幼儿园进行观摩活动,回来向大家传达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和讨论。

6、向家长或同行开展教科研成果汇报评比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实践、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

教研的过程是教师将正确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将日常教育活动向研究性实践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将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努力发挥自身潜力,促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幼教事业发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怕开展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求稳怕乱,竞赛时总让孩子排着长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