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体育教育现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西宁市体育教育现状

阶段性总结

单 位:湟川中学

课题负责人:高玉秀

20xx年x月x日

西宁市体育教育现状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一、课题概况:

《西宁市体育教育师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于20xx年x月申报到市教育行政部门,20xx年x月被西宁市教科所学审批为立项课题,20xx年x月组织了课题的开题。本课题的提出,我们基于以下认识:

(一)师资是影响西宁市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课题组,历经一年的研问卷调查结果: 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西宁市学校体育在稳步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可谓任重而道远。制约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中,缺乏教师占首位,其次为缺乏器材。

2.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而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相对稳定的体育师资队伍,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

(二)西宁市中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不容乐观

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校里“健康”是相当奢侈的。因为应试教育的指向性对我国基础教育影响太大了,读书考大学是千千万万的学子最好的途径。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健康”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这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必定对体育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些冲击。所以我们在实施课程标准之前有必要让更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健康的重要性有更高更深的认识。再高的学问再大的抱负没有了健康体质为保证,也是纸上谈兵。殊不知现今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都很大,过劳死已成为社会的议题。国家培养出来一名知识分子都必花费相当的资源。如果由于健康的原因就不能为社会服务了,那么对于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损失。反思我们在培养这一人才用了这么多的资源,为什么就不能多花费一点时间来对该人的健康负起必要的责任呢?说明我们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重视不够。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在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目前学历、所学专业、职业身份、职称、工资待遇、服装费、在岗培训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

2.在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教学状况、是否编写教学计划、是否使用统编教材、是否有自编教材、上课前是否有教案、周工作量、对新课标和健康标准的知晓率、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教科研情况、发表论文情况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分析总结。

3. 在新课改实施后,对学校的场地情况、器材配备情况、生均面积、体育器械是否有人经常维护、体育教师所教班级数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

4、学校是否坚持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定、对挤占体育课的个人看法、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

5、通过以上的工作寻找出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找到规律,发觉本质,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问卷、座谈、访谈、文献检索、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找到一条解决西宁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使西宁市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使体育教师的幸福指数不低于同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使体育教师真正意识到体育教育也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社会有用的人才,使体育教师意识到用教科研来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等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文献资料法

4、数据分析法

5、归纳总结法

析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我们自己坐车去各学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座谈、深入了解情况。

2、,我们每月至少一次的见面会,不用开会就能解决得事情就电话联系,

3、当我们遇到困难困惑时就去找市教科研所主抓科研的李菁老师等咨询下一步该如何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也得到了他们热情的帮助,我们把它们早就当成我们的高级顾问了。

六、已经开展的阶段性研究工作

1、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含有师资现状,体育教学,课余体育, 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指标,共发问卷60份,回收54份,回收率90%,回收问卷能满足研究需要

2、撰写了西宁体育师资的调查报告

七、反思与研究方向

在发放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问卷调查的有些指标不尽合理,也有些指标没有问出更实质的问题,从而没能找到合适的答案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对以后的研究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以后从研究的深入上下功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研究,无论从课题的进展还是我们的研究能力都争取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德育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德育新模式—高中班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本化、整合化》

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台山市鹏权中学德育实验研究课题组 梁 健 鹏

我校自《德育新模式——高中班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本化、整合化》的德育课题申报台山市级德育实验研究课题被批准立项之后,就开展了扎实有序的研究工作,并组织开展了实践活动。通过研究和实践,使以班主任为主角,全体师生参与的课题研究在我校真正开展起来。现在,实验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几个阶段。下面,我就前阶段工作作总结。

课题组在前些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研究该课题实施下的社会背景。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放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去开展,为此我校德育实验研究课题组专门调查、分析、研究了我市当前的社会现状,以及我校学生的家庭状况等情况,以便于能够使这一课题的实践更具有针对性。

1、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由于招生体制的原因,学生基本上来源于我市中考成绩在中等左右的群体,农村学生比较多,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家长素质也参差不齐,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活,无暇顾及孩子,对子女关心爱护不够,有些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素质原因,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或靠打骂解决或放任不管或无力管教形成孩子自私、任性、孤僻,对抗等不良的心理、性格特点,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我校为完全中学,目前共有32个高中班级,我们对这些班级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别进行了《班级管理制度现状调查》、《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班会课情况调查》、《班干部工作情况调查》等调查活动,通过调查班级的组织状况、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及对后进生处置办法等情况,我们发现现在的班级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盛行分数主义,见分不见人,重分不见人,很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以“章”本,形式主义泛滥。管理中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将制度细则化、标准化,配合一定的制裁手段,班主任形同监工,将以法治班变成以罚治班。让人疲于应付,直至阳奉阴违,做表面文章。三是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班主任权力至上,用命令代替民主,用权威压制个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

从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为研究作方向准备。

二、研究了该课题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德育新模式——高中班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本化、整合化》的实验课题,是指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管模式;它是通过制定措施,鼓励、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充分发挥各个教育主体特长的一种体制,因而在研究中必须重点探究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需要综合性人才,也就要求学校的教育更加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就使学校的教育活动愈加丰富和复杂,

促进学校形成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

2、反思班主任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以往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总是靠班主任单个去承担大量的管理、教育工作,学生不理不睬。因此,课题组根据多年的实践,寻找突破口,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形成集体的合力,共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三、研究了该课题的操作内容和步骤要使一种体制真正发挥其效能和作用,必须要使这一体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为此,我们课题组着重研究该课题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素养。

(1)本课题组由梁健鹏任组长,李德瑞、林加进、许国林、雷秋琴等老师为主要成员,其他成员由年级志愿于这一课题研究的班主任老师组成。

附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介绍:

梁健鹏:中学一级教师 班主任 统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及撰写实验总结 李德瑞:中学高级教师 校办主任 负责理论指导

林加进:中学一级教师年级长 负责收集资料及德育理论资料库管理 许国林:中学一级教师 班主任 负责研究并撰写论文

雷秋琴:中学一级教师 班主任 负责研究并撰写论文

(2)组织德育课题组成员观看深圳市、南京市中学德育课公开课录象。

(3)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讨、自学等方式学习《班级教育管理学》、《论全面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

2、建立中学德育理论资料库。为做好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学校教导处牵头,组织学校德育专职人员、各年级长、班主任配合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班级教育管理学》、《论全面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理论,并迅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我校第一个中学德育理论资料库。

3、制定实施方案。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多次研究,最终确定以素质教育理论、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原高一(1)、(5)、(6)班(注:高二分班后为高二1、8、7班)为实验研究班,其中,高一(1)、(6)班为实验研究班,高一(5)班为实验比较班。以动员阶段、训练阶段、实验阶段为基本内容的具体实验方案。

4、建立我校班级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贯彻实施每一次具体工作的主要基础,我校通过建立有章可循的制度来加强班级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制订《文明班级评选规定》,把班级常规管理的若干项目如环境卫生、常规纪律、两操活动、日常行为训练、宿舍管理等纳入到文明班级的评比中去,调动班主任及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制定《班会课及班集体活动评优制度》,一是加强对班主任每周例行德育教育课的质量评定;二是通过对班集体活动的评优,来鼓励班主任和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开阔视野,形成集体的合力,为全面育人,促使学生的身心生动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次,制定了《班级管理责任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约束同学们自觉参与平时的班级工作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不推托,不扯皮,较有效地促进了学风、班风及校风的建设。

四、具体实验阶段的总结

根据课题实验内容,在实验理论指导下,课题组于20xx年x月全面展开实验研究工作。

在20xx年5——8月,课题组进行实验动员、训练阶段。通过召开课题实验研究动员会,加强对参与实验研究活动的师生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指导。并利用班会课和文体活动课进行各项实验项目的模拟训练。

20xx年x月——20xx年x月是实验的重点阶段。本阶段,课题组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班级教育管理科学化实验小结

所谓的“科学化管理”,包括规范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等。在实验中,课题组的要求是,班级常规管理要规范,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对班级的管理过程要做到科学计划、认真实施、科学评价。

1、对高一(1)、(6)班这两个实验研究班我们的做法是,要求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共同制定、实施《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班干部组织工作条例》、《班级文明学生行为指南》、《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制度、措施。而作为实验比较班的高一(5)班,则只按学校的制度管理。

2、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高一(1)、(6)班这两个实验研究班制定了比较详尽的班级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先后组织举办“班团机构的民主选举会”,“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活动”及“爱国主义”、“消防安全”、“环保与美化校园”、“感恩教育”、“学法大讨论”等主题班会和团员献爱心等活动。在科学计划下,通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观看《雷锋》、《国庆50周年大阅兵》、《交通安全警示录》、《感动中国20xx人物展播》、《在太行山上》等优秀影片及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民主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学法教育等,为创建文明班级作努力,为学风建设作贡献。

3、实验的目的是突显科学化管理的优势,优势来自于比较。而“科学化管理”要求我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我们通过《学生操行评定办法》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表现,又通过《文明班级评选规定》、《班会课及班集体活动评优制度》来评价每一个班级。结果显示,在20xx年—20xx年的三个学期里,在学校组织的考试及各种集体比赛、评选中,高一(1)班(高二1班)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两次,三次考试均取得年级第一名,被评为“考试成绩优秀班”三次。主题班会获学校一等奖,被评为“台山市优秀团支部”,一人被评为“台山市学雷锋积极分子”。高一(6)班(高二7班)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两次,两次考试取得年级第三名,被评为“考试成绩优秀班”一次。主题班会获学校一等奖,被评为“学校环保卫生先进班级”。两个班均无严重违纪事件及个人,无安全事故发生。高一(5)班(高二8班)虽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一次,但三次考试均只居年级第六名,有两次严重学生违纪事件。

(二)班级教育管理人本化实验小结

所谓的“人本化管理”,是指以尊重学生个体需求、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开发及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为价值取向的管理过程的活动。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的“巨变期”。表现为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同时,交友热情高,迫切需要情力量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群体活动。另外,我校大部分学生均来自于农村,家长的压力和担心经常影响学生。在理解、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课题组在实验中的做法是,要求实验班级以“理解、沟通、引导”为指导,组织开展“人本化管理”。

1、在具体工作中,课题组要求各实验班级坚持三条原则:第一,重视与学生的沟通。第二,沟通中做到鼓励表达,耐心倾听,宽容异见,解释规则。第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具体的做法是:A、在每个实验班设立班级爱心大使,

专职统筹班级同学生日庆祝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活动,全体师生为当月生日的同学祝福,使他们倍感集体的温暖,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B、制定和实施《学生表现奖惩办法》,公平、公正、严格要求和培养学生,促进班级管理和谐化。并依此,建立班级学生学月表现通报制度。具体的做法是要求实验班设立班务秘书,专职记录同学日常表现,每月汇总一次,并把学生表现情况以“学月表扬书”或“学月批评书”的形式通报学生及寄发或电话汇报家长,既达到督促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也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C、要求各实验班每月安排一节班会课,完全由学生共同组织、参与,在活动中力求做到师生沟通,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耐心倾听学生意见,宽容异见。借此来了解学生生活和思想情况,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双方理解和信任。D、多表扬,多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要求每个实验班都要利用教室后面黑板创办班刊《成长》,每月出一期,表彰先进,宣传学法;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如高一(1)创办班刊《希望》、高一(6)创办班刊《成长》。

2、实验的目的是突显人本化管理的优势,优势来自于比较。在“人本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的实验主要致力做好工作达到以下目标:

(1)理顺班级内在关系。包括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在内的比较复杂的班级内在关系,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理解、沟通、引导”的思想指导下,基本得到理顺。各个实验班级的组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已经形成。

(2)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实验内容的要求下,在师生人格魅力的共同作用下,班级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显示着班级各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它所升华形成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共同作用形成了班级良好的氛围。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开发及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综合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班刊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来表现、改造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审美情趣等方面,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在学校两年来组织的各种文化比赛、宿舍评比、文明班级评比、学生行为规范评比中,我们的实验班均有优越的表现。

(三)班级教育管理整合化实验小结

所谓“整合化”是指制定措施,鼓励、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并通过优化班级内部结构,沟通外部因素来形成育人的整体功能的活动。

班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既包括班级教育管理者、学生,还包括班级目标、班级环境及班级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具有集合性和整体性。班级教育管理整合化就是要求各实验班在班级管理中坚持“整分合原理”、“全员参与原理”及“实践锻炼原理”。

1、“整分合原理”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在实验中,各实验班班主任都要从班集体整体上着眼,以班级利益至上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调班级整体发展,发挥班级整体功能。同时,又把班级管理层次化,从组织上分成班级、小组、个人;从目标上分成整体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然后,在学习考试、文体比赛、知识竞赛、班级活动等方面有目的,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比如,举行班级各小组排球赛,通过小组比赛活动,既增进同学间友谊,又可为班际排球赛挑选人才。还有一个

就是班级事务均交给同学们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2、“全员参与原理”就是强调人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学生是班级教育管理的主体。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提高教育活动效率,优化班级教育管理效果。比如,我们要求各实验班建立“小班主任制”、“干部轮换制”、“值周班长制”等制度,结合学生特点,合理配置学生资源,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班级教育管理效果。

3、“实践锻炼原理”强调的是班主任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班级的学习活动,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是学生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例如,各实验班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学生座位自愿组合”,“学生主办主题班会”,“民主竞选班团干部”,“创办班刊《成长》”,“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学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各实验班在一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考试成绩优秀班”就是实验的成果展现。

(四)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时,也相应的作了一些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体会形成文字,上升为理论,部分文章在各级各类获奖发表,如梁健鹏老师的《论班级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一文,获台山市第二十届教育学会年会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德育论文《论班级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论对后进生的疏导》均获学校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梁健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案例之组建班委会、团支委会》获台山市教育局选送参选广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安例评选。雷秋琴老师的德育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许国林老师的德育论文《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均获学校德育论文一等奖。

2、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成果还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梁健鹏老师、雷秋琴老师、许国林老师均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林加进老师被评为优秀年级长。梁健鹏老师、许国林老师还在学校大会上作德育工作的经验介绍。

3、课题组实验研究成果还表现在班级管理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在20xx年—20xx年的三个学期里,在学校组织的考试及各种集体比赛、评选中,高一(1)班(高二1班)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两次,三次考试均取得年级第一名,被评为“考试成绩优秀班”三次。主题班会获学校一等奖,被评为“台山市优秀团支部”,一人被评为“台山市学雷锋积极分子”。高一(6)班(高二7班)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两次,两次考试取得年级第三名,被评为“考试成绩优秀班”一次。主题班会获学校一等奖,被评为“学校环保卫生先进班级”。两个班均无严重违纪事件及个人,无安全事故发生。

五、今后课题实验的规划和方向

我校的《德育新模式——高中班级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本化、整合化》德育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已进行大半。在阶段性实验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不够,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的实验怎么办?我们设想:在巩固原有基础的同时抓好发展,主攻项目是如何将“问题教育”提升为“发展教育”,实现个体教育的自主性,整体教育的实效性。具

体说来,应着力研究与实践如下几个问题:

1、重点抓好个案研究,以点带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在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探索德育与学科课程教学的互动整合,以“八荣八耻”丰富德育内涵,在教育教学上注意针对性、科学性、主体性、生活性、实效性,努力做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课内课外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与班主任工作、学校高考、学校综合治理及学生德育评估相结合。以求更好的提高班级教育管理的整合化。

3、开发德育资源,打造德育新模式。落实全民动员措施,健全德育体系,开发德育资源,建立德育校本课程,畅通德育渠道,打造德育特色。

我们深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本课题组负责人梁健鹏老师现在已调入台山一中任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