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关于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关于汽车驾驶员素质对行车安全的探讨

引言: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一大公害,必须认真研究并实施有效的预防、保护等安全措施。汽车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的直接参与者,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心理、生理)素质和熟练的驾驶技术。

一、驾驶员职业道德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职业道德是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紧密联系并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即反映在行车前后、行车途中是否遵章守纪、忠于职守;遇有情况是否做到礼让“三先”;发生交通事故是否做到及时保护现场、报警和及时处理伤者,使交通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及救死扶伤精神的体现等等。目前,驾驶员中存在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距离超车不成,产生报复心理。有些驾驶员缺乏道德修养,在行驶过程中,遭遇前车不及时让车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报复心理,超车过后故意立即向右驾方向或急刹车,给后车司机吃点苦头,更恶劣的是用车尾碰撞被超车辆以致造成交通事故。

2、超速驾驶。超速行驶可以说是目前高速公路上的普遍现象,也是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十次车祸九次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驾驶员由于某些原因,内心的急躁心理占据上风,为尽快达到目的地,他们刻不容缓、争分夺秒,风驰电掣般地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对前车和后车熟视无睹,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纵然使出浑身解术也无力回天。

驾驶员的超速驾驶,势必影响驾驶技术,从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驾驶员对任何一个交通信息的处理都要依次经过住处感知(观察)、分析判断(判断)、操作(执行)三阶段。其中每个阶段的错误都会造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迟缓甚至失败,速度越高,要求对信息处理的时间越短,感知迟缓、判断错误及操作不当都可能引起交通事故。随着车速的提高,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情况难以看清,感觉就象在隧道内行驶一样,故称此现象为“管视”或“隧道视”。高速行驶车辆误认为静止,又易把静止车辆误认为在行驶,以上视觉特点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视觉错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驾驶员的主观判断车速也会造成超速行车,通常认为,驾驶员不依靠车速表,只凭主观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其实,这种判断是很不正确的,特别是在高速、长距离行驶时更是如此。随着车速的提高、判视距离的增加,判断的误差也就越大。这也是为何追尾碰撞事故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3、行车不文明。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有的驾驶员夜间行车,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其他车辆与行人的安全,始终不关闭远光灯,这不仅防碍交会车的安全行驶,还特别容易造成骑车人和行人发生事故。

4、酒后驾车: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但仍有不少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酒后驾车以致酿成交通事故。这是因为饮酒后,酒精被胃壁急速吸收,渗透于身体组织,受酒精“后劲”的影响,使人的有关判断力降低,手脚活动迟钝,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导致操纵失误,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例如,19xx年x月x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的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驾驶员酒后开快车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使戴安娜惨死于交通事故之中。据有关数据统计,因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占20%以上。

二、身体(生理、心理)素质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较高的驾驶道德修养,以及精湛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条件。而直接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人体生理上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疲劳驾驶。据统计,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睡眠不足4-5个小时则事故发生率最高。尤其在高速公路行车比普通公路行车更容易疲劳和打瞌睡。国外一项调查试验称,高速公路上驾驶员打瞌睡的频率大约是1次/45km,而且经常是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睁着眼睛1-4秒。而且驾驶员长时间注视远方,还会产生把近物视为远物,在医学上称为“虚幻视觉”现象。

造成驾驶员头脑清醒程度下降、产生疲劳和瞌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具有微妙的催眠作用。因为在高速公路特有的道路条件(道路平坦、线形较直等)、交通条件(车速高、车流量大、干扰少、

无交通信号等)、周围环境(车外景色单调、车内发动机噪声单一、车身座椅等有节奏的振动等)以及驾驶操作简单,坐姿呆板等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对驾驶员长时间的简单、重复、单调的刺激,从而导致其头脑清醒程度下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总数中因驾驶疲劳和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20%。

2、带病驾车。人们常把某人带病坚持工作作为一种好的事迹来宣扬,但是对于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来说,带病坚持开车是必须禁止的。而明知自己有病但勉强继续驾驶车辆行驶的比比皆是。无论是人患感冒还是身体的某一部位发生疾病,在发病期间都不允许驾驶车辆行驶。因为人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身体会因消耗过多而变得比较虚弱,体力会下降很多,同时精神萎靡不振,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车辆行驶,马上就会产生驾驶疲劳而导致车辆失控,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我国实行每年给驾驶员体检一次的规定。

三、驾驶技术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驾驶技术是每个驾驶员所要掌握的基本条件,也是直接影响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熟练的驾驶技能是在广泛的交通实践中得来的。一个没有良好的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的交通环境。不良的驾驶技术主要表现有:

1、不熟悉车辆性能,不了解道路行车特点,缺乏安全行车的知识,碰到路面复杂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采取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致使出现险情,惊慌失措,酿成交通事故。

2、低驾龄驾驶员事故发生率高。近几年,三年以内驾龄的新驾驶人员,交通肇事一直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左右,这些人员因驾龄短、驾驶经验缺乏,一旦遇到险情,由于处理情况不及时或采取措施不当,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无证驾车。把车交给无证人驾驶;众所周知,无证不能驾车。显然无证人驾驶车辆是非专业性的,其驾驶技术也值得怀疑。然而偏有些人心存饶幸、明知故犯,见车手痒,利用各种机会想方设法无证开车,不务正业,认为学“技术”是自己的“才能”,偶然的成功视为必然,往往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冒险蛮干,甚至把交通事故当学费。

总之,驾驶员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而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安全行车的前提,驾驶员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基础;驾驶员熟练的驾驶技术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因此,面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猛增的实际情况,要克服对交通安全的种种不利因素,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把交通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就必须切实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培养、教育,提高广大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以达到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更好地服务的目的。

 

第二篇: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1

题目: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 工种:汽车驾驶员 姓 名: 职 业:汽车驾驶员 身份证号: 鉴定等级:汽车驾驶员技师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 鉴定单位:日期:

论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

作者:

时间:

摘要: 汽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由于工种特殊,所以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就非常特别和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当你在驾车处于工作状态所从事驾驶车辆的人员,每时每刻都要保证乘车人行人和道路两旁一切物体的安全。本文将对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与行车安全展开一些看法

关键词:汽车驾驶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 防范措施

论文主体:

汽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由于工种特殊,所以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要求也就非常特别和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当你在驾车处于工作状态所从事驾驶车辆的人员,每时每刻都要保证乘车人行人和道路两旁一切物体的安全。

那么对于一个汽车驾驶员来说,究竟有哪些要求才能保证安全行车、不出事故和少出事故呢?我在二十年来驾驶车辆的实践中认为做为一个汽车驾驶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道路驾驶技术和准确判断机械故障的能力。驾驶员的素质有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性格、情绪、能力、意志、注意力等心里特征与安全行车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心里特征对事物的反应。人的性格有:急躁型、温和型、开朗型、沉静型、懦弱型。经验证明,急躁型和胆小怕事懦弱型性格的人,在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中,出现的差错频率要比温和型沉静人员高一些。这是因为脾气急燥容易冲动,驾车不能自我控制,是行车安全的隐患,胆小怕事的人他的弱点是与事处理不果断,反映迟钝,这也是行车安全的隐患。

驾驶员的性格与安全行车关系、与其他工种比较更为密切,驾驶汽车,天南地北,流动性强,接触的外部环境复杂而多变,外部环境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反应。

在道路上处理超车、让车,性格好强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争道抢行,开快速车,强行超车,遇行人违章则破口大骂。性格温和的人则是:“宁让三分,不抢一秒”。就是别人错了,也能够先慢、先让、先停。对行人违章也能以“强者让弱者”的胸怀,主动避让。则性格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处理情况犹豫不决,往往失去了行车中选择超、让、避的最佳时机,同样增加了行车不安全因素。

什么样的性格最适合机动车驾驶工作呢?我认为,最理想的性格是:脾气温和,胆大心细,反应敏捷,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控能力。但是性格不是绝对不能

改变的,当你受到刺激,比如说:在开车中发生了大的交通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想必你那火爆脾气会降温,尤其是目前的市场经济时代,当你发生了事故,经济上受到了大的损失或者说此次事故使你到了破产的边缘,这时你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总的说来,根据职业需要,加强修养,扬长避短,使自己性格更适应于驾驶车辆。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由于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时,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一个汽车驾驶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情绪和情感要有理智的控制。失去控制那将是十分有害的。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态度,人们对客观事物采取肯定态度时,就会感到满意、愉快。反之就会感到反感、愤怒等,情绪和情感,两者既有差别,又有密切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又是情绪的内涵,情绪的变化受情感的控制。当你在道路上看到别人停车不当,影响通行时,首先对违章车产生反感,这就是情感,当这种反感随着违章者不能及时让道而用语言或鸣号方式来表现,这就是情绪。当车辆在路上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受阻,使你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而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因此而产生急燥情绪,引起开快车的反应。若有上述情况,我们做为驾驶人员不能失去理智的控制。否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说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驾驶员违章而引起的,所以说加强驾驶员的修养,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强化安全行车意识,学会控制自己“你快我慢,你超我让”、“你抢我停”、“你难我帮”,路况复杂不着急,十分把握朝前赶,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些事情的激化。同时我们在驾车过程中要做到临危冷静沉着,反应迅速,动作敏捷、准确、恰当,注意力集中。

汽车驾驶员的能力素质是在驾驶车辆这种特殊行业中对安全行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综合表现;“能力”的形成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是指个人的天资,后天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各方面知识的程度,前者是打基础,后者是能力的本身。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力的形成,后天是决定性的,但是汽车驾驶员与其他工种不同,他们的培训往往在半年,最多一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那么多的知识是难以办到的,靠的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所要了解知道的东西。对于驾驶汽车所要掌握的起步、加速、变挡、转向一系列规范协调的动作,就是要在实践中多学、多练,才能使汽车能够正常运行。俗话说,熟能生巧,动作系统起来,便可从“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只要外部信息一出现,大脑就能很顺利地指挥手、脚按一定程序去进行操作。

能力和技能两者有密切关系,能力决定一个人对技能掌握的快慢,是否能

获得成功,人们的大脑是指挥中心,也是技能掌握的前提,他制约着技能掌握的速度、深浅。因此,驾驶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就是有一定的能力。

汽车驾驶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还要不但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如何才能更规范地驾驶好车辆,更是任何优秀驾驶必须认真思考的。目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将以往的交通安全教育上升为法律规定,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等写进法律,并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经常学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的交通安全意识,模范遵守路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安全行车思想,把安全行车看作是对国家和人民承担的一种重大责任,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决不能违法驾驶,更不允许带任何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只有严格按章行车,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下面就我个人从事驾驶工作多年来谈几点实践体会和防范措施: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 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

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不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三)、竞争日益激烈会使驾驶员产生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

据近几年事故统计说明,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要占整个事故的大多数,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企业税费的负担加重和车辆竞争的冲击,加上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一味追求金钱的思潮、多拉快跑的现象以及家庭负担的压力使驾驶员在长期紧张生活中造成了心理扭曲,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对暂时失败者由于主观利益愿望与客观之间出现差距,则可能造成驾驶员背着思想包袱或带情绪行车,这样他们有可能对安全于不

顾,带着极大的逆反和利益所求心理驾驶车辆,在这种逆反对抗心理的作用下,有意与同行争雄斗气,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

(四)、行车过程中任意妄为会使驾驶员形成侥幸和紧张心理。

在行车过程中,有的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操作要领驾驶车辆,遇到可能发生车祸的情况,或已经预感到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而是靠碰“运气”。明知超速超载、车辆带“病”上路、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危害,但是由于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技术高超而又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强化了他们的侥幸保险心理,对违章作业根本不予重视,但他们却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驾驶车辆,行车中心理一直处在复杂、多变、波动的状态之下,深怕被查处或发生事故,遇到险情时很难全神贯注,沉稳操作,不是惊慌失措,就是反应迟缓。

二、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一)、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帮助纠正驾驶员不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信念、习惯,约束行为,可以调整个人和社会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驾驶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坚决不做违犯交通法规、违反安全制度的事情,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我管教和约束能力,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二)、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也会造成对待挫折态度的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当驾驶员疲劳过度,患有疾病时就会出现血压不正常,心脏功能不全,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以致发生行车事故。所以驾驶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能够从容不迫的应付行车中各种异常情况和心理上的压力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驾驶汽车要求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心理活动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当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用各种方法缓解消极情感,尽量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提高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反应能力、精神承受压力和自我控制调节的应激能力,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能用正确敏捷的思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果断、安全有效的处理日瞬万变的交通情况。

(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影响驾驶员心理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受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人际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不能正确判别事物良莠,把握是非标准;有的人心胸狭窄,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对待各种利益的调整。因此,驾驶员应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顽强的意志力,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素质,凡是要从大局出发,思前想后,不断增强自我疏导和道德鉴评能力,消除心理上的逆反心理,有一种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安全责任感,真正做到“车行万里路,处处保平安”。

(五)、必须具备良好的驾驶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行为自动化的作用,如果良好的动作、行为成习惯,有些处世办事方式也可以成为习惯。反之,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就会以一种惰性心理阻碍接受正确的东西。所以驾驶员要坚决杜绝摒弃一些强烈的、主动的、长期从事的不良嗜好,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形成热爱学习,钻研技术、爱惜车辆、作风顽强、团结战斗的氛围,逐渐养成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不自觉到自觉,培养严格遵守制度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汽车驾驶同素质的高低与行车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机动车驾驶员应当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才能不因喜怒无常而影响驾驶车辆的情感稳定性,中国的优秀人物的格言是: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安全行车百万公里的驾驶员在我们国家是很多很多的。他们的安全法宝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准确判断机械运行状况的能力。同时他们有着良好的驾驶作风,做到了“脚踏油门,心想人民,遵章守纪”,“先礼于人”,有人管与无人管一个样,在城市和农村一个样,任务紧与松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对待老人青年人一个样,城里人和乡下人一个样,本地人和外地人一个样,外宾与国人一个样,技术熟练,车况良好,谦虚谨慎,不开英雄车,礼让三先,有理让无理,不开堵气车,车有故障,彻底排除,及时抢修,不开凑合车。这些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是指导我们安全行车的法宝。

做为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情况,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当前的市场经济时代,一度为了抓钱,在行车中超载、超速,把职业道德丢在脑后,是不能确保安全行车的。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素质并存是开好安全车的必备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