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信的致命问题

推荐信的致命问题

推荐信最致命的问题:

1. 老师全知道。你做什么事情,参加什么协会,选修了什么课,得了什么奖学金,老师都“写”在推荐信里了。我想除了导师以外,可能没有任何别的老师还能够这么做。不过也就是教了你一门课,然后一门课几十个学生。鬼才相信老师能够对几十个学生都了解到担任什么职务,参加什么活动,选了别的什么课。

所以写得特别玄的,一律是cheating。

2. 拼命夸奖。老师再好,也不可能把一个学生吹得比自己还要好。然后,就凭在自己教的课里面学生考了好成绩,说“这个学生是我看到最好的学生”--一个学生数分考试成绩好难道就一定能够做研究么?。这是在侮辱老师的智力。老师怎么能够仅仅凭考试成绩好担保一个学生就一定出色呢?

然后,满篇夸奖。都是形容词,就是看不到具体的例子。即使是“例

子”,一看也是那种放之四海皆准,随便夸谁都可以的例子。我打赌,把Miss改成Mr,张三的名字换成李四的名字,那就是推荐李四的推荐信。

所以除了就事论事,说学生这门课学得很好,学生思路很活跃等等之外。除非有具体的例子,别的夸奖一定有问题。

3. 找理由搪塞。“我知道这个学生,因为我是她班主任。我跟她很熟,因为她担任班级职务。...”难道老师“写”一封推荐信,对于每一点东西都要解释么?这个好像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一样。你认为推荐老师和推荐到学校的老师之间是这种关系么?

所以,只要事实陈述,例如“我认识她三年了”,不要理由。凡是拼命解释怎么认识学生的,多数不是老师“写”的。

4.荒唐的逻辑。“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她学习就很认真。”“一个学生认真记笔记,她学习很好。”看的人可能感到莫名其妙。

凡是中国学生写的推荐信,很少能够不犯上面的错误的。真正站在阅读者的角度上想一想,这样一封推荐信可以有几十个漏洞。

推荐信是要花功夫的。现在模板没有几个好的。最好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好

好想一想,知道自己什么,自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然后,一个教授用什么样的言语来推荐自己的学生。

 

第二篇:求职简历的致命问题总结

求职简历的致命问题总结

一、简历中主次不分

很多简历,内容庞杂,形式混乱,贪多求全,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写上,结果,大杂烩,反倒让人搞不清楚究竟应聘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不同的经历,展示不同的能力,同一经历,不同的描述,也能展示不同经历。写的混乱,只会让人觉得应聘者思维混乱、主次不分、目标不明。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不要奢望招聘者当伯乐。

二、重点不突出

对于应届生而言,阅历少、经验不足,但至少教育背景会是一个亮点。在面试中发现,有的应聘者只言片语带过自己的教育背景,甚至将本科教育经历和硕士教育经历写在一行,很难发现是研究生。其实,企业对于应届生的考察,并不是特别重视社会经验,关键在考察应届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严谨程度。

三、面试重视程度不够

迟到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迟到应该事先电话告知。对时间尚且不重视的人,能指望他重视绩效、重视业绩吗?

书写混乱。一些应聘者在填表时,写的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如果书法不好,可以把行距稍微大一些,至少不会把上下两行字插在一起、无法解读吧。

四、专业水平太差

面试的几个中财法学院本科生,参加过今年司法考试,也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准备,但问及相关法律问题,却答不出个名堂,如此水,如何从事法律事务?学了四年法律,水平尚且如此,又如何奢望他们在公司商业化化环境下短期学习、提升呢?

也有应届生想换行。换行没有错,但能不能对准备从事的方向进行学习呢?一位面试者说自己想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问及是否有所准备,答曰在工作中学习,把公司当学校了、当实验室,难不成向公司交学费?

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杖!

五、瞎编简历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描述,表达不同的目的。经历是可以挖掘的嘛。问题是,挖掘不等于编造。倘若是编造,没吃过猪肉,看过猪走路,也可。但连猪走路都没见过,却编猪走路,岂不是瞎编?深入提问几下,水分立刻就出来了。

一个法学院本科生在被问及一年前所独立撰写的商业计划书时,竟然说时间太久已经忘了,荒唐:自己独立撰写的东西,这么快就忘,

此等记忆力能做法律事务?或者,要么真忘了,那就别写在简历中,要么写了,就立马去查阅以下过往资料,为什么不呢?懒! 求职靠的是实力,不是侥幸,不是纯粹的运气!

练好内功,打好基础,才会成功!

与其反复奔波、饱受打击,不如静下心深入剖析自己、挖掘自己、充实自己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