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报告 读后感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书报告

读了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词语就是“梦想”。大学毕业后要选择什么职业,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可是在我十八年的意识中,职业对于我来说与梦想同等。

记得初三那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英语课程,第一节课,老师用英语问我们长大后打算做什么。班里大多都是和我同年或者比我小的学生,他们有的人说要当医生,有的人说要当编程员,而轮到我回答的时候,我只是一脸迷茫地说“我不知道”。而如果现在,我再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想我的答案应该会和三年前的一样,依然是“不知道”。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

如果有人现在问我:“你有梦想么?”我一定会无比坚定地回答:“有!”而且我的梦想就是我的信仰。在高一的时候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贴子“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的一组图片”,看完以后我已泪流满面,也许是从那一刻开始,那个梦想在我心中悄然发芽。那组图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张,一张是大学生在夜总会里纸醉金迷的情景,一张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城市的角落里捡着垃圾桶边的剩饭吃,而旁边有一行字:“我不是在影响市容,只是我饿了。”

我很想去改变。

我很想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过上我现在的生活,能够到设备齐全的学校上课,能够一日三餐吃饱,能够穿上漂亮的衣服。

我很想有那么一天,我在搭公交车的时候可以随意地把手机拿出来不用担心有“第三只手”;我很想有那么一天,我走在路上遇到有人问路时,我不用警惕地屏住呼吸害怕被骗。

我很想去改变,这个信任缺失、道德滑坡的时代,这个腐败风行、学术流弊的时代。 然而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是不是把自己想得太伟大了?我可以么?我是否太过于理想主义?这是否只是空想呢?

但是我又记得曾有人说过,梦想要足够宏大,才不会在人生的过程中消失。

因此我在选择职业方面非常慎重,以至于我到现在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还没有丝毫概念。于我而言,职业是现实与梦想之间的桥梁。然而关于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我不只挣扎过一次。我曾在第一次班导师见面会时向我们班的班导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是我也想赚很多很多钱,过很舒服自在的生活。然而我知道在当前这个社会,这二者是矛盾的,那我应该怎么做呢?”班导师对我说:“其实这二者是不矛盾的。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其实你只要做好了你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但其实我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我在高三的时候一直希望读新闻系,希望当一名记者,发出那些被时代洪流淹没了的声音。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读经济,很多亲戚知道我要读经济以后都说我以后一定会赚很多的钱。可是读经济真的是我想要的么?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我记得曾看到过一条微博是问:“如果不考虑现实因素,大家想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很多人都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说出了他们想做的工作。如今现实的土壤太过复杂,不足以开出我们单纯的梦想之花。于是专业有了热门冷门之分,我们羡慕德国、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勇敢地去梦想,自由地实现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可惜我们很多人与这种幸福无缘。

当我的很多小学同学都已经出来工作,而我还在大学里苦苦寻觅知识的宝藏,我不禁想到我和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职业无分贵贱,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大学甚至读研究生呢?这个答案,我想也许要一年或者四年后我才能找到答案。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是在埋头读书,拼命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让老师、父母称赞,然后一步一步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让我的许多同学羡慕,但于我而言只是盲目地按照大多数人的路线行走。然而在关于日后职业的选择问题,我不想再如此麻木。以前我的所谓梦想都被一个个分数与排名所量化,而如今,追求“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我很想把我那自以为崇高的梦想灌溉于我的职业之上。

我很敬佩闾丘露薇,在战火纷飞的国度写下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新闻;我很欣赏白岩松,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勇敢地发出自己尖锐的声音;我很羡慕陈鲁豫,能够与如此多名人面对面,倾听他们的故事。渴望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渴望用自己的一支笔发出内心的声音。只是我的内心不断在犹豫,记者这个职业是否会太辛苦?

高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富有,我们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仿佛在高考成绩公布、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一刻就被宣布了前方的路是“通行”抑或“禁行”。我们班的班长,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记得她在讲台演讲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热爱这个讲台,我渴望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班里的同学都被她的热忱所动容,可是最终她没有选择读师范,而是选择了读经济,意味着她与老师这份职业无缘。而我的舍友,每次听到央广新闻都会指着那个音响对我说:“十年后,你会在那里听到我的声音。”可是她的高考分数不足以让她上中国传媒大学,她最后选择了读师范学校,打算以后当一名地理老师。高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可以瞬间让你跟你那美丽而羞涩的梦道别,可我又偏偏无比憎恨这种梦想屈服于现实的感觉。可是一个朋友跟我说:“梦想并没有碎,只是上帝要让我们走远点。”没错,只要梦想足够坚定,任何事物都无法打碎。

而对于在社会与自我这二者的矛盾中,马克思又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即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这个周末,我跟着中大登山队去爬了中珠的后山。在爬山和原路返回下山的过程中,很多次我以为我已经累得无法再动了,我以为我一定做不到了,可这个时候总会有人把手伸出来扶我一把,或者是在我爬不动的时候托着我的背包推我上去。他们是那么的慷慨,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如果没有了他们,我一定无法完成这次这么有意义的登山行。这个社会也如此,我们每个个体都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与支持。这个世界充满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要让它变得更加美好,很多人会选择去打击邪恶,去压制那些坏的因素。但是我却更偏爱去歌颂那些美好与善良,去发扬善的力量。的确,我觉得这个世界不够美好,甚至很残忍。可恶的高考让很多人止步于梦想的殿堂,可怕的现实让很多人无法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被认为冷门的专业,我们有太多的遗憾。但正是这个不美好的世界,才让我有了奋斗的动力,让它变得更加美好。我想不管我日后选择什么职业,我都要努力去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也许我无法成为一名记者,但是我依然会用笔记录下世间的美好,并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也许我这一生无法实现我渴望改变的一切,但我会努力,让同时代的人过上和我一样幸福的生活,让我的下一代免受我们这一代的遗憾。正如马克思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应该感到幸运,在我彷徨之时读了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仿佛心中得到了一个简单而有

力的答案。也许十年后,我再看回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以及我现在正在写的这份读书报告,不知会作何感想。我只希望,到那时候,没有悔不当初,只有如愿以偿。

 

第二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 马克思 思修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

本文作者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18xx年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本文主要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怎样选择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发表了一些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就要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总之,他们从利己主义出发,以个人幸福作为选择职业的标准。

读完此文章之后犹如当头棒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在校大学生,在面临即将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浮躁。生活犹如万花筒,工作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会眼花缭乱,不知其思所归,其意所至。马克思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他自己和人类趋于高尚。”我们选择职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适合自己职业,才能最终选择出“最终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正如人们在社会上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希望和志愿,而要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中的关系的限制。他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马克思认为,选择职业是关系到个人生活目的和生活道路的重大问题,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出发,问问自己内心想要什么。他在文章中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人们拼了命的为了到达别人都说好的目的地,在别人的掌声和喝彩中骄傲着,但是静静地想想,这是你所喜欢的么?选择职业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要明白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就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我们个人的体质问题。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热情很快就会被榨光,并且自愧无能,产生的后果必然时妄自菲薄。正如马克思所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

马克思认为,在选择职业时,还必须清醒地考虑自己的现实状况。那些较多地研究抽象真理,而不大深入生活本身的职业,对青年来说是危险的,因为这会使他们脱离现实,一事无成。只有那些有现实作用的,把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的职业,才是一个有为的青年所向往的。只有这样的职业,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人类做出有益的贡献。马克思在文中提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

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以此为指针就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才是最高尚的职业,选择这样职业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们最敬仰的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当然也有更多的挑战,如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奋斗领域相当广阔,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受到深刻的启发,马克思会对青年选择职业有如此见解,可见他在17岁得时候就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感到震撼,那是源于我们对其见解的心悦臣服。由此说来,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才能在意识洪流中坚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坚持原则,不被诱惑所扰。选择职业也是一门学问,在大学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渊。

为人类服务,这是少年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始终不渝地忠实于少年时代的誓言。他的一生,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最光辉的榜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