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及管理意见

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及管理意见

厦门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中

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及管理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我校于20xx年春起正式将研究性学习列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规范管理,特制订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及管理意见。

一、规范要求

1. 积极参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在校在职教师要积极参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实施过程以及评价要求。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指导方式,坚持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的原则。明确教师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2.承担指导工作,自觉履行职责

教师被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确定为指导老师后,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履行职责,具体要求如下。

①指导选题。在学生选择课题时,应参与选题的讨论,并告之选题应注意的问题,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和背景线索,对不合适的选题应提出相关建议。

②指导开题报告。学生制订研究计划后,指导老师应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参加该年级的开题报告会。

③过程监控。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④指导中期报告。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中期报告提出指导意见,并参加该年段的中期报告会。

⑤指导结题。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课题报告,并参加该年级的结题报告会。

⑥答辩。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中的答辩是教师指导的重点,也是师生间交流的绝好时机。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结题报告后,针对研究成果进行质疑、答辩。

⑦评价。指导老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完成后,要对整个课题组及每个课题组成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认真填写“研究性学习评价表”中的指导教师意见。

3.总结指导经验,促进自身成长

指导教师在完成每学年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任务之后,要及时总结指导经验,反思指导工作,撰写一篇以上的指导心得(含提供典型案例),并建议形成研究性学习指导论文,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管理意见

1.每学年开学初对指导教师指导的课题进行确定,并及时公布。

2.每学年的学年未,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确定工作量,发放工作补贴。

3.学校将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纳入教师常规考核,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选学科带头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阅读: 次

录入:教研室

【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

上一篇:厦门外国语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目录

下一篇:20xx—20xx学年校本课程计划(初一、初二年选修课)安排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厦门外国语学校 地址:湖滨北路88号(361012) 电话:0592-8063300

厦门外国语学校现代教育中心维护制作 联系网管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体会与思考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体会与思考

黄发强

新世纪以来,随着教学改革浪潮的涌入,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继承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师生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深刻的了解,从当初的生疏、茫然、无从下手,到现在积极选题、分工合作、勇于探索,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不仅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教师也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既富有深刻的体会,又萌生了深入的思考。

体会

(一)教师要做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者。

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把"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实践,教师指路"。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肯定学生的成绩,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把握好行动的方向,在关键时候"扶一把",其余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但这又绝不能一味地说:"这个你们自己想办法、这个你们自己解决……"这是不负责任的!毕竟学生对研究与实施的过程并不是十分清晰。教师要能够做到在学生研究问题的关键时候"扶一把"。

在学生研究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败与挫折:采访对象的拒绝、商家的不合作、一些人的不理解等等,都会让学生失望沮丧。这时他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老师鼓励的眼神,温暖的话语,老师就是他们信心的支柱。也正是一次次在帮助学生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更多的研究经验和指导方法。

有危机感才有紧迫感,有紧迫感才使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由于学生探究的水平及经验逐年提高,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广,探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有时候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博性甚至连我们老师都自叹不如,这就迫使我们这些指导老师也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在自己的专业上要日益精深,在知识面上要不断广博,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善于提高,勇于创新,善于与同事、学生合作,联合攻关,尊重科学,坚持真理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素质。

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激活了老师单一的、定向的、死板的思维模式;学生们灵

活地操纵电脑的基本功,逼得老师也不能落后,抓紧一切时间上机操作;学生们就地取材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成自己探求知识的一条路径,逼得老师就得想方设法改造实验。这种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它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这无疑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二)教师要做学生研究过程的合作者。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事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们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也不再做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知识与理论,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共事认识现实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这种平等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工作定位应该是在"能者为师"的更高层面上。有了这种认识,老师们就能够放下架子,低下头,甚至可以蹲下来,与学生保持同一视线去理解和看待学生所要讨论和关心的问题。从中就会发现其乐无穷的内涵,就能够理解陈旧的教学手段所传授的生硬知识不被学生接受的理由。

(三)教师要做学生研究成果的分享者。

研究性学习结题阶段,是一个出精品的时期,指导师尤其要进行指导与合作,帮助学生创优提炼,把各组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后期制作要精心打造,要能够反映出假日的充实的活动,展示的过程就是分享的过程,展示将给学生带来启发、带来动力,并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巨大魅力。班主任必须利用好这次机会,能够指导学生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学生展示一下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到合作的快乐。教师看到学生的成长更是感到满足与欣慰,世界上有比这更快乐的吗?教师在分事快乐的同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四)教师要做学生研究过程的示范者。

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感受到学生平时被忽视的能力,而在发觉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赞美并虚心向其学习,师生之间没有了课堂上的那种隔阂,在情感上更易达到沟通与交流。

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由于研究性学习使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更多了,这无疑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由于距离缩小了,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和看到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课堂那点东西了,更多的是老师对知识的态度,老师对问题的看法、处理方式,老师对挫折的处理办法、应对策略,老师对生活的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他们的一分子,教师也是整个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再者,探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甚至是停滞不前,学生会找出原因,想出办法,寻找对策,这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思考

(一)教师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教师的素质还很难适应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多年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一句名言。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下,教师以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有一桶水"也就够了。但在课程教材改革,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背景下,"一桶水"早已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所以,要成为好的教师就应博览群书,面向社会,努力去吸收或尝试自己没有见过的、不熟悉的事物,用好奇、探索的目光去接受这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收获。作为教师,应该走在学生的前面,因而我想,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师的培训中,增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培训。

(二)研究性学习需要家长的支持,社会的配合。

研究性学习,学校是主阵地,但家长的支持,社会的配合也是相当重要的。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搞的研究性学习是"瞎胡闹",甚至阻挠孩子参与。有的社会职能部门,遇到学生采访,调查时不仅不配合,而且恶语相加,这一切都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作为新闻媒体,应加大力度宣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让全社会都来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也将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更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改进自己的行为,使研究性课题步人"思考一-行为-一总结一一再行为一一再总结一一出效果"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仍十分漫长,它需要更多的人给予关注与支持!

(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小组合作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的同学,不能参与到任何一个小组的学习,有的既使参与了某个小组,也没有完成任何工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多余的人"。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这部分学生,如何鼓励引导他们真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这也应该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年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只是一个开头,教师需要学习了解的东西还很多很多。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以研究性学习为牵动,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拖带进来,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开发出校本课程。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