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课程评价对学校教育活动具有导向、监控、调节、鉴定等重要功能,能否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切实掌握一些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成为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要求方面。通过近段时间对《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专题的学习,我对此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正确认识课程评价

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它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课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评价的重点对象是学生。与培养学生相关联的各种条件都是现代课程评价的对象。

二、现行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2、评价中心过分关注活动结果。

3、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评价主体的多源、多向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强调共性,忽略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忽视对综合素质的评价。

6、评价方法单调。

7、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不够。

8、评价对象处于被动地位。

三、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评价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教师应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在确定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认或者忽视这些强项,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促进个体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

作为美术教师,我尝试着从下面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1、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美术评价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尽其发展,以此激活思维,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有效学习的质量。

2、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美术教学促使的是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应把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可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例:课始对学生兴趣产生程度进行评价;课中对学生创造表现程度进行评价;课尾尊重个体差异,多角度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3、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即将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进行统合。

四、对教师的评价

《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中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对教师评价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

作为教师要从各种评价中发现关于教育教学的信息反馈和咨询,帮助自己反思和总结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总之,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深刻领会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了解并认同新课程背景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掌握了一些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评价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方法??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切实把所学运用到新课程评价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评价能力得到提高,从此改进教学,发展自身能力。

 

第二篇:走向发展性新课程评价学习总结

松林坡初级中学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中继教

《走向发展性新课程评价》学习总结

教师:裴伟 新的课程标准其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那么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相匹配,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缩影,必须体现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范围与属性。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

一、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种权威式的评价存在什么弊端。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了解学生学 习情况的是同学及学生本人,在成绩评价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难免会存不准确、甚至带有主观偏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慢慢地厌倦上课。教育心理学中曾告诫我们: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因此,在教学中 ,从课程设计到学生成绩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来看待。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强调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

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评价手段,因势利导,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更好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从而激励和鞭策自己更有效地学习。当然,在强调学生评 价的前提下,并不否认教师的评价。应将学生自评、同学间互评、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是我国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成绩评价方法。由于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在阶段学习或学期、学年结束时进行,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评价的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成效不大。由于终结性评 价,其着眼点更多的是甄别作用,目的在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导致考试成绩好的学生 沾沾自喜,不求进步;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失么学刁的信心。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形成性评价。其着 眼点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道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技能掌握程度,体能锻炼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并 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得到强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所学知识在 实际应用中

的成效,进步的幅度等,均可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对学习结果的肯定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它能严生或加强学习动机。因为 知道学习成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又能看到 自己的缺点,激 起上进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尽管终结性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而形成性评价比较繁琐,不易操作,但形成性评价方法更有助 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三、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所谓相对评价是指根据个人在学习中进步的幅度进行评价;绝对评价则是指在评价中不考虑个体差异,均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普遍采用的是绝对评价方法,即以学生最后成绩达到的程度为依据进行评分,由于每个学 生的身体条件不同,起点各异,往往造成身体条件差的人无论怎样勤学苦练,也得不到高分;相反,基础好的学生并不需要努力却轻而易举地 得到高分。这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上固然方便,但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成就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学习的评定,从教育测量学的角度出发,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态度、学业、行动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评 估的过程。其实质就

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成就的变化。

由此可见,相对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并得到强化和肯定,从而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当然在肯定相对评价 方法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绝对评价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将两种评价方法合理、科学地结合起来。

四、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台

在成绩考核中,一些项目比较容易量化,一般采用客观评价办法就能有效地测评出所要评价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合作精神 、情意表现、自信心、意志品质、行为等则难以准确量化,一般采用主观性评价方法。在主观评价中,由于评价者的角度不同、学识水平不同 ,评价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也许会有不同的倾向性,导致评价结果的“三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努力程度、 合作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时,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将定性的东西合理量化。例如对于学习态度的测评 ,除了可采用态度量表的形式外,还可对学生课中、课外参加练习的次数、表现等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此反映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又如合作意 识方面的评定。也可通过观察学生课中参加集体性项目的,与同学相互的合作表现进行定级,然后由定性转化为定量。总而言之,一切主观性 的评价内容都可通过学

生课中练习次数,投入程度等行为表现进行量化,为客观化评价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