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浅析

浅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质量报告的概念,发布质量年度报告的意义,并提出了撰写质量年度报告应注意的问题及报告的结构框架。

关键词: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为了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在教育部的倡导下,39所国家“985工程”率先发布了20xx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紧接着“211工程”高校和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陆续发布了20xx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报告从教育类型来分,可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和职业院校质量报告;从发布报告的主体又可分为国家版(如20xx年“国家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地区版(如20xx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年度报告)和高校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20xx年度报告)。

承担着大众化教育重任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也应实施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xx]12号)精神,落实教职成[20xx]12号文件中关于“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要求,20xx年,200多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及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并通过网络形式向社会公布。

在此基础上,20xx年,“国家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首次发布。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首次社会发布。报告的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持续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该报告从概览与历程、学生与发展、学校与改革、政策与项目、成效与贡献和挑战与展望六个方面,展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展现了高职教育的蓬勃生机,加深了社会各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教育大众化、公平化,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三农”,促进农村及三线城市发展中作出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国家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作为不同的层级,各高职院校应从各自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等各方面,展示共性的及独具特色的质量报告。

一、教学质量报告概述

在美国教育界,质量报告叫做问责报告(Accountalility Report)或绩效报告(Performance Report),用来回答高校是否达到了政府和公众对高校的期待。这是学校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也是学校对教育出资方、人才使用方的一种责任报告。

在中国,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五花八门,有的高职院校的年度报告只有七、八页,有的几十页,有的报告旨在宣传领导的业绩,学校的成绩,缺少对教学过程及保障体系的展示、详实可信的数据和对不足的剖析等。要想写好质量报告,就需要明确教学质量的概念和范畴,对质量评价的主体等有所认识。

教学的本质是培养人才,所以教学质量也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与人才培养有关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是质量报告应包含的内容,既应该有培养的结果(结果质量),也应有培养的过程(过程质量或服务质量)。即狭义的教学质量和广义的教学质量。狭义上的教学质量,主要指通过学校教学活动使学生身心发生的积极的变化,即学生身心素质的生成;广义上的教学质量,主要指高校对学生身心素质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切要素与活动的总和的品质。这里的要素,包括与学校教学活动相关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这里的活动,包括目标设定、资源配置与管理、过程运行、过程控制与反馈调节等[1]。

无论是狭义的教学质量还是广义的教学质量,都是从事实层面上来界定的。但是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同一质量的评价是不同的。这些评价主体如政府、高校、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等,由于与高校间的关系不同,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关注点就不同。用人单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学用一致,在学校就把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学习到位,直接上岗,这样他们认为才是有质量的;而学生和家长的价值需求也是多样,有的仅仅为了拿到文凭,有的则是从就业等实用价值来评价质量。无论评价的主体是谁,作为高校的质量报告,重要的是要说清自己的教学质量到底服务于那些主体需求,对这些需求实际上到底满足与否,满足的程度如何。

二、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可见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已经成为了国家意识[2]。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是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是大众化教育的必然产物

精英教育时代,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自然也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少数行业的有关部门,社会的关注度不高。19xx年,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从此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序幕。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对“985工程”、“211工程”这样的大学,虽然也有扩招,但是基本上还是在走精英教育的道路。而真正承担着大众教育重任的是高职院校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家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xx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 1276 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 60%;20xx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 325 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 47.7%。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已与我国多数家庭和各个行业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一个学生至少与三个家庭有着直接联系,使得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了社会众多家庭和用人单位的利益,所以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公众问责的对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应运而生,是高校回应社会问责的形式,是大众化教育的必然产物。

2、是高校办学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封闭办学和集权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明显,这不仅体现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上,而且还表现在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上[3]。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的自我意识强烈,只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办学情况,接受其监督,很少与社会打交道。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团体根本不能参与到教学的

各个环节,因高校根本没有提供这样的平台,而且高校对社会的监督持排斥的态度,“内外有别”意识强烈。

然而,大众化教育时代,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任何一所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不能置身社会之外,必须阳光办学,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公之于众。教学质量年报制度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学校主动公开办学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终身制教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责无旁贷。要使人民满意,必须先还人民教育主人翁的地位,使其具有知情权、监督权等。让公众对学校的办学宗旨、过程、绩效等进行监督。通过高职院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公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新的一年中会采取哪些改进措施,重点解决哪些问题、预期能取得的效果。以此作为前提,监督才有渠道、评价才有依据、参与才有理由、影响才有可能[4]。同时这也是高校责任意识的体现,是高校对社会、对教育出资人、人才使用方负责的一种表现。

3、是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有关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研究的成果为建立质量年报制度奠定了基础。通过高职评估制度的实施,各高职院校进行了系列的研究与实践,组织了大量的学习与交流。“以评促建”,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年度报告正是为社会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完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措施。

20xx年,国家开始启动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工程,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成果,也使得高职院校的硬件保障设施大大改善,这都为建立规范的质量年报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各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建校园网等。 20xx年,高职院校开始建立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校园网络版的引入,将会进一步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这就为建设基于知识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建立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提供了扎实、可信的技术平台[4]。同时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能充分发挥社会、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对建立多元参与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有益的。

4、是高职院校展示自我的平台

虽然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学院数量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确是模糊的,甚至有些偏见。只知道高职类院校是比本科院校层次低一些的学校,却不知道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之所以会有“层次低”的感性认识,主要是由于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决定的,高职院校的高考招生录取处于第三批次及第三批次之后,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其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正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制度恰好给了高职院校一个展示的平台,可以引起更多人对高职教育的关注。通过质量年报,高职院校可以向社会全方位的推介和宣传,让老百姓看到高职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看到高职的特色,高职的与众不同及不可替代性,对高职院校就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当然,质量年报制度的终极目的还是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让高职院校能方便准确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三、如何撰写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

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作为质量报告应注意报告的公众性,报告是做给大众看的,所以首先应做的通俗易懂,让老百姓有兴趣看下去,让社会各界可以看懂。尽可能用照片和图标来表达建设成效,针对一个问题,用一种最佳表达方式来叙述即可,切忌同一问题用不同方式重复表述,且报告中的说法要前后一致。

其次应注意报告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应包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等,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需使用不同的数据来源、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要整合学校、用人单位、第三方研究机构等多方提供的信息[5]。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年度报告要凸显本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好的做法和成效,要体现增量。一定是本年度重点工作及成效,不能只摆工作,不叙述成效,不反映效度。且针对本年度工作的不足,还要有下一年度的工作展望。

最后,作为高职院校的年度报告,应展示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的特色,突出学校在履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使命中的特点。凸显地方政府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依存度”。着力反映地方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需求与支持,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在学生就业、为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支撑和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效与问题。在毕业生就业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反映质量、体现价值和发现问题。

教育部20xx年x月下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估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宪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可以说这为高职人才培养年度报告应报什么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思路。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结构框架应该包括:

1、培养目标质量:

培养目标质量属于学校的顶层设计,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其质量观也就不同。它主要包括学校办学定位、教育宗旨、培养目标、服务面向等价值追求。培养目标是各评价主体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识别、认可和评价的依据。

2、办学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情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职员工情况、生源及在校生规模,办学条件,经费情况等。

3、培养过程质量:应包括课堂教学、实践实训、学生服务和学生活动、社会服务等环节。

4、培养结果质量:如准时毕业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毕业生获得职业证书的比例,毕业生获奖情况,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创业成效等。

5、特色质量:涵盖高职院校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与经验,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挑战及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振天.《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报告》应该报告什么[J].中国高等教育,20xx,

(Z1):48-50.

[2] 邬大光.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 [J].高等教育

研究,20xx,33( 2) :41-57.

[3] 别敦荣,唐世纲.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xx,(1):9-12.

[4] 杨应崧,苏志刚,齐小萍,徐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

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xx,(03):94-96.

[5] 赵佩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撰写的结点探析[J].新疆职业教育

研究,20xx,(2):13-15.

 

第二篇:骨干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学习心得

骨干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文件学习心得

白锦川

3月x日下午,我系在逸夫楼213会议室举行我院骨干院校建设评估和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精神学习。会上,许兴兵副主任宣读骨干院校建设验收和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评估文件。介绍了我院第二轮评估的意义、指导思想与评估方式,重点剖析了评估指标的内涵,介绍了我院的评建工作思路,对我系教师提出了希望与感召。一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轮评估关系到学院生存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关系到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的确立。

为了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而指导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包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我认识到我们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着力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我认为要正确面对此次两个评估,一要学好文件,把握好精神实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 需要通过高校中设置的各个不同专业来组织实施。因此, 对高等学校所设专业的实力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估, 由此来加强专业建设, 对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二要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到人,树立责任意识,保持平常心态,把此次评估工作做真做细,通过系领导组织的集体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评估工作对我院和我系的重要性,我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备战到20xx年的评估当中来,以评估指标为标准来规范我们的各项常规工作;三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本着主人翁的态度,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切实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管理和就业方面,积极拓展就业基地,如实做好各种数据采集和上报。确保我系教学质量评估数据准确、材料齐全。

总之,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两个文件,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扎实工作、不断创新,相信化工系的发展、学院的发展会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