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孔子的儿童教育思想

——观《孔子》有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当看到这句话,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位智者站在水边思索的形象,长长的胡须,凝重的神色,仿佛看透了世间看所有的沧桑,他似乎生来就是一位圣人,被世人顶礼膜拜。可通过观看刘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孔子》这部电影才了解到孔子的一生其实是很不平坦的,孔子多少年来被人们所崇敬的原因不仅是他有渊博的知识,教育无数弟子,更在于它高尚的人格。

电影从季桓子家的葬礼展开情节,许多侍女、下人被送入墓穴中陪葬,甚至还有儿童,有一个家奴从慌乱中逃了出来,被毒箭射伤后逃到孔子家里,孔子立即派人为他医治箭伤。当搜兵来到的时候也并没有交出家奴,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善良或者说对道义的坚守,他不怕与朝中有势力的季桓子结仇,他只想将那个十几岁的家奴从封建惨无人道的制度中解救出来,出于自己心中的那一份善,坚守正义,不去违背自己所奉行的礼义原则。孔子心中背负着仁的重任,坚持礼的道义,怀揣着一颗善心,不为权势,无愧于自己的本心。仁爱,自始自终都是他的追求和信念,然而,能够真正地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却并非易事。朝堂之上,面对着黑势力的欺压,众人的反对,君上的懦弱,他却能够不卑不亢,冒死为一名本作陪葬的小奴请命。他的义举,不仅拯救了一个人,更拯救了千万个应以悲剧收场的生命,他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新的坦途,更将儒学的仁爱之心演绎至极致。

孔子不仅有一颗仁善的心,他更是一个智者。他在朝上据理力争,以“礼”的观念说服群臣,又把季桓子说的哑口无言;他与鲁定公共赴齐国时,不卑不亢,用智慧夺回了属于鲁国的三城,并晋升为代国相。他有着出色的口才,游历各国,广收弟子,虽然他被许多人所尊敬,被鲁定公所赏识,但却并没有以此而盛气凌人,他依旧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与自己的弟子交谈辩论,衣食同宿,他是一个圣人,可在他自己眼里,他比普通人还要普通。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他对儿童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教无类

他开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上层贵族垄断学校教育的局面,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凡是愿意学习的人,无论等级高低,都可以收他做学生,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

二.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如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从学生缺点方面分析,从学生才能专长方面分析,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等等。他常常能用精炼的语言,甚至只用一个字能把学生独特的优点或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同时孔子还区分智力的差异,讲授不同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因材施教,体现了教育的均等性、个体性、充分性和主体

性,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我们要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三.启发诱导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传授知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与总结,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孔子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启发”、“举一反三”,最早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他是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孔子的启发诱导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这是孔子教学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四.为人师表

(一)学而不厌(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教好,必须学好;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精益求精地继续学习。教师自己要在不断地巩固、深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这是为师的必备条件。

(二)诲人不倦(对学生的态度)

孔子非常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说自己教悔学生总不知疲倦,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并且不知疲倦地为他们工作。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很多,在现在也是具有很高的评价的; 它不仅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两千余年,而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也许会有人不赞成孔子的思想,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思想确实为我们所用,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奋起。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希望与绝望,安定与奔波,迷茫与自知,最终在纸墨间追求到了真正的安宁与自我。他的儒学与仁爱,即便没有影响到所有人,但是,得到他影响的人注定沐浴在心灵的荣光之中,拾获宁静??

人的一生很漫长,必定会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总经历不同的事情,也会体会到喜忧悲痛的感觉。倘若我们把这些痛苦当做一次人生的课程去接受它,并从中领悟出一些真谛成为成功路上的铺垫,也许到收获的时候我们没有孔子那么有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收获也不会太廉价。

1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科毕业论文

小班“过新年啦”主题活动方案

20xx秋学前教育专科

一、主题活动来源:

回忆往事,每年过年都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联想到现在的孩子,他们肯定和我有一样的心情。圣诞节的第二天,我刚进班,王思思小朋友们就迎上上来对我说“老师,我昨天跟爸爸、妈妈去过圣诞节了,这是圣诞老人送给我的礼物。”又有几个小朋友也抢着告诉我:“我也有礼物,我有几个呢。”我问:“过节你们高兴不高兴呀?”孩子们快乐地答:“高兴!”“为什么呢?”“过节真好!我最喜欢过节了。”我说:“再过几天,就要过新年了,新年比圣诞节还要好,还要热闹呢,你们想不想过新年呢?”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噢,过年了,过年了??”我发现孩子们对过年越来越向往了,我想,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直观性的事物,也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最感兴趣,过年又是我们中国最喜庆的日子,孩子们对过年兴趣这么大、这么向往,何不抓住这一机会,开展一个“过年啦”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我国传统文化、民间习俗的同时,好好地乐一乐,既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又能发展幼儿的能力,由此,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

二、主题活动目标:

认知方面知道:

1、新的一年是20xx年,是马年。

2、过年时要敲锣打鼓放鞭炮,家家挂福字,贴窗花,挂彩链、彩旗,放气球等。

3、过了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语言方面:

1、能把新年看到的喜庆景象,大胆地用简短的语言说给周围的人听。

2、能积极参与环境创设,并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他人。

3、丰富幼儿的词汇,会说简单的祝福语,收到礼物时说谢谢等。 动手操作方面:

1、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操作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幼儿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环境创设:

1、布置“过年啦”主题活动墙。

2、制作彩旗、彩链、鞭炮、贺年卡等。

3、发动家长带一些布置环境的材料(气球、灯笼、中国结、福字等)。

4、剪贴窗花,布置喜庆的走廊。

三、主题活动内容安排

认识新年

社会:新年到 谈话:要过新年了 科学:新年我知道

迎新年

歌唱:新年好 儿歌:新年到 谈话:怎样过新年

韵律活动:敲锣打鼓放鞭炮 科学:冻冰花

手工活动:粘贴彩链、彩旗 棉签画:鞭炮

制作:鞭炮、贺年片 师生共同布置喜庆的新年环境

庆新年:和大班哥哥姐姐共庆新年

1、看大班哥哥姐姐表演节目。

2、和大班哥哥姐姐找朋友。

3、互送礼物。

4、说祝福语。

5、给爸爸、妈妈送贺卡,说祝福语

长大一岁了:

谈话:小时候的我 社会:我长大了

谈话:我会说、我会做??

儿歌:大一岁了、我会了 歌曲:我长大了

四、主题活动小结与反思:

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设计了这一主题活动。为了给孩子们的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认

识新年——迎接新年——庆祝新年——长大一岁了”四个环节入手,通过组织谈话、歌曲和儿歌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通过亲手布置活动环境、制作新年贺卡进一步为迎接新年做准备;以开联欢会的形式庆祝新年,体验新年到来的喜庆气氛;最后以谈话形式使幼儿懂得长大一岁了的意义。

第一环节:认识新年

此环节着重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认识新年”的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多种直观手段来丰富了孩子们感性认识。孩子们虽然对“元旦”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不清,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与鼓励支持下,通过介绍日历和谈话活动,使幼儿了解了新年就是一月x日,是一年的第一天,知道了今年是20xx年,是马年。知道过了新年就长大一岁了,并了解了过年时人们的一些庆祝活动。

第二环节:迎新年

此环节重点是引导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合作的乐趣,发展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认识新年”的基础,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又兴趣十足地参加了一系列“迎接新年”的活动。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手指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动作协调性较差,有的笨拙地涂胶水,粘彩带,有的几条彩纸同时粘到了一起,有的不会一环套一环,急得跑到老师跟前求助,还有的色彩搭配得并不协调,甚至胶水涂得衣服上、彩纸上、桌子上到处都是,但那种认真、那种挚着,真令人感动。当孩子们的作品在走廊上空高高挂起,室内欢呼声一片接连一片“过年喽、过年喽??”教室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我们发现孩子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超出了我们当初预想的效果,他们更加热爱班级,有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也更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合作。同时,他们也更强烈地盼望新年的到来。

第三个环节:欢欢喜喜庆新年

在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活动是要举办一场热闹喜庆的新年联欢会,让孩子们体验过年的快乐和喜庆。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和大班组联系,让孩子们和大班的哥哥姐姐共庆新年。在歌曲“新年好”的歌声中,联欢会开始了,孩子们第一次和大班的哥哥姐姐合作,感到非常新奇、有趣,也非常高兴。在联欢会上,由大班的哥哥姐姐表演节目,孩子们看得兴高采烈;和大班哥哥姐玩找朋友的游戏;和哥哥姐姐互送礼物,互说祝福的话,着实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又高兴的年。

第四个环节:长大一岁了

这一环节主要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懂得长大一岁了,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懂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个爱学习、有礼貌的乖宝宝。当谈到“我又长大一岁了”的时候,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这个说:“我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了。”那个说:“我能帮爸爸妈妈干好多事,能扫地板,还会穿鞋、提裤子-----”还有的说“我不用大人抱”“我会给爷爷奶奶搬椅子”,还有的孩子 “我能帮老师收拾玩具,给小朋友系纽扣”,还有的说“我能自己画画了”每个孩子的话语都得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们对语言能力有欠缺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与满足。孩子们以稚气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着,可爱又投入,有的甚至还细心地帮小朋友整理衣服和头发,真有个“大一岁了”的样子。

短短一个月的主题活动很快接近了尾声,但它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整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把儿童的兴趣、需要、想法真正呈现出来,活动中淡化目标意识,更多地去关注幼儿对活动的体验与兴趣点。而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认知能力、情感体验、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在体验我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同时,增进了小朋友间、小朋友和老师间的感情,体验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了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增长了见识,学习了新的本领。

同样,主题活动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小班组的老师一致认为:

1、预设的主题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说明这个主题活动选得好。

2、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对以后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3、在这次主题活动中,老师的理念进一步更新,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幼儿的活动。

4、达到了资源共享(材料、环境、方案??)。

5、通过合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提高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老师的参与意识。

启示和反思:

一、“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话是这么说,但以往开展活动时,我们遇到的情况是:有的家长只是应孩子的要求无奈的收集了一些材料,几乎没有家长主动关心、询问过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情况,最多也只是驻足在我们所布置的活动版面前看看上面的照片和文字。我们教师也在平时做了相关的宣传,但看来家长参与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真让老师心寒,所以在这次活动时,我们只是给孩子讲了要带什么什么东西,并没有幼儿家长出通知,布置走廊时,孩子们也陆续地带来了一些小饰品悬挂在走廊中,而第二天,又有很多家长领着孩子带来了很多小挂件,有的家长亲自把小挂件挂起来并说:“只要孩子高兴,做这点没什么。”走廊里的小挂件越来越多,孩子们和家长都说:“幼儿园真漂亮,过年真好??”看来家长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而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老师是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帮助的,包括资料的收集和答案的寻找、生活经验的建立、积累等等,如何让家长积极地“动”起来,主动参与、配合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也是我们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中,要多从自身寻找原因,老师之间要多交流、多探讨,平时多学习,逐步提高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1、要尊重家长。2、向家长介绍配合工作的方法。3、让家长参与的目标要明确,任务不能过于频繁。4每次活动后展示成果,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参与使孩子得到了什么、知道家长的参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关注,, 使家长变被动接受为自动参与。使家长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幼儿园的好合作伙伴,为孩子们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起到最大的作用。

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过新年啦”这个主题活动的确立,附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所以整个活动开展得很好,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预期目标完成得很好。但在开展主题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认识新年时,因为幼儿年龄小,对过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很少甚至没有,我们只是通过谈话、儿歌、歌曲和一些简单的图片来开展活动的,对孩子来说有点说教,所以掌握起来很吃力,虽然最后孩子都会说了,但是,是通过老师反复地“填鸭”才获得的。事后分析原因,是老师对活动的准备不充

分、和没有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造成的。因为“认识新年”这个活动幼儿还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我们多为幼儿考虑一些,多为幼儿准备一些直观的影相资料让幼儿观看,让幼儿亲眼看见、亲自感受,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人们庆新年的一些活动和习俗,直接地获得知识和经验,象后三个环节一样“直观性”强一些、参与性多一些、操作性多一些,老师的“说教”、“填鸭”少一些。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同“说教”、“填鸭”相比,结果一样,但过程不一样,对幼儿的发展也不一样,这样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幼儿的能力发展了,这样的活动才有意义,活动开展起来就会顺利多了。

建议:请把每一个环节中的时间,地点,人员(师、生)、工作分配,开展过程中的内容及预计出现的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详细地设计出来,后面的总结与启示尽可能少些。 前面要一个总的活动时间、地点、时间、单位、名称等基本的内容规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