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报告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待“垃圾分类处理问题” 调查地点:巨野部分小区 调查对象: 小区居民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25日调查方法:现场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的垃圾排放,从而导致了大量垃圾的处理问题。目前垃圾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和焚烧,每一吨垃圾填埋费用为200~300人民币。耗时耗力。无论填埋或是焚烧,如果没有经过分类处理,不仅无法利用生活垃圾中蕴含的宝贵资源,而且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造成污染的潜在危害也很大。特别是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由于二恶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有毒化合物之一,其毒性比氰化钠要高50-100倍,比砒霜高900倍,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容易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造成损伤,甚至造成婴儿畸形。又如我们生活中用的电池,一般都含有汞或镉等有毒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过雨水的淋溶,进入到地下水中,这种污染很难排除。

垃圾分类处理相关知识: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当成废物的垃圾是可以收获巨大利益的,里面有一笔巨大的宝藏。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后,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纸0.85吨,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利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污染75%,减少水污染和固体废物97%;回收食品废物等有机垃圾1吨,可生产

0.6吨有机肥,也可生产垃圾燃料,作为发电、供热燃料。所以,采用分类式的垃圾桶可以方便我们将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再收集起来,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调查情况:花冠小区东、西两部分共有17栋楼,每个楼道口对面均分布有一个垃圾桶,且在东西部各分布有一个大型厨余垃圾桶,但是未看到有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垃圾;

瑞和嘉园共有22栋楼,仅在正对大门口的大道上每个路灯路灯下有1个分类垃圾桶,而且只分成可回收(绿色)和不可回收(红色),另外每四栋楼旁设置一个大型的厨余垃圾桶,里面堆满了可回收的各种垃圾还有一些生活垃圾;

上海嘉园共分为三区,其中第三区还在建设之中,只有第一、二区入住居民,约20栋楼,同花冠小区一样,只在每栋楼旁设置了一个垃圾单桶,还有就是在道路主干旁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垃圾箱。并没有看到分类垃圾桶。

牡丹小区在进去后左右两侧均有小路,路旁随路灯均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双桶,但是数量并不合适,因为很多垃圾桶下已经堆满了,并且垃圾桶下还堆放着一些。垃圾桶里掺杂了各种各样的垃圾,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投放。

另外在多个小区发现,有些垃圾桶确实被投放了相应的垃圾,可是运输时除了一些可以卖钱的纸盒、饮料罐之类的垃圾被保洁员单独拎出

来外,其他垃圾都被“一锅煮”装进垃圾车。在垃圾回收站。被运来的垃圾一股脑儿的被倒在大坑里,进行所谓的卫生填埋。

而且回收站里并没有垃圾分拣设备,其原因是没有预算。光是给垃圾处理场装备一套垃圾分拣设备就需要300多万元。同时,分类处理垃圾的成本也很高。采用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理1吨垃圾成本在30多元,而分类处理垃圾,每吨则要花费100元以上。

调查结论:

居民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环卫部门方面,垃圾分类的运输和处理能力欠缺,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很不合理,很多小区物业缺乏对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视;

企业尚未成熟,设备有限,还未具备能力为居民回收生活垃圾,故没有安排专门的分类垃圾桶;

环卫工作人员的培训没有到位,大部分环卫工人对垃圾分类处理知识不清楚。

现象评价:

这种做法极大的破坏的自然界的平衡,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材料也取之于自然界。因经济的发展而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垃圾问题,从而造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不平衡;而从联系的观点来看,这势必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产和消费必然会产生垃圾,而垃圾的产生,又势必会引起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若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些垃圾问题,环境的污染又会反过来影响甚至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无止无休。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的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类对垃圾的处理认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寻与实践,从填埋、焚烧,再到“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人类对垃圾的处理认识也在慢慢的向一个更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向发展。对垃圾的分类与再利用也在向更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在真理的这种条件下,人类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认识和发展,客观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类社会才能在物资的世界里不断的发展。

调查结论:

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离开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便无法进行,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垃圾问题而导致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自然系统内的平衡关系,也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垃圾问题引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破坏了人类长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因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 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

随着对垃圾处理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认识到垃圾中的价值的成分越来越多,而如何实现对这些资源的重复利用便是人类在追寻与探索的方向。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将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起来。

建议方案:

一、在垃圾资源化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必须对垃圾的重复利用有一定的认识,学校一社会理应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理与垃圾再制造利用的教育,提高人们对合理有效的处理垃圾摆放问题的认识。充分运用小区的宣传栏、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居民关心、重视和参与,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和提高全体居民的环保意识。

二、物业应建立社区垃圾分类处置的长效机制,在一些有条件的小区可试行开展,给每户居民发放蓝色、绿色、黄色的垃圾袋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指导小手册》,另外垃圾桶上不单单需要标志图案,更需要文字说明,让更多的人能分清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认识。

三、国家要严肃看待这个问题,把垃圾分类处理提到日程上来,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进来,出台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对垃圾分类处置情况较好的小区,给居委会和每户居民作一些鼓励,这是一种荣耀,

一种被社会认可的公益行为让每个人体验到分类扔垃圾带来的荣誉和实际利益。这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实践活动。

四、市政府要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专题调研,并学习借鉴杭州市等有关地方先进经验,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单位职责;统筹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保障资金预算,同时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解决所需资金,大力发展垃圾分类处理产业。

五、分步实施,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难度很大。在实施初期,可选择几个小区作为试点,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试点中,进一步细化分类收集方式,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流程,明确分类工作要求和标准;给居民提供尽可能的方便,激发人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试点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优化工作方案,逐步向市区乃至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处理。

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才是正确的符合人类实现预期目的的实践。我相信,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也只有符合这样,才能满足人类的长期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让我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好!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报告

地理学院 09地信(1) 韩富状 0912020xx8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调查目的:

目前,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调查对象: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广州大学100名同学。

?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64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

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62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38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直接、生动的教育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更具有其广阔的空间和深刻的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实践必须不断地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此,必须做到:一要树立大实践观,使社会实践日常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寒暑假集中的、突击性的活动,应该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教学实习、挂职锻炼、社区共建等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广义实践的意识,使社会实践活动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化。二要纳入教学体系,使社会实践规范化。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人,是以教育为根本出发点的。既然是教育,就应该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管理之中,就能加以科学的管理,确保师资的健全、时间的合理、评定的规范、经费的专项。变短期活动为长效教育,变临时考核为规范管理。三要建立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阵地化。社会实践要发挥其教育功能,达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校内和校外的结合,阵地建设是不容忽视的。要广泛赢得社会支持,逐步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稳定的德育教育基地、生产实习基地、课外科研基地和社会活动基地,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四要加强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社会实践要想做得更扎实更深入,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组织指导队伍。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五要丰富思想内涵,使社会实践功能化。社会实践要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在实践的各个环节赋予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随时都可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思想,接受教育,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六要完善活动机制,使社会实践持续化。社会实践要达到对大学生的长期教育和提高的目的,就必须遵循与社会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特别是以科技服务和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就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实践,回来带问题研究,信息不断线,成果有回馈,使短期实践行为和长期合作联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合作能力。

所调查问题

1、你是否赞成大学生实习、打工或是兼职

很赞成(38%) 在不影响学习的概况下赞成(62%) 不赞成 (0%)

2、你参加实践的目的

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12%) 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64%) 赚取生活费(20%) 其他(4%)

3、你会在何种时间参加实习或是打工

假期(%) 没有课的时候(%) 周末(%) 其他时间(%)

4、你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

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52%) 打工或做兼职(40%) 三下乡支援农村建设(0%)其他(8%)

5、你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

是(90%) 否(10%)

6、你参加过何种实践

兼职(56%) 暑期工(20%) 实习(14%) 从未参加过(40%)

7、你参加兼职或打工的类型

家教(14%) 网络的实习实践(6%) 派传单 商品促销(22%) 校园销售(14%) 餐厅服务员(8%) 其他(36%)

8、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

完全不符(40%) 不相符(36%) 基本相符(12%) 完全相符(12%)

9、是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能(38%) 不能(62%)

10、在实习或工作中是否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

满意 (66%) 不满意(34%)

11、你认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

实习机会(56%) 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22%) 素质拓展(12%) 职业生涯规划(12%)

相关推荐